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潮流特區】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6)
--- 電子資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29)
---- 新書「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面對種種難題 無能力對美國構成真正威脅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942)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5/13 04:0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05/14 05:07pm 第 1 次編輯]

[UploadFile=BookCover_1179086508.jpg]
[b][color=blue]  謝淑麗 (Susan Shirk) 新書「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封面。 [/b][/color]
[UploadFile=Author_ChinaBook_1179086625.jpg]
[b][color=blue] 著名「中國通」謝淑麗 (Susan Shirk) 攝於她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辦公室。謝淑麗曾任前柯林頓政府助理副國務卿,現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國際關係與太平洋研究院」教授。她是最早獲准前往中國訪問並從事研究的美國學者之一,首次抵達北京是在1971年7月,甚至比美國政府派去「探路」的密使季辛吉還早。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曾接見她。她還能說流利的中國國語。(本報記者李大明攝)  [/b][/color]


中國外強中乾 危機在領導層
出版新書「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面對種種難題 無能力對美國構成真正威脅
2007-04-16
世界新聞網

【本報記者李大明聖地牙哥報導】世人在談論中國經濟奇蹟般快速發展時,往往夾雜發展失恆、泡沫化等問題的擔憂。但著名的「中國通」謝淑麗(Susan Shirk)在她剛出版的新書「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China:Fragile Superpower)中認為,這個東方大國的真正危機不在經濟領域,而在北京領導層。

謝淑麗曾任前柯林頓政府助理副國務卿,現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國際關係與太平洋研究院」教授。她是最早獲准前往中國訪問並從事研究的美國學者之一,首次抵達北京是在1971年7月,甚至比美國政府派去「探路」的密使季辛吉還早。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曾接見她。她還能說流利的中國國語。

謝淑麗在這本320頁的新書中,用「外強中乾」形容目前的中國。[b][color=blue]她指出,中國確實有望在21世紀中葉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人均所得偏低使屆時的中國仍將是十分貧窮的國家。中國面臨的挑戰來自國內政治,北京領導層仍不得不以最大的努力維繫共產黨的統治,以及國家穩定。據此她不認為,中國有能力對美國構成真正的威脅。

謝淑麗在書中詳細分析中國面對的種種難題,國內方面有失業、貪污腐敗、民主化的壓力、民族地區的不穩、農村不穩,以及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帶來的麻煩。在大陸以外,則要面對台灣分離主義、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印度崛起帶來的挑戰、日本對戰爭責任的不同認識,以及中美之間缺乏互信。[/b][/color]

