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古今懸疑:老北京藏著多少驚世之謎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古今懸疑:老北京藏著多少驚世之謎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mms 發表於: 2008/03/19 03:30am
    呵呵,畢竟是多年的京都,多年的謎!
     
    鵲踏枝 發表於: 2008/03/18 10:4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天地無垠,今天人類的認知水平只揭開了世界的「冰山一角」,還有層出不窮、扣人心弦的未解之謎等待著去探索。本文節選了北京古城裡的幾大謎團,它們就藏在人們耳熟能詳的京城名勝古跡裡。

    北京城裡的「雙龍」佈局 

    有關專家對北京景山地區的遙感航攝照片進行了研究,發現這裡的古代建築群的整體設計形狀貌似一組擬人化的建築。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遙感技術所拍攝的全北京城鳥瞰照片,翻閱了大量有關史料,相互印證。他們驚奇地發現,明朝人對北京城的設計建造是雙龍佈局形狀。一條水龍和一條陸龍衡山環水,蔚為奇觀。

    北京的「雙龍」,水龍以南海為龍頭部分,湖心島是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擺向西北方向。陸龍俯臥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虯,東西長安街彷彿龍的兩條長鬚,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址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鐘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好似一寶珠。通覽北京中軸線的古建築,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極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築的這種「雙龍」佈局,反映了在華夏民族歷史上君權神授的思想。在一種觀念看來,北京乃興龍之地,帝王乃天降龍種。這種神奇的雙龍佈局設計是中國古人的藝術造詣,還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個謎。

    景山公園酷似一尊坐著的人像 

    1987年3月在北京地區航空遙感成果展覽會上,曝出一個驚人的消息:遙感拍攝的北京景山公園平面園林圖,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被稱為「景山坐像」。這是怎麼回事呢?

    景山在紫禁城北門神武門對面,元代時本是大都城內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營建宮殿時,把拆除元代舊城和挖掘紫禁城護城河的泥土堆在這裡,取名「萬歲山」,意在鎮壓元朝的王氣,所以又叫「鎮山」。傳說皇宮在這裡堆積煤炭,又俗稱「煤山」。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煤山改成景山。

    專家夔中羽在沖洗遙感衛星拍攝回來的照片時偶然發現,俯瞰北京中軸線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園的整體建築群落,酷似一尊閉目盤坐著的人像。人像面帶微笑,公園的壽皇殿建築群為「坐像」的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眼、鼻、口,眉毛由樹組成,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鬚,但它被壽皇殿外牆隔開了。

    經過仔細辨認,這個圖像的邊框是由景山公園四周的內外圍牆構成,近似於最美的黃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積是0.23平方公里,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話,那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人工建築組成的人像。

    景山的這個坐像到底是什麼人?夔中羽發現故宮中軸線上最北端的一座宮殿欽安殿,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許多年都沒有對外開放了,那裡供奉著被稱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意為黑色,「武」古人解釋為烏龜殼。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打開沉重的大門,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內飾物仍然保持著明代的原貌。坐像和他有關嗎?夔中羽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曾經寫信給溥傑先生和他的親屬,詢問景山建築是否與人像有關的事。回信答覆是,他們這些親屬當時在清宮中沒有議論過這樣的事。這說明整個清朝對景山是否有這張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這張圖紙隱藏了呢?可惜的是,這樣的依據一直沒找到。

    「景山坐像」引起了科技界和考古界的廣泛興趣。這幅近似人像的圖形為什麼會在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公園出現呢?作為皇城宮苑園林,景山從遼代堆山,金代建園,逐步成為北京城南北軸線的中心點。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還是一種巧合?幾年來,專業人員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證,但收穫均微,至今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頤和園裡暗含圖案 

    頤和園的佈局也極其奇妙。衛星照片上的昆明湖變成了一個壽桃,萬壽山展翅成了一隻蝙蝠,連十七孔橋也成了一隻長長的龜頸。北京人極其熟悉的頤和園在高空中看起來竟然是一幅「福山壽海」的圖案。這些精妙的設計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還是一種巧合?

