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潮流特區】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6)
--- 電子資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9)
---- 明報專訊--【蔡子強﹕就任百日定江山】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1153)


-- 作者: 德吉千瀚
-- 發表時間: 2009/04/10 00:36pm


[color=#C10066]內容[/color]
[size=5]<b>蔡子強﹕就任百日定江山</b>[/size]
<BR><BR>

【明報專訊】上一期《經濟學人》封面人物為奧巴馬,專題故事是〈Learning the Hard Way〉(艱難中學習),探討這位政壇新手在百日新政中匍匐前進的艱難。

「黃金100日」法則

所謂「黃金100日」是所有現代政治領袖如總統、總理上任後必須即時面對的最重要課題。他們的權勢、聲望並不是與日俱增,點滴積累的;相反,往往是上任之初達到頂峰,再從高峰不斷損耗、滑落。

今天的傳媒和輿論慣於犬儒和挑剔,他們與新任總統的蜜月期十分有限,願意給這位「菜鳥」(freshman)疑中留情的時間和空間,可能只有短短100天,甚至更短。因此大刀闊斧改革的時機,稍縱即逝,總統的動作必須果敢迅速,務求一擊即中,累積聲望和政治資本,好讓自己更有本錢度過日後的艱難日子。

這就是所謂「就任百日定江山」的道理,這100天比任期內其他時候都要寶貴,到100天結束,新總統的故事大致在公眾心中定形,很少能在往後的日子再改頭換面。

失敗例子:卡達、克林頓    、福特

歷史上失敗例子多的是,這些總統不單揀錯議題,而且準備不足、缺乏部署、倉卒上馬,結果落得灰頭土臉。

例如卡達,揀了能源議題作為1977年上任後的「頭炮」,但議題從來沒有在1976年選舉工程中醞釀和發酵,突如其來的大動作,讓國會以至公眾完全缺乏心理準備,再加上以「華盛頓    局外人」身分,在選舉中贏得業已厭倦「尼克遜式爾虞我詐黑箱政治」選民的信任和垂青,因而成功入主白宮的這位新手,完全缺乏與國會交手的經驗(他總統前的從政生涯只限於喬治亞州州長和州議員),低估當中的困難度,尤其牽涉的是一個高度分化,涉及龐大既得利益的法案,結果一年內陷於僵局,再加上處理巴拿馬    運河條約一樣失敗,在這兩大挫折下,卡達庸碌及與國會關係惡劣的形象,深入民心,終其任內也難以扭轉。

另一例子是克林頓,1993年上任後本想大展身手,放手厲行一系列改革,但最惹起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竟意外落在對同性戀者參軍解禁這議題。這原本只是大選期間,他探訪哈佛    大學時為了取悅年輕人所作的承諾,並非選舉工程的中心課題,更遭其一些核心幕僚反對,再加上他年輕時逃避兵役的背景,讓他對軍方缺乏威望和說服力,處處碰壁。大家要記得跟卡達一樣,他總統前的從政生涯也只限於阿肯色州長和州議員,一樣缺乏與國會交手經驗,結果由共和黨主導的國會,根本不把他放在眼內,民望更跌穿50%,令他異常弱勢。

另一個例子則我在《新君王論 I》討論過——福特,他可能是戰後「出閘脫腳」、「落筆打三更」最嚴重的一位美國    總統,後來即使他表現明顯轉好,尤其是經濟與外交上最後一年成就突出,但為時已晚,他永遠跳不出最初幾個月為自己掘下的坑洞:他在公眾全無心理準備的情况下特赦尼克遜,造成狼狽為奸的感覺;他那前後矛盾、搞得一團糟的「打擊通脹」計劃,以及表現得一塌糊塗的黃金時段電視演說等,都為他塑造了一個朋比為奸、庸碌無能的形象。

成功例子:列根、羅斯福

那麼又有哪些成功例子呢﹖

最廣為人道的莫過於列根。他在大選時已十分清楚,如果贏出,其「mandate」(民意授權)以及首要工作,一定是經濟,因此他先把經濟列為選舉工程的中心議題,全力營造輿論上的共識和心理準備。據說當他宣誓就職那一刻,他手上已經準備妥當一系列減稅建議詳細方案,在就職後首個星期交到內閣成員桌上。他的幕僚長貝克(James Baker)曾如此說:

「One reason I think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succeeded the first term as well as we did was that we had a really definitive, well-thought out, right-here hundred-day plan ...... The first and only priority was the president's economic plan (and we were) single-minded focus on that plan.」

另一個例子則是羅斯福,他在1933年3月4日上任後僅幾天,便緊急立法,處理迫在眉睫的銀行擠提危機,3月12日更推出了他的第一次「爐邊閒話」(Fireside Chat),解釋政府這個迫不得已的做法,期求取得公眾諒解和支持,結果成功穩住了局面。

奧巴馬的隱憂

正如《經濟學人》的專輯所指出,奧巴馬在大選時遭希拉里窮追猛打的弱點,就是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並不是提供「on-the-job training」(在職培訓)的地方,他跟卡達、克林頓一樣,就任總統前與華府、國會共事的經驗十分有限,縱是天生領袖奇才,但這方面卻難免令人擔心。還好的是,他跟列根的處境十分類似,拯救瀕臨危機的經濟,是最清楚不過的mandate及首要任務。

近日,曾經一度力挺他當選的美國部分媒體、時事評論員以至民主黨    黨友,都轉而開始批評他,民調顯示,中間選民亦開始轉投向共和黨。

這與他的刺激經濟方案一直被詬病為缺乏細節、徒具形式,而且在國會中拖拖拉拉有關。財長蓋特納表現差強人意,尤其是對AIG向員工派發巨額花紅後知後覺。人事任命亦面臨阻滯,尤其是財政部,至今還有23處尚未得到參議院確認,而獲奧巴馬提名的很多人事任命,事後都被挑出問題,被迫撤回,連他自己都承認「screw up things」(把問題搞砸了)。這都讓人覺得他倉卒上馬,「出閘脫腳」、「落筆打三更」,成了他施政的隱憂。

因篇幅關係,我們稍後再另文詳談。

#本文來自筆者與一位在哈佛大學就讀的朋友彼此間之交流所寫成,特此鳴謝。另外,讀者亦可參考《紐約時報》2月份刊出的〈100 Days —— Starting the Job from FDR to Obama〉專輯。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BR><BR>

[color=#C10066]資料來源[/color]<BR>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408/4/bl92.html
<BR><BR>

[color=#C10066]文章刊登日期[/color]
香港時間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05:05<BR><BR>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