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提供會員交流各種美容及健體心得及資訊
緣生術數研究社【潮流特區】美容及健體心得交流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道家教我們如何識飲識食?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道家教我們如何識飲識食?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mensch 發表於: 2004/11/01 10:15pm
    中國人的飲食智慧,原來不少是二千年來道家相傳的養生知識。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民間已經開始流傳種種關於飲食和食德的經驗,後來歷代修行的高人吸收了佛教和醫家的內容,發展成為一套美妙的生活方式。

    近年西方醫學、營養學、心理學的研究,逐漸證明我們祖先的教訓指引,確有自然科學的根據。如果我們活學活用,生命一定更豐盛更幸福,活力充沛,百病不侵。

    例如以下5種原則:

    素食
    「人能不殺,則性慈而善念舉;茹素,則心清而腸胃厚,無嗔無貪,罔不由此。」(明•高濂《遵生八箋》)「人久御肥甘炮炙之味,不獨令腸胃受傷,亦令人心氣昏濁。每三日一齋素,可以養生,可以養心。」(明•莫是龍《筆塵》)
    口味清淡
    「夫菜,氣薄而味淡,且不醬不鹽不油也,乃造化本然性真物耳。」(明•馮汝弼《佑山雜說》)「瓜果不時,禽獸自死,及生鮮煎●之物,及夫油●難消,粉粥冷淘之類,皆能生痰動火,●瘍症癖,並不宜食。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則隨其臟腑,各有所損。(明•吳正倫《養生類要前集》)
    晚餐少吃
    「午前為生氣,午後為死氣。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避死氣也。《內經》曰:『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陰氣虛。』故早飯可飽,午後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清•曹庭棟《老老恆言》)
    多食粥
    「《梁溪漫志》載張文潛《粥記》:『……妙齋和尚說,山中僧每將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渴。益能暢胃氣,生津液也。』」(清•梁章鉅《退庵隨筆》)「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清•曹庭棟《老老恆言》)
    飯後休息
    「養生之道,不宜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食後常以手摩腹數百遍,仰面呵氣數百口,趑趄緩行數百步,謂之消食。……食飽,不得速步走焉,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臟腑。」(明•吳正倫《養生類要前集》)

    http://www.simonchau.hk/Chinese_B5/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