[b][color=blue]與許多中國問題專家不同,謝淑麗認為,中國的衰落才是美國的危險(China's Weakness, America's Danger)。雖然美國無法對中國國內政治的穩定提供幫助,但美國必須知道中國內部局勢不穩,會不會在國際問題上演變成侵略性。作者主張,美國應在亞洲保持「軍事存在」,但不可動輒向中國炫耀武力。[/b][/color]

~~~~~~~~~~~~~~~~~~~~~~~~~~~~~~~~~~~

台灣獨立將導致中共政權垮台
中國獨則武立場絕無鬆動可能
2007-04-16
世界新聞網

【本報記者李大明聖地牙哥報導】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在新書中指出,台灣獨立將導致中共政權垮台,所以大陸「獨則武」的立場絕無鬆動的可能。而北京一旦對台海局勢失望或領導人行事作風急躁,就可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b][color=blue]謝淑麗與歷屆中國領導人與高級外交官多有私交,對北京高層的立場十分瞭解。她在新書中以很大的篇幅論述兩岸關係,有關的一章題為「台灣問題:關乎政權存亡的大事」,論點相當深刻、獨特。[/b][/color]

作者在回答「為什麼台灣對中國如此重要」的問題時說,許多專家認為,失去台灣會對中國的國防構成威脅,但這並非問題的核心所在。事實上,中國曾經失去台灣許多年。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在於,中共一向以國家榮譽捍衛者的形象自居。在中共議事日程上,與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同等重要的事項就是國家統一。

作者寫道,如果不經一戰而允許台灣獨立,中共的統治會立即動搖,甚至瓦解。她借用一名北京大學生的話說,中國政府如果無力奪回台灣,也就無力控制人民。民眾會強烈要求更換政府,甚至重提民主化的要求。

謝淑麗指出,北京對台政策並非一成不變,它取決於國內政治、島內形勢與美國的立場。最高領導者對自身權力愈有信心,其任內的對台政策就可能愈靈活。

但若台方領導人一再拋出過激言論,北京就不會再有任何人擁護緩和的台海政策。

在回顧1995年到1996年的台海危機後,作者認為,領導人的「耐心」對兩岸關係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江澤民「缺乏耐心」,任內對台政策也隨之缺乏彈性。

目前的狀態是兩岸經濟紐帶進一步增強,但北京高層對台海局勢的失望也在加深。

作者為台海局勢總結出一條公式,叫做「失望+急躁=危機」(Pessimism+Impatience=Danger)。

她指出,一些大膽的中國學者認為,讓大陸人民關注台灣的熱情冷卻下來,可能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5/20 01:34pm

[b][size=4]Susan L. Shirk has written other books about China. [/b][/size]

1. [b]How China Opened Its Door: The Political Success of the PRC's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Reforms[/b]

Susan L. Shirk

 Format: Paperback
Pub. Date: October 1994


2.  [b]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b]

Susan L. Shirk

 Format: Textbook Paperback
Pub. Date: January 1993


3.  [b]Power and Prosperity: Economics and Security Linkages in Asia-Pacific[/b]

Susan L. Shirk (Editor), Christopher P. Twomey (Editor)

 Format: Hardcover
Pub. Date: January 1996

[UploadFile=BookCover1_1179682473.jpg]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5/25 07:17pm

[UploadFile=Book_SusanShirk_1180134951.gif]
[b][color=blue]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usan L. Shirk

format: Textbook Paperback
Pub. Date: January 1993[/b][/color]
[UploadFile=Book_SusanShirk2_1180135009.gif]
[b][color=blue]Power and Prosperity: Economics and Security Linkages in Asia-Pacific

Susan L. Shirk (Editor), Christopher P. Twomey (Editor)

format: Hardcover
Pub. Date: January 1996 [/b][/color]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6/23 01:46pm

[b][size=4]China is also plagued by corruption. [/b][/size]

[UploadFile=CAUNE36P_1182620765.jpg]
