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dddada
-- 發表時間: 2006/12/21 11:08pm
心搏停止死亡之後,血液失去繼續迴圈的動力,沿著血管流向屍體低下部位,墜積於低下部位未承受壓迫的血管之中,進而擴散、浸潤到周圍組織細胞,在皮膚上顯現紫紅色斑塊,稱謂屍斑。 (一)屍斑的發展過程 屍斑通常在死後2~4小時出現,12~14小時發展到高峰,24~36小時後固定下來不能轉移,一直保持到屍體腐敗。屍斑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 墜積期 通常在死後2~12小時之內。屍斑出現初期為小塊狀或條紋狀,死後3~6小時,屍斑逐漸擴大並融合成片,範圍逐漸擴大,顏色加深,大約在死後12~14小時十發展到最高程度。
墜積期屍斑的特點是:手指壓迫屍斑,局部血液沿著血管流走,屍斑顏色完全消退;若翻動屍體改變體位,在新的低下部位形成新的屍斑,而原有的屍斑可以完全消退,即屍斑完全轉移;切開屍斑部位的皮膚,可見血滴從血管斷端流出樓梯取屍斑部位皮膚作組織切片觀察,可見真皮和批下組織毛細血管擴張,充滿完整的紅細胞。
2 擴散期 死後12~24小時左右。由於紅細胞溶血,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擴散到血管周圍組織間隙和細胞間隙,形成比較固定的擴散期屍斑。 擴散期屍斑的特點是:手指壓迫屍斑部分退色;翻動屍體屍斑部分轉移,即在新的低下部位形成新的屍斑,而原有的屍可以完全消退,即屍斑完全轉移;切開屍斑的部位的皮膚,不僅血管斷端有血液滴出,而且組織中也有血樣液體滲出。
3 浸潤期 通常在死後24~36小時左右出現,而且持續時間持久,直至屍體腐敗。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不僅滲入組織間隙和細胞間隙,而且已經浸潤到下撥之間,使組織細胞著色,稱為浸潤細胞屍斑。 浸潤屍斑已經固定,手指壓迫屍斑不退色,翻動屍體屍斑不轉移,切開屍斑部位皮膚組織呈均勻一致的紫紅色,血管斷端也無血滴流出。 擴散期和浸潤期屍斑皮膚切派年觀察,血管內已無完整的紅細胞,而呈橘紅色均勻的無結構狀態,血管周圍也同樣的顏色。
(二)影響屍斑的發展因素 屍斑出現的快慢和強弱,與屍體血液數量、是否呈流動狀態、屍體的體位元是否不斷變動等因素有關。例如,窒息死、急死、中毒死、電擊死等,因體內血量未損失,血液呈流動狀態,屍斑的出現早而強,並有散在性溢血點,有時在屍體非低下部位出現片狀屍斑;大失血或死前嚴重貧血者,因血量減少或血紅蛋白含量低,屍斑出現遲而弱,若失血量特別大可以不出現屍斑;屍體在水中體位經常改變,體表受到均勻的水壓,加之冷水刺激所致豎毛肌收縮壓迫毛細血管,屍斑出現遲而弱;如果屍體浸泡鹼性溶液中,則已經形成的屍斑可因血紅蛋白變性喪失紅色而使屍斑消失。
:em07: :em07: :em07: :em10:
-- 作者: 心易先天數
-- 發表時間: 2006/12/22 01:33pm
這是法醫驗屍的依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