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德吉千瀚
[color=#C10066] <b> <BR> [color=#2F4F4F] 上月,法國總理菲永提出延長居民退休年齡,引發全國性討論。金融危機讓歐美眾多養老金計劃資產縮水,而二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已開始步入退休年齡。這些因素讓本已十分嚴峻的發達國家老齡化和養老金缺口問題顯得更加迫在眉睫。絕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已經或計劃將退休年齡後延,甚至取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到2050年,發達國家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22%提至33%,這將給各國政府帶來巨大的養老壓力,預計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相關支出屆時將占到GDP的10%甚至更多。IMF因此呼籲“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迫在眉睫”。這是否意味著,退休制度有一天就此終結? 發達國家 退休年齡變化 美國 2000年 由65歲延長至67歲; 2003年 滿65歲的職工延長工作2個月; 2004年 滿65歲延長工作4個月,以此類推,到2015年延長至2年。 英國 2020年 女性退休年齡將與男性保持一致,即由60歲延長到65歲; 2024年 把所有公民退休年齡提高到66歲; 2044年 逐步提高至男女均68歲退休。 德國 2011年 把退休年齡從現在的65歲提高到67歲。 要想解決養老金負擔增加的問題,無論喜不喜歡,人們或許都應該回到俾斯麥之前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沒有所謂的退休年齡,大家不得不在65歲後繼續工作。這種回歸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但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國家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為這種局面做好准備,比如取消強制性的退休年齡、允許私人部門雇用老年人等。 歷史 人們活不到 領養老金的年齡 延長退休年齡在西方已成為大勢所趨。歐洲媒體近日發表文章稱,從人口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法定退休年齡將被“模糊化”,所有人都要被迫工作更長時間。但是,這不一定是壞事。 在19世紀末的西方,伴隨著工業化,德國、瑞典和丹麥最早建立起養老金制度,希望借此提高雇員的忠誠度,避免罷工的發生。從事養老金制度研究的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般奴•巴利耶說:“自1929年經濟危機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養老金制度的設定,都旨在能保証年老或失去勞動能力的居民獲得一定收入。要麼像瑞典那樣,所有人領取同樣金額的養老金,要麼像法國那樣,按照工資比例發放。” 19世紀末: 平均壽命45歲 值得注意的是,當德國著名政治家俾斯麥在1889年首次為超過70歲的老人引進養老金制度的時候,普魯士人的平均壽命還只有45歲。到了1935年,美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規定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是65歲,而當時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62歲。也就是說,過去大部分人都活不到領取養老金的那天。 & 現狀 政府養老 負擔日益增重 盡管各種預測都表示人類壽命已經接近增長極限,但在過去的每10年中,人類壽命平均都會增加2至3年。百歲老人曾經是那樣罕見,而如今光美國就已有10萬名。預計到本世紀末,百歲老人應相當于現在的70歲。 所以,幾乎人人都可以活到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大家會變得更老成為事實。在美國,領取養老金的正式年齡是66歲,他們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4歲,並預期還可再活16年。上世紀沒人想到了這一點,也沒考慮到這將給政府和企業帶來多大的財務負擔。有數據顯示,美國在公共養老金方面的支出已經超過了GDP的7%,而在1935年,這一費用僅占GDP的0.2%。對某些國家來說,養老金支出總額到2050年會翻一番,更不用說再加上私人養老金及醫療保險方面的額外支出。 2050年: 兩人供養一個老人 同時,老齡化的加速還伴隨著兩個人口學意義上的變化。首先,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女性不再生育足夠多的孩子以維持人口總量,這一趨勢可能是許多年輕人所樂意看到的,但大部分國家的政府並不希望如此。另外,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正步入退休年齡。1950年,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對應每一個65歲的人,會有7個甚至以上的20至64歲的人,即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7:1。而目前,這一比例已升為4:1。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2:1,在日本和意大利,甚至將達到1.5:1。屆時,多數發達國家將無力負擔養老金計劃,養老金支出將大幅減少。 解決養老金負擔的幾種辦法 移民難補勞動力缺失 也許有人認為,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市場的缺口可以由發展中國家的移民填補,這一想法聽上去不錯。但是,事實上,這些移民早已占據了發達國家緩慢的人口增長中的一大部分。如果人口老齡化按照預期發展下去的話,勞動力市場的缺口會急劇增大,移民數量必須達到目前的許多倍才能填補。如果出現老齡化問題的國家一直執行當前的移民限制政策,如像近期歐洲議會選舉所討論的那樣,那麼,寄希望于移民來解決這一問題是不大可能的。 企業重新雇用老年人 一直以來,許多年輕的公司雇員會對年老的雇員持有偏見。他們並不總是沒有理由的:需要消耗體力的工作自然而然地遠離中年群體,而年紀大的人也往往不能很好地學會新技術。然而,過了退休年齡的人並不一定要從事和以前同樣的工作。 事實上,一些國家的雇員和企業早有舉措。例如在日本,養老金並不像西方其他國家那樣容易得到。因此,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仍在勤奮工作。類似日立那樣的大公司有一整套方法重新雇用超過退休年齡的職員,不過工作量會有所不同,薪水也會較低。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企業主不那麼靈活。但一些積極的變化正在部分企業出現。像美國的沃爾瑪、英國的百安居甚至麥當勞已開始雇用退休人員,因為顧客們往往認為年長的員工更友好,也更能幫到人。同時,技術人員的缺乏也開始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過去一兩年,德國工程師的短缺迫使企業主紛紛召回年老的工人。預計到2020年,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開始萎縮,企業主的選擇余地會更小。 延遲退休能獲更多養老金 而對年老的員工而言,他們中的許多人事實上也更願意繼續工作而非退休。根據《金融時報》的調查,大部分美國人、英國人和意大利人願意延遲退休以獲得更多的養老金(不過德國人對此沒有太大興趣)。這說明,只要工作並不是太繁重,很多人樂于在家以外的地方得到身心上的滿足和收獲。尤其是大量出生于嬰兒潮時期的人表示,他們並不想就此引退。當然,他們希望工作時間能更短一點。但是,如果他們想繼續工作,就得被迫接受薪水的下降。 政府鼓勵“漸進”式退休 現在的問題是,出現老齡化問題的國家政府能保証社會在這一不可避免的調整中平穩過渡嗎? 事實証明,過去不少人口政策是十分愚蠢的,例如所謂“創造新崗位”的計劃,鼓勵年老的員工更早退休。根據不少人口經濟學家的論証,老年人延遲退休並不會對新增人口就業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當然,另外一些政策在目前看來則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鼓勵移民、推動私人儲蓄及改善醫療保障。而美國已經開始實行的“禁止規定強制性退休年齡”無疑是明智的,這相當于創造出一種條件,讓人們以更加“漸進”的方式來退休,從而減輕社會負擔。總而言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必須要推遲。 英、美、德等國近年來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希望在未來將居民退休年齡推遲至67歲或68歲。但這還不足以適應壽命延長的形勢,70歲也許可能會更合適。迄今為止,發達國家里只剩下丹麥仍然對領取養老金年齡制訂十分嚴格的政策。
[color=#C10066]文章刊登日期[/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