[b][color=blue]華埠商界聞人梁博文(見圖)繼「台海風雲」後,又出版「群妖露形記」,揭露中共貪官醜聞。他說如果胡錦濤能全力肅貪,中國政治經濟發展都會大好。[/b][/color]


「群妖露形記」

梁博文新書 揭中國貪官
2007-06-22
世界新聞網
 

【本報記者謝朝宗】華埠商界聞人梁博文(見圖)繼「台海風雲」後,又出版「群妖露形記」,揭露中共貪官醜聞。他說如果胡錦濤能全力肅貪,中國政治經濟發展都會大好。

[b][color=purple]身為華埠金豐酒樓股東之一,梁博文除了經商外,還經常發表文章評論時事。梁博文21日表示,身為中國人,對於中國的發展一向十分關心,因此僅管工作十分忙碌,他還是儘量找時間發表文章,希望能對兩岸的發展有所幫助。

他之前出版的「台海風雲」,是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兩岸,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尊重歷史事實才能取信於人。」尤其兩岸分裂有前因後果,不是一夜之間造成的,因此更該細究其理路。[u][size=4]他最新的一本書,則是記錄江澤民時代中共的貪官醜聞。梁博文說他為此跑了大陸很多趟,採訪很多人,書堣]引用了不少數據資料,說明貪官污吏禍國殃民的情況[/u]。

梁博文說,[u]江澤民在位時,手握軍政黨三大特權,但對國家人民毫無貢獻,只是縱容庇護了各地許多官員,與他一樣,竊取國家的資財自己享樂[/u]。[/b][/color][/size]

[b][color=blue][size=4]近日來北京處理了幾個大的貪官,這是很好的跡象。他認為國家主席胡錦濤如果能全力肅貪,特別是嚴厲處置沿海幾個大城市罪行重大的貪官,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就能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穩定,而且有更好的發展。[/b][/color][/siz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訪中國1年揭貪官陋行
梁博文《群妖現形記》出版
2007年6月22日


【明報記者崔國萁報道】[b][color=purple]由華人社區著名政論家梁博文撰寫的《群妖現形記——中共貪官醜聞大揭露》一書日前出版,並將正式發行。

梁博文花費一年走遍中國廣東、四川、陝西、山西、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深入基層和農村,訪問了憐h幹部、工人和群慼A蒐集了大量資料而撰寫成。[u]該書主要是抨擊中國政權階層存在已久的腐敗問題,梁博文希望能借助此書,抨擊中國官僚的腐敗現象,讓人們認清腐敗對中國社會的危害,進而能對中國現任領導人開展反貪污行動有所幫助[/u]。[/b][/color]

梁博文先生從事撰寫政論文章已十幾年,曾在《世界日報》、《僑報》等各大報紙及雜誌上發表社會評論和國際問題文章,著有《台海風雲》、《越戰回憶錄》、《台海兩岸面面觀》等書籍。據悉,該書將在世界書局和東方書局銷售。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7/07 02:02pm

[UploadFile=Media_Control_1183831213.jpg]
[UploadFile=Media_Control2_1183831231.jpg]

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秘
2007-06-29
世界新聞網

●本書是作者在為中國人權撰寫的研究報告《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的基礎上增修而成。作者承其一貫的研究風格,以詳實的資料系統分析了中國政府如何從制度與法律上對媒體進行嚴密的控制,以及如何利用「國家安全」的名義來懲罰不聽話的記者和對中國現狀持批評態度的人士。

作者分別從歷史的發展、法治的限制、記者的掌控、消息的封鎖、網路的監控及意識型態的傳播等角度,探討分析中共當局操控媒體及資訊的各種手段,並以大量篇幅介紹當局如何控制新興的傳媒網路,並分析有關中國政府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滲透。

作者以本身長期在中國媒體工作的經驗,透過本書打破了世人對中國傳媒市場化必然促進媒體自由化的迷思,有助於人們了解中國政府控制媒體的嚴苛狀態,也為有意了解當前大陸的政治、社會及新聞報導現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作者:何清漣(本報書局有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rfa.org/cantonese/zhuanti/shulinmanbu/2006/09/01/book_media_freedom/?simple=1

各位,我是今集書林漫步的主持謝芊芊,今集我請來流亡到美國的中國社會學者何清漣,跟我們談談她的新作《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

1956年出生的何清漣,祖籍湖南,198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1988年於復旦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先後在湖南財經學院及廣東暨南大學任教,其後到深圳任《深圳法制報》專稿部副主任,專注研究中國當代的經濟社會問題。她在1998年出版的著作《現代化的陷阱》,詳細剖析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起,至1997年以前,社會上種種不公義及被扭曲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社會關懷與道德勇氣,她這本書引起廣泛的迴響,並獲得海內外多個\x{596c}項,但何清漣的尖銳批評,亦惹來中國政府對她長期的監控,她後來知道當局預備撤除她在報社的職務,並且不准她在任何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於是何清漣決定離開中國,於2001年6月成功地擺脫監視,流亡至美國。

