>>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交流各種美容及健體心得及資訊
緣生術數研究社【潮流特區】美容及健體心得交流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旅遊者也不要「欺山」---認識高山症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旅遊者也不要「欺山」---認識高山症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rosewang 發表於: 2006/07/20 04:54pm
    旅遊者也不要「欺山」---認識高山症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譚健民醫師

    前些日子我有一個從事媒體工作的朋友,剛由西藏採訪回來,他一遇到我便對我訴苦,因為他去西藏之前,沒有事前來找我諮詢有關「高山症」的知識,而呆在西藏三個星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抱病工作,最後由於受不了只好提前回台。事實上,在國內有為數不少的旅遊者是特地選擇某些具有地理環境特色的國度,來從事一次有生以來值得回味的冒險之旅,而西藏總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域。

    一般而言,超過地面三百公尺以上,氣壓即會隨著高度的上升而逐漸降低,空氣含氧量亦較稀薄;也就是說,空氣中氧氣的分壓(即每平方公升的氧氣濃度)會相對的降低,也因而使得登山者出現因組織缺氧所導致的一連串合併症,其中包括呼吸急速、沉重、心跳快速、手掌及腳踝腫脹。臨床上,如果發病迅速,則可由最輕微的呼吸困難、氣悶、頭痛、噁心及眩暈,嚴重至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肺水腫」,此時則稱之為「急性高山症」。

    「急性高山症」罹患者最常見的是呼吸短促、嘴唇發紺,甚至咳出帶有粉紅色血絲的痰液(此時已經罹患肺水腫了)以及嚴重頭痛、神智不清與嘔吐(或許已存有腦水腫的症狀了)。通常「急性高山症」都可以在下山不久之後逐漸緩解,如果過了三個月仍未改善,便稱之為「慢性高山症」了。
    根據生理病理學的研究,大氣與肺泡中的「氧分壓」落差,隨著高度增加而縮小,而且會影響肺泡中氧及二氧化碳兩種氣體的交換速率,以及紅血球本身結合氧氣的能力,以及其在組織中釋放氧氣的速度,進而產生一連串器官、組織缺氧的現象,而導致旅遊者感到不舒服。
    反之,長期生活在高原或高山地區的居民,由於長時間暴露在「低氧」的環境中,使得個體本身的生理機能,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而能逐漸適應相對「缺氧」的環境中;尤其是代表生命徵象的二大系統,如呼吸及心臟血管系統,已經能夠得到適應,所以不會發生「高山症」;反之,平地居民突然在攀高後,便會感到呼吸困難之感。

    旅遊者在初次攀登高山時,所出現的低血氧狀態,會經由動脈中的化學感受器(如頸動脈),將感覺傳導到橋腦(或腦幹)的呼吸中樞,並引導身體作急促而深沈的呼吸,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氣以應付所需。此外,由於血液中「氧分壓」降低,也使得我們身體的「體循環」血液,乃自動重新分配至最重要的器官,如大腦、心臟以及肺臟,免得這些器官因相對缺氧而發生功能故障。

    一般而言,居住平地的登山旅遊者者若先在高山中停留一至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慢慢適應高山上的低氣壓,但每一個人對不同高度的低氧環境,適應能力也不一樣。通常再海拔三千公尺以下,一般人均能適應,但在超過五千公尺以上時,大部分的在平地居住的旅遊者都會出現不等程度的症狀。
    長期居住在高原區的居民者,由於缺氧的緣故,而使得心臟發生代償性擴大,但性質與高壓性心臟不一樣(高血壓性心臟病多係左心室肥大,而高山居民是右心室肥大);此外,肺動脈主幹也會擴大,甚至出現肺動脈壓增高的現象。
    此外,「高山症」的產生也與爬山的速度有關;亦即爬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急性高山症」;其他較常見的激發因素包括有低溫、精神過度緊張、慢性疲勞、罹患感染症(常見的如食物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因食慾不振造成熱量及營養攝取不足。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