    根據七代皆為清代皇家建築設計總管的煌煌望族「樣式雷」透露,當年為了給慈禧祝壽修建頤和園時,皇帝下令要在園林中體現「福、祿、壽」三個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務。

    他設計了一個人工湖,將這個人工湖挖成一個壽桃的形狀,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從萬壽山望下去,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大壽桃。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至於「福」字,雷廷昌將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成了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專家夔中羽把收藏多年的頤和園彩色紅外遙感相片拿出來,開始了對照式研究。昆明湖確實酷似一隻壽桃,只見壽桃的「歪嘴」,偏向東南方向的長河閘口。壽桃的梗蒂,是頤和園西北角西宮門外的引水河道。最為稱奇的是,斜貫湖面的狹長的西堤,構成了桃體上的溝痕。而萬壽山下瀕臨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則恰似一隻蝙蝠,振翅欲飛。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明顯地呈一個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頭部。弧頂正中凸出的排雲門遊船碼頭,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長廊,恰似蝙蝠張開的雙翼。東段長廊探入水面的對鷗舫和西段長廊探入水面的漁藻軒,適成蝙蝠的兩隻前爪,而萬壽山及山後的後湖,則共同構或了蝙蝠的身軀。

    中軸線有點「歪」,起點指向是個謎 

    專家發現:一直被認為是正南正北貫穿北京城的中軸線卻出現了與子午線不重合的現象,似乎有點「歪」。

    作為元、明、清三朝皇權至上和大一統思想的標誌,中軸線是突出「正」和「中」的中心部位,同時也是向心對稱各級建築為依據的軸線。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條有著730年歷史的中軸線並非想像中的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時針方向傾斜。更令人不解的是,中軸線直指270公里外的元上都。

    經準確測量顯示:以永定門為端點的北京中軸線,從逆時針方向與子午線有一個2度多的夾角。雖然只偏離了2度多的夾角,但在永定門北6公里多的地安門已向西偏離子午線200多米,而在永定門北約8公里的鼓樓則向西偏離子午線近300米。由於偏差角度比較小,普通市民根本感覺不到。

    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當時中軸線的南端是麗正門(今天安門)。明朝將城南移,北京內城東城牆和西城牆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築成,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東直門至建國門一線是東城牆,西直門至復興門一線是西城牆。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30多年。

    專家驚奇地發現,北京中軸線繼續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距離北京270多公里的古開平,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蘇默,而兆奈曼蘇默是元上都遺址的所在地。當年忽必烈就是從此地遷都到大都,即現在的北京,但仍將上都保留作為夏都。專家認為,北京中軸線北延至此並非巧合,因此兆奈曼蘇默才是北京南北中軸線的北端點。

    為什麼延長歪斜的中軸線,其起點恰好就是曾經的元上都的遺址,這中間又有什麼含義呢?科學家們仍在繼續尋找著答案。

    北京古城牆缺個角 

    翻開北京交通圖,很容易就看到一條環形的線路像窗格似地鑲嵌在北京城的正中心,把北京城分出城內城外。它就是二環路,北京古城牆遺址的位置。

    北京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經歷了七個世紀之久。今天,古城牆已不見蹤影,被二環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據說,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60里,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

    細心的人會發現,古城牆沒有西北角,即二環路沒有西北角,西直門和東直門路線有所不同,西直門路段就像方形桌子被砍去了一角。據史書記載,巍巍北京古城牆在元代時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謂「城方如印」。到了明代,內城、外城和皇城均有缺角現象。內城沒有西北角,破壞了北京城整體的對稱性,從整體佈局上看,似有缺憾之處。

    為什麼古城牆沒有西北角?這是長久遺留下來的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一個謎。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從卷帙浩繁的史書中尋找謎底,原由事理各有所云,但這個缺角之用意則異曲同工。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在20世紀50年代曾這樣解釋,當初城牆是按矩形設計的,工程設計師們千方百計地想把矩形圖案的對角線交在故宮的金鑾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無上的中心地位。但由於自然原因,最終還是偏離了金鑾殿。為避免殺身之禍,他們只好去掉一角,這就是西北角。

    另有相傳,明朝建築北城牆時,西北角修建為直角,但不知何故,屢建屢塌,前後百年間,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出於無奈,最後建為斜角。

    社會學家對這一自然現象有一番傳統觀念上的解釋,我國古代有一種說法,認為西北方向是個缺口。如西漢劉安寫有《地形訓》,認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撐著天體,其中支撐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天文訓》講八方吹來八風,西北方向吹來的風稱不周風,東漢班固解釋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按這種解釋,西北兩個方向不應該互相連接,而應缺口。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意大利攝影家馬達羅的「二十世紀初的北京」攝影作品展上,有一張1898年從正東向西拍攝的東華門照片,照片上的門釘清晰可見———橫七豎九。有細心人提出,現在東華門的門釘數是橫八豎九。《帝京舊影》一書中有張攝於1922年的東華門照片,門釘數也是「橫七豎九」。而《北京老城門》一書攝於20世紀80年代的一幅東華門照片,與1898年那張照片的拍攝角度完全相同,門釘數卻已經是「橫八豎九」了。

    那麼東華門門釘究竟是「橫七」還是「橫八」?從什麼時候起「橫七」變成了「橫八」?古代中國人認為:單為陽,雙為陰。九是陽數之極,故九路門釘是體現最高等級的門釘排列。紫禁城南(午門)、北(神武門)、西(西華門)三門都是橫九豎九,共81顆門釘。唯獨東華門是橫八豎九,共72顆門釘。為何此處用偶數(陰數)而不用奇數(陽數)?

    在大門上裝門釘,本是構造需要———加固門板。關於門釘使用的數量,明代以前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才把門釘數量和等級制度聯繫起來。《大清會典》規定,門釘只用在皇宮、壇廟和皇室成員府第上。皇宮、壇廟大門,每扇門板門釘九行,每行九枚;親王九行,每行七枚;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九行,每行五枚。

    中軸線有點「歪」,起點指向是個謎 

    專家發現:一直被認為是正南正北貫穿北京城的中軸線卻出現了與子午線不重合的現象,似乎有點「歪」。

    作為元、明、清三朝皇權至上和大一統思想的標誌,中軸線是突出「正」和「中」的中心部位,同時也是向心對稱各級建築為依據的軸線。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條有著730年歷史的中軸線並非想像中的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時針方向傾斜。更令人不解的是,中軸線直指270公里外的元上都。

    經準確測量顯示:以永定門為端點的北京中軸線,從逆時針方向與子午線有一個2度多的夾角。雖然只偏離了2度多的夾角,但在永定門北6公里多的地安門已向西偏離子午線200多米,而在永定門北約8公里的鼓樓則向西偏離子午線近300米。由於偏差角度比較小,普通市民根本感覺不到。

    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當時中軸線的南端是麗正門(今天安門)。明朝將城南移,北京內城東城牆和西城牆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築成,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東直門至建國門一線是東城牆,西直門至復興門一線是西城牆。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30多年。

    專家驚奇地發現,北京中軸線繼續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距離北京270多公里的古開平,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蘇默,而兆奈曼蘇默是元上都遺址的所在地。當年忽必烈就是從此地遷都到大都,即現在的北京,但仍將上都保留作為夏都。專家認為,北京中軸線北延至此並非巧合,因此兆奈曼蘇默才是北京南北中軸線的北端點。

    為什麼延長歪斜的中軸線,其起點恰好就是曾經的元上都的遺址,這中間又有什麼含義呢?科學家們仍在繼續尋找著答案。


    文章來源:http://books.sina.com.tw/artbook/exposure/2008-03-04/ba12270.shtml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
    目前頁面執行消耗時間: 190.00 毫秒 [Gzip: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