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
訪客
:
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外掛程式
>>> 歡迎會員提供對各類哲理與人生反思類之文章
緣生術數研究社
→
【心靈雞湯】
→
哲理與人生版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 『轉貼』少林寺達摩禪師與六祖之事[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500
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
刪除
]
內容
在此論壇中: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EMOTE 標籤
:
禁止使用
LeoBBS 標籤
:
可以使用
貼圖標籤 :
允許
Flash 標籤 :
允許
音樂標籤 :
允許
文字大小 :
允許
文章數標籤 :
允許
積分標籤 :
允許
保密標籤 :
允許
允許
使用
表情符號轉換
選擇字型樣式
Arial
Arial Black
Comic Sans MS
Courier
Courier New
Fixedsys
Georgia
Impact
Lucida Console
Lucida Sans Unicode
Marlett
Microsoft Sans Serif
Modern
Arial
MS Serif
Palatino Linotype
Roman
Script
Small Fonts
Symbol
System
Tahoma
Terminal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Verdana
Webdings
Wingdings
細明體
新細明體
標楷體
選擇字型大小
1
2
3
4
5
6
選擇顏色
#F0F8FF
#FAEBD7
#00FFFF
#7FFFD4
#F0FFFF
#F5F5DC
#FFE4C4
#000000
#FFEBCD
#0000FF
#8A2BE2
#A52A2A
#DEB887
#5F9EA0
#7FFF00
#D2691E
#FF7F50
#6495ED
#FFF8DC
#DC143C
#00FFFF
#00008B
#008B8B
#B8860B
#A9A9A9
#006400
#BDB76B
#8B008B
#556B2F
#FF8C00
#9932CC
#8B0000
#E9967A
#8FBC8F
#483D8B
#2F4F4F
#00CED1
#9400D3
#FF1493
#00BFFF
#696969
#1E90FF
#B22222
#FFFAF0
#228B22
#FF00FF
#DCDCDC
#F8F8FF
#FFD700
#DAA520
#808080
#008000
#ADFF2F
#F0FFF0
#FF69B4
#CD5C5C
#4B0082
#FFFFF0
#F0E68C
#E6E6FA
#FFF0F5
#7CFC00
#FFFACD
#ADD8E6
#F08080
#E0FFFF
#FAFAD2
#90EE90
#D3D3D3
#FFB6C1
#FFA07A
#20B2AA
#87CEFA
#778899
#B0C4DE
#FFFFE0
#00FF00
#32CD32
#FAF0E6
#FF00FF
#800000
#66CDAA
#0000CD
#BA55D3
#9370DB
#3CB371
#7B68EE
#00FA9A
#48D1CC
#C71585
#191970
#F5FFFA
#FFE4E1
#FFE4B5
#FFDEAD
#000080
#FDF5E6
#808000
#6B8E23
#FFA500
#FF4500
#DA70D6
#EEE8AA
#98FB98
#AFEEEE
#DB7093
#FFEFD5
#FFDAB9
#CD853F
#FFC0CB
#DDA0DD
#B0E0E6
#800080
#FF0000
#BC8F8F
#4169E1
#8B4513
#FA8072
#F4A460
#2E8B57
#FFF5EE
#A0522D
#C0C0C0
#87CEEB
#6A5ACD
#708090
#FFFAFA
#00FF7F
#4682B4
#D2B48C
#008080
#D8BFD8
#FF6347
#40E0D0
#EE82EE
#F5DEB3
#FFFFFF
#F5F5F5
#FFFF00
#9ACD32
特殊標籤
回覆文章
浮水印文章
限制文章
框架網頁
上標文字
下標文字
引用標籤
積分標籤
程式代碼
HTML代碼
刪 除 線
左右顛倒
上下顛倒
底片效果
曝光效果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
模式:
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您是否希望
使用
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加密此文章,只對部分會員可見,會員威望至少需要
0
1
2
3
4
5
6
7
8
9
出售此文章,只有付錢才可以查看,售價
緣幣
請輸入右邊圖片的數字
*
一共是四個數字,如果看不清楚,請重新整理
文章一覽:『轉貼』少林寺達摩禪師與六祖之事[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
列出所有回覆
]
wingwing
發表於:
2007/10/28 04:57am
多謝dada 貓貼的topic。撩起我的興趣。 ^___^
禪宗第一祖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迦葉尊者。代代單傳。達磨祖師是禪宗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者。達磨祖師為首來中國傳化的禪宗祖師,因此為東土初祖,東方禪宗第一祖。
