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緣生 [b][u]引言[/u][/b] 早在西周晚期,伯陽父已運用[b]“陰、陽”[/b]的觀念來解釋地震的形成:[b]“陽伏而不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b]。可見先賢自古已引用“陰、陽”來解釋多種自然現象,易道廣大,無所不包,確具至理。由於玄空風水本身亦是一套能闡釋大自然現象的學問,故此亦離不開對陰陽學的理解與應用。
《說文》:[b]“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陽:高明也。”[/b] 在自然界中,凡劇烈運動的、外向、上升、溫熱、明亮等皆屬[b]『陽』[/b];而相對靜止、內守、下降、寒冷、晦暗等便屬[b]『陰』[/b]。 上述陰、陽的概念,發展至《易傳》成書的時代,已成為我國特有的哲學。 如《說卦》中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系辭》中亦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從《易》學的發展歷史中,可見先賢把世界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歸於陰陽,再從事物的運動中引申出盈虧消長的生息變化。 然而,正如《內經•金匱真言論》中提到: [b]“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陰中之至陰脾也。[/b] 可知事物的陰陽屬性其實是皆“相對”的,只要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以相互轉化,陰陽中仍可再分陰陽,猶之八卦成列,各爻亦是以自成卦象。 ﹝待續•••﹞
-- 作者: 緣生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5/12/03 11:03am 第 1 次編輯] 在上期《玄空斷事與易象》一文中,筆者曾指出《易》象知識對於一個風水師的重要性,亦提出倘風水師能在易象上有所掌握,便能使學問有所進益,可在極短時間之內,以精妙佈局把吉凶變更的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 今期續以易學中的陰陽觀,輔以前期曾提及的趨官佈局案例,為大家續述如何在陽宅的堪察上,運用陰陽學的觀點,從新理解山、水之用,以達致為事主反敗為勝的效果。 [b][u]陰、陽有象[/u][/b] 在研究陰陽學的過程中,習者在開始時可能每感陰、陽的概念含糊,甚至抽象難明,其實若從自然界的現象來看,“陰、陽二象”早就恆常地呈現於大家眼前的。 就如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兩氣在交感之下,便會形成雲、霧、雷、電、雨、露等。在這些自然現象出現下的: [b]“動和靜、出和入、升和降、寒和熱、水和火”[/b] 皆是陰、陽之類象。 [b][u]陰、陽消長[/u][/b] 另前文曾提及,[color=red]“陰中有陽,陽中有陰”[/color] ,陰、陽之間其實是存有互根性的。然而陰、陽在互根的同時,卻亦存在著不斷的運動及變化,致令雙方不斷資生及促進。這種情況,被稱為[color=red][b]“陰、陽的消長”[/b][/color] 。但如果陰、陽的消長失去了一定的維持,即失去原有的平衡性的話,便會出現[color=red]“孤陰不生,獨陽不長”[/color] ,甚至 [color=red]“陰陽離決”[/color] 的情況。 故此陰、陽消長的平衡,是事物發展中一個極重要的原則。否則,當這種平衡如果失調,便會致使萬物的生機出現破壞,若引伸在人的身體時便會產生疾病,這亦是我國中醫學理論的其中要點。
-- 作者: 緣生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5/12/03 00:23pm 第 1 次編輯] 我國五術同源,風水學上很多概念其實跟中醫學亦有淵源,其中對陰、陽的理解便如出一轍。 在玄空學的觀點上,山與水的運用是極重要的部份。 [b]山是山,水是水;但山亦可以是水、水亦可以是山。[/b] 為何會有這樣的論調呢? 這便玄空風水學中之陰、陽玄妙理了。 陰與陽,即虛實、動靜、開闔、往來等之對待。山與水,乃自然界之陰、陽表徵。[b]但它們卻不是死物[/b]。 表面上,山是靜屬陽,水是動屬陰。在一般的角度,山就是山,水便是水,這是從其物理上結構而言。 故此,『山』可比為陰,亦可喻為陽;『水』的理解亦如是觀。 可見[b]『山』與『水』的概念,在陰、陽學的觀點上,亦只是代名詞而已[/b]。這概念在玄空風水的陽宅操作上,極之重要。 然而由於有情的山、水,皆是陰、陽有情,互有交溝的。故此在玄空風水的操作上,如何運用陰、陽消長平衡的道理來佈置山水,來達至生旺,便是其中的重點了。 ﹝待續•••﹞
-- 作者: 緣生
[Hidden Post: Rating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