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歷史的演繹,時間的流逝,我國文化及珍貴典籍的介紹
緣生術數研究社【國學普及版】中國文化介紹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轉貼】殮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禁止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允許
  • 音樂標籤  : 允許
  • 文字大小  : 允許
  •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 積分標籤  : 允許
  • 保密標籤  : 允許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插入 Real 聲音/視訊檔 插入 WM 類聲音/視訊檔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殮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dddada 發表於: 2009/01/17 09:35am
    壹•殮


    一、報喪


    亡者已嫁之女或孫女接到噩耗、立即要換著素衣奔回娘家,鄉村地區在距喪宅不遠處即沿途號哭(巿鎮係接近喪宅)至宅門宜匍匐跪下,此之謂「哭路頭」。家中有喪除子孫外,要立即通知族親,母喪「報白」於娘家,昔者報白宜親身踵府去報喪,現在有改用電話的方法,母喪時,娘家要往喪家唁慰並了解死亡情形,故子女須在門外跪接,(父喪時不跪接母舅)。至親者聞噩耗即趕抵喪家,向遺體焚香致拜,家屬等陪侍於側、奔喪親友不宜哀哭過久,因親友哭一分鐘,家屬就哭一、二分鐘,一天親友陸繽來弔唁,那麼子媳不停地陪哭、不但哭出病來,也沒法分身去處理雜務。


    二、棺柩


    乃由六塊木板組成。蓋屬主板稱為「天」,底稱「地」,左右稱為「月牆」即左日右月,頭為「龜頭」,尾為「龜尾」。殮前日「棺」而殮後始曰「柩」。目前台灣所流行之型式人體為本地式與西式兩種,西式棺木也有用玻璃纖維製成:由於台灣受土地之限制,因此目前政府大力推展公墓公園化,採公墓八年輪葬方式,所以棺木也就不必講究太家華了。


    三、接板


    勿舖張繁瑣,以簡單之「角、吹、樂、音」擇一種引導,由四名以上抬棺者(土公)用小卡車運至喪主家,謂之「放板」。至喪家由孤(哀)子(媳、女)在門外跪接,謂之「接板」。棺進屋時宜頭先進,俾使入殮時頭內腳外。放板前宜先為鄰居之門楣貼上紅紙  掛紅趨吉,至奠禮後始一一為其撕去。一般習俗「接板」都請宗教人士事先擇定吉辰(也可不必),因此家族均事先聯絡直系卑親  屬屆時能「親視含殮」。



    四、接板準備物品


    細竹圈(象徵團結)、掃帚(軀邪)、金缸(燒金用)、米一包、金紙:壽金拜土地公、小銀拜逝者(均由子媳於接板時在門外板邊燒化)。



    五、殮


    即將屍身置入棺內之稱。通常人嚥氣後二十四小時內擇吉時入殮。入殮時子孫環視,有的子孫親自為之。要上被下褥、枕(中白兩旁紅內裝銀紙或狗毛、雞毛之菱角枕)、庫錢、生前物品(眼鏡、書、酒、古玩玉器等)。棺底最好先舖蓪草、茶葉等,亦有置七星板,左腳踏銀紙右腳踏金紙。客家人也有左手執扇、手帕、醱板、有手執桃枝、棺底放背筋線、串銀紙墊底的習俗,囗袋都縫住、另放棺席布、道士作「替身」、再蓋上「蓋面被」(客家人蓋很多件,先蓋親友贈送的,最後才蓋上兒子的蓋面被,閩南人不蓋。)被上胸前放「照身鏡」、客家人、大殮時放一套衣服、亡者得衣、子孫得褲(庫富諧音)、遮身旛(約一丈長白布)覆上,其超出柩頭部份剪下分與媳婦撕裂成細條做成「手尾錢」,超出柩尾部份剪下分與女兒收藏。這項習俗部份地區已省略。



    六、封柩:


    將「棺蓋」蓋上並封閉,從前係由棺木店工人用長鐵釘釘入,現今或改用強力膠黏封,西式棺木僅黏封透明壓克力蓋,棺蓋使用扣環扣住。傳統習俗:男歿由族長、女歿由娘家封柩。



    七、宗教儀式:


    入殮時,大體上都有舉行簡單宗教儀式,誦「阿彌陀經」、「度人經」等,其餘鑼、鼓、吹諸手「吹打」。大殮蓋棺,家屬及親友得瞻視遺容。



    八、魂帛


    昔囗用絲絹作成當亡魂靈位,今日多改用紙製二般委託道士(和尚)製作。魂帛既代表靈位,不可草率,必須詳填農曆生卒年月日時。中款寫亡者姓名:一般採「七」字或「十二」字,係按「生老病死苦」而計,七字或十二宇均屬「老」。出殯時魂帛要隨隊上山,返主時要備魂轎接回,設香案供之。魂帛有上山即燒掉,也有百日、對年或合爐才燒掉。但泉州人通常係「滿七」撤案,連同遺像放在祖先神主牌之左側供奉,俟三年(實際只有一年多)「合爐」始將其姓名生卒年月書於神主牌內,並將該魂帛燒化。



    九、孝堂


    以白布遮柩、設靈幃、架遺像、亡者衣服鞋襪置於椅子、置靈桌:供奉魂帛、置一對蠟燭、鮮花、設香案、果品、燈火日夜不熄、備親友之弔唁。遺像之準備以死者有幾位男孩  即沖洗幾張,俾供日後每人一張。



    貳•居喪期間



    一、孝飯


    又稱捧飯。大殮後之次晨開始行之,於黎明後供盥洗用具、早餐(米飯、雞肉、米粉之類)、香紙等,約一柱香才燒銀紙;黃昏前數刻供晚膳(儀式如前)。如此一直到滿七或百日始結束,改為初一、十五晨昏各拜一次,到對年始不再供膳,「合爐」後則按年節祭祀。



    二、打桶


    入殮後請棺材店工人用布及桐油將柩縫密封,使其不致透氣而停柩於屋內,謂之「打  桶」,並以白布遮幃置靈堂。打桶期間少者三、五天,多則數月。但站在環境衛生立場上,「打桶」不宜太久。



    三、守靈


    未出殯前子孫須在靈幃守靈,夜間則在柩旁敷蓆而眠,俗稱「睏棺腳」。乃因生前晨昏定省,不忍讓死者遽爾孤零。又傳云亡者於第七天會返家再察看子孫們是否能生活下去。  而子孫緬思昔日「生育鞠養」之恩,而相依為伴。最主要的乃恐因休克而誤認死亡,且又復生,故子孫守靈聽聲,並可向來弔唁之親友致謝。



    四、作七


    「頭七」由兒子們辦理,「二七」媳婦,「三七」係出嫁女兒負責,「四七」侄女們,「五七」為出嫁孫女祭杞,「六七」係出嫁侄孫女或曾孫女們,「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們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每七為七日,逢奇數為大七、偶數為小七。客家人以「四七」為女兒七,與閩南人以三七為女兒七略有不同。



    五、作旬:


    一旬為十日,有些地區做完滿七(四十九日)後即續作四旬,拜祭四位判官。五旬即第九十九日不作,於次日一百天作百日。唯一般而言,各地多將「作七」與「作旬」混為一  談。各地通常只「作七」而不「作旬」。作旬之祭拜物品如作七一樣採五味碗。


         在居喪期間末出殯前不過節,遇祖先之忌日(逝世紀念日)也不拜。出殯後有祖先之忌日如往日祭拜。但過節(清明、端午、中元、冬至、除夕等)祭祖時,必須提前一日中午先拜新亡(以數道飯菜),再於翌囗祭祖。



    六、喜喪燈(大燈)之製作與懸掛及方式


       (一)一般家庭往往在廳堂上懸掛兩盞喜燈,遇喪事再加兩盞喪燈。


       (二)懸掛方式及意義:喜喪燈(俗稱大燈)乃懸掛在廳堂之外以示別,喜喪燈之懸掛目的乃在分別1.停柩在堂,2.出殯後。



    七、孝杖之準備


            「孝杖」者又稱哭喪棒,乃古代孤(哀)子因喪親悲痛,跪地時久而憑以扶身之物,亦即扶杖而立跪之意,其父喪與母喪不同。禮記喪服小記:「直杖,竹也:削杖,桐也。」父喪:持竹,乃其節雖經四時而不變之意。母喪:持苦苓或刺菖或梧桐,謂母恩重,即母親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之恩情重於山。


           孤(哀)子之孝杖紅布上綁麻布,而長孫則紅布上綁苧布,如沒有子輩只有孫輩,則以苧代麻。孝杖古長四尺與心齊,粗約一寸,今者以l尺半至二尺之間為宜,至墓前焚之,或攜回等七化紙時才一起焚之。



    八、招魂旛


             俗稱「旛仔」也稱「幢旛」係採一根竹子削成,而留尾端一部份葉片(所留竹葉要密且多,象徵子孫繁衍多),用以繫匹條白布帶,上書亡者生卒時辰及招魂祝文,一般皆由道士製作。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