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加勒比海盜》第3集中周潤發所飾演廣東海盜張保仔之歷史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加勒比海盜》第3集中周潤發所飾演廣東海盜張保仔之歷史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dddada 發表於: 2006/08/20 08:47pm
    海盜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新會人。


           新會知縣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編的《新會縣誌》載: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賊鄭一嫂、張保將犯境,署縣沈寶善親往江門堵禦。十三日賊轉入沿窖口。十四日賊劫牛渚灣、復興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賊毀虎坑水柵,直入長沙,燒鋪戶二百二十餘間。時新會沿海村鄉燒劫甚眾,九如鄉及慕山死者擄者尤多。”



           以上縣誌所記,是否事實,今天無法稽考。但對於稱張保為“海賊”,則有解剖分析之必要。


           張保(1786—1822年),又稱張保仔,新會江門人(有說新安縣人),父親張義,以捕魚為生,因抗清水師勒索,船被擊毀。全家失散。張保仔靠漁民撫養,少時習武藝,操漁業。他15歲那年隨眾出海捕魚,被鄭一擄去。鄭一見張保仔聰明機警,收留他在身邊。這樣,張保仔就被迫“ 落水”,成為“海盜”。後來當了小頭目。鄭一死後,鄭一嫂接操夫業,看中張保仔。“明為主仆,暗為夫妻”,大權也逐漸落到張保仔手中。到清嘉慶中葉,共擁有大船800艘、小船過千,徒眾數萬。活動于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嶼山一帶,專劫官船、糧船和洋船。目的是要糧食、裝備和武器。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張保仔擄獲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贖,得款萬元及鴉片煙土二箱、火藥二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聯合英、葡帝國主義者不斷圍攻。張保仔多次將清軍聯軍打敗。後來,兩廣總督百齡上任後,改變策略,立“禁絕岸奸策”。盡改粵糧水道為陸運;硝磺各廠改商營為官辦;並加緊巡哨,遇“盜”船則炮轟,斷絕張保仔的糧食、彈藥供給。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張保仔被迫向清政府投降。後為清廷出力,官升副將。 縱觀張保仔一生,有為盜之名,無為盜之實。“張保仔之性,不喜劫其鄉人。是以往來香港、澳門各處,專劫歐人商船,奪其軍火。”從張保仔的“立法三章”看,就可以看見這幫“海盜”的性質。其法一曰,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二曰,所得八成歸公,二成作獎;擅取公物,死刑;三曰姦淫婦女者死刑。紀律如此森嚴,又是專門劫掠官船、洋船的舉動,充滿民族大義。與其說“海洋大盜”,毋寧說是“海上英雄”!(引自《南洋華僑通史》)



      年少為一漁民..後來給海盜鄭林海拐帶..長大後跟隨鄭林海練得一身好武工.鄭林海去世.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沉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臺,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紅旗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衝突,全殲葡隊,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遊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樑”、“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升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于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張保仔降清不是偶然的,是隨著他的經濟情況好轉而變質的。他在鬥爭中繳獲了大量金銀珠寶,用也用不完,往往把它秘密地埋藏。埋藏的地點很多,傳說在上川島及其附近島嶼的藏寶窟就有十幾處,如鹽灶(石罅藏黃金,廿年前中山人來取走了)、七盤山、馬山、弓灣、石船咀、香爐洲和烏豬島等。此外,傳說在香港的土瓜灣海心廟、長洲、南丫島榕樹灣、大嶼山、赤柱舂坎角、牛池灣和鯉魚門等地,也有張保仔洞。由於藏寶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訣簿備忘。關於上川島部份的藏金洞,秘訣簿有這樣的記載:“八十欖,每欖八十擔”“欖仔對娥眉,十萬九千四”。至今,大灣南岸還有石刻的“欖仔”對“娥眉”的樣子,只是沒有人能夠尋得寶。傳說這藏金秘訣簿,原藏在新會雷公咀的石罅,後來被一個牧童取得了,又落在林舉信手上。上述的兩條秘訣,是來尋寶的人傳開的。可以想像:張保仔經營這許多秘密的藏金窟,不知殺害了多少俘虜的生命!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