何清漣曾在芝加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任訪問學者,目前定居紐約,任職“中國人權”的高級研究員,何清漣今年中推出的新書《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是以她去年發表的專題研究報告《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作的基礎,再增添內容,由台灣黎明出版公司出版。何清漣在書中引用大量個案,從法律、政策,到政府各部門的具體運作,以至新聞工作者的切身感受,揭露中國當局的媒體的控制情況,並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何清漣批評中國當局對傳媒和新聞工作者的壓制,已經迫使很多有抱負的新聞工作者脫離這個行業,還會令不少新聞工作者墮落,變成社會的腐敗分子。

何清漣認為,有大陸的新聞工作者正在反抗,但力量仍很微弱,沒有代表他們真正利益的組織出現,中國的民間社會力量要發展起來,才能與打破全權壓倒一切的局面。

何清漣呼籲,海外的傳媒客觀真實報導中國的情況,不要為了追求利益而向專制政權屈服。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7/07 02:03pm

[b][size=4]《十方沙龍》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
─讀謝淑麗新著有感 [/b][/size]
2007-06-24
世界新聞網
劉鍾毅


「中國雖然從外表看來,是一個精力充沛的龐然大物,但是,她的領導高層卻深知國家是脆弱而貧窮的,為內部問題叢生而感到壓力。胡錦濤主席在2005年秋與布希總統會談時,曾以種種內部問題之嚴重,向他特別提及,意在說明中國自顧不暇,沒有餘力威脅美國的安全。可是,會談中胡所提到的那些難纏的國內問題,不僅沒有使美國放心,反而應當讓美國感到不安。因為來自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她正在增長的國力, 反倒是她內部的脆弱。」(254頁)

這是作者謝淑麗(Susan L. Shirk)在以「中國的孱弱,美國的危險」( China-Fragile Superpower Oxford 2006)為題的最後一章(第九章)的第一段提出的警訊。

作者接著對這個論點,作了進一步的發揮:「中國在面對與日本及台灣相關的危機時,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權缺乏很高的法定穩定性 (weak legitimacy),以及它的高層領導深知自身的組成並不牢靠(vulnerability),因而可能鋌而走險,以至擴延為與美國的軍事衝突。此外,即令沒有這種政治危機,中國如果只是由於經濟發展減緩,而使內部各種問題加劇,她的高層領導也可能想利用在國外製造危機,來轉移國內公眾對執政當局所形成的壓力。這時,他們可能陷入騎虎難下的窘境,難以轉寰;不然,在國內公眾的眼中,中國成為弱者,而對當局不滿,那就可能使國內的局面失去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爆發真正的戰爭。只有理解中國內部的脆弱所形成的危險,並且把這種理解融匯貫通於中、美兩國各自的決策過程中,兩國之間才能避免戰爭造成的巨大災難。」

以上是全書長達320頁縷述和分析的結論。因此,在它的封面特別印有第二個副題,以突出全書撰寫的一根紅線:為甚麼說中國的內部政治可能使她自己的和平崛起越軌翻覆。

[b]資料搜集兩手並重 [/b]

筆者讀完全書後,發現自己對於近20多年來中美之間鬥而不破、和而不親的曖昧局面茅塞頓開。咀嚼回味作者一氣呵成的思辯論述,為它極為充分的說服力所震撼。不自覺地又翻到第九章開頭上述引用的一段,反復閱讀,深感它字字句句發人深省。

首先,作者搜集資料的工作及其背景,獨具一格,她從上一世紀七○年代初大學時代矢志學習中文,即開始了和中國文化、政治和經濟密切相關的終生事業,至今已近40春;多年來,寫過無數有關中國問題的論文、專著和報告,成為新一代權威的中國問題專家。九○年代,在柯林頓總統任內,作者曾經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國務卿, 深獲她的上司、國務卿歐布萊特的賞識。這也可以從她為本書封面所刊載的評價看出:「謝淑麗所著本書正值恰到好處的時機出版,是一本值得肯定的好書。」

謝氏自從1971年作為學生參加一個訪華團訪問中國以後,在中國多次旅行的過程中,經歷了學生、學者、遊客、外交官和政府特派高級顧問以及談判領隊的不同身分,與中國官方和民間各個階層的人士,有廣泛而頻繁的接觸。即令在美國工作的單位(大學或政府),甚至自己的家中,也常常以主人和朋友的身分,接待從中國來訪的各種客人,其中有學生、學者、官員、退休高幹和退役將領。不過,這本專著可以說,還是以外交官的角度為主。作者全書第一章在訴說中國「外強中乾」的同時寫道:「每一個成功的外交官都深知,除非你能把自己的腳,試穿一下談判桌案那邊對手的鞋子,體會出其中的滋味,否則很難突破談判的困境。中國領導高層現在一方面為處理國內的政治威脅而傷腦筋,另一方面卻要把中國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強權。我在這本書中,正是試圖使讀者穿上他們的鞋子,理解他們的處境。只有設身處地,理解中國領導高層所面對的局勢,美國和其他國家才能把中國的崛起導向和平的方向。」( 12頁)

作者在敘述中, 引用了很