以下推薦給 對禪學、禪宗感興趣的朋友:
1993年由 爾東陞、爾冬陞、陳松勇、午馬 主演的 《達摩祖師傳》。影片中有很多啓發智慧的話和契機。拍得非常好。dada貓文章内關於達摩祖師的内容也在影片中重現。
記錄六祖慧能大師 淋漓盡致禪宗思想的《六祖壇經》。
記錄達摩祖師一針見血的教誨的《達磨大師四行觀》,《達摩大師血脈論》,《達磨大師悟性論》,《達磨大師破相論》。
dddada
發表於:
2007/10/26 09:37pm
少林功夫舉世稱著,亦有云萬法歸宗少林,但人稱達摩是禪宗始祖。
究竟有沒有達摩其人?事[如何?坊間有不同傳說。
現今,嵩山少林寺仍有「面壁岩」(面壁石),相傳達摩祖師在此面壁九年,日子有功,身影在岩壁可見。
前人王士嵩詩云:折蘆浮渡江,震旦揭真諦。心非轉法輪,義不立文字。九年面壁人,寂寂緣底事。石中一片影,參取西來意。
詩中所謂「折蘆」,源自坊間傳云達摩「一葦渡江」,乃踏茪@根蘆葦,渡江離開梁朝往北魏,這是字面上的誤解。查實,「葦」是一艘小船,達摩撐茪p船北上宣導佛理。
由於這一誤解,導致坊間繪畫的達摩畫像,其中有腳踏一根蘆葦,在茫茫江水中悠然自得的景象。
歷史記載,天竺香至王第王子達摩(又稱達磨),飄洋過海,經過三年海程,於我國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到達廣州,首先在光孝寺講經。梁武帝得知此事,派人接他到建業研討佛理。
梁武帝修為小乘漸悟,達摩是大乘頓悟,各有不同,話不投機,達摩再北上。
梁武帝是出名虔誠信佛的帝王,《聲律啟蒙》中的「一、東」韻亦有云:「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也就是說,梁武帝經常在同泰寺演述佛經,更曾三度捨身為僧,滿朝文武百官募捐贖他,藉此替同泰寺籌款。
後世津津樂道達摩傳授「易筋經」,據說是達摩見少林僧人體弱,皮黃骨瘦,遂授「易筋經」教導僧人做運動。後人乃稱達摩為少林武藝鼻祖,並把「易筋經」神化至功能脫胎換骨。查實,此「經」只是柔軟體操,部分動作與瑜伽相近似。所謂達摩面壁九年,不言不語,其實是誤會。
達摩所修大乘禪法,名曰「觀壁」。達摩所證,則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觀者喻如牆壁,中直不移,心無執荂A遣蕩一切執見。中道所詮,即無相之實相。以無茪坐腄A契彼真實之理。達摩禪法,旨在於此。達摩來華,攜有釋迦牟尼衣缽,為禪宗初祖,遞相傳授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一代代傳授下去。世俗所謂「衣缽傳人」是也。何以「衣缽」只傳至六祖,便不再傳下去?卻原來是達摩早有曉示。
《六祖檀經》記載:一日,六祖與徒眾說偈,說是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衣不合傳,偈曰:「吾本來玆(音元)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就是說,衣缽傳了五代,便不再傳下去。世稱達摩武功蓋世,但五個衣缽傳人竟完全不懂武藝。
廣州西關下九路有一地叫「西來初地」,地名如此古怪,一般不明所以,查實與達摩有關。事緣當年達摩抵華,便是在此登岸,所謂「西來初地」,乃指達摩西來首先到達登岸的地點。達摩到廣州後,在光孝寺弘法。
廣州光孝寺是廣東最古老建築物之一,五羊城俗諺有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據廣東地方文獻記載,光孝寺原址是西漢時南越王趙佗第三代孫趙建德的故宅,附近一帶為秦末南海尉任囂的墓地。
光孝寺還有有一流傳甚廣的故事,相傳六祖慧能是在寺內菩提樹下剃度的。
且說六祖慧能俗姓盧,廣東新州人,幼年喪父,靠伐薪賣柴養母。其後獲五祖弘忍收於門下,安置於寺內碓(音對)房做樁米和尚。
一日,五祖茠糷U弟子,以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以呈所悟。若悟大意,便付以衣缽為第六祖。
上座弟子神秀,作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一時之間,頓為全寺僧人傳誦;慧能聞有此偈,亦想誦讀。但慧能這一樁米和尚不識路,求一位未受足戒小和尚帶往看神秀所寫;唯是慧能目不識丁,剛好遇茼縝{佐史張日用,遂求張別駕誦讀。
慧能聽罷,說自己亦有一偈,請求張別駕代書壁上。張別駕提出條件:「汝若得法,先須度吾。」慧能首肯,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在全寺僧眾不知之下,三更授法,便傳頓教與衣缽給慧能,乃為六祖。
五祖傳以衣缽時,並解說當年達摩初到東土弘法,為世人所未信,因而傳此衣缽以示信實,代代相繼相承,正法則是以心傳心,由個人自己領悟開解。自古以來,眾佛只傳授自性本體,眾大師也只密付自性本心。
五祖更告誡慧能:「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這清楚明確告訴慧能,衣缽是爭奪的禍端,傳至你便不要再傳下去;如果再把這衣缽傳下去,必然會發生危及性命的禍害。最後,五祖並叫慧能趕快離去,免遭禍害。
由達摩初祖起,為何只傳至六祖?問題至此有了答案。
且說六祖慧能遵言離寺,五祖送到九江驛,二人上船,沿江而去。五祖親為搖櫓,六祖乃請五祖休息,說道應是弟子服其勞。但五祖卻說:「合是吾度汝。」六祖聞言對曰:「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
師云:「應該是我度你。」弟子言:「迷時由師父度,悟了要自己度。」弘忍、慧能兩師徒,一言一答,涵蘊禪機。
6596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緣生術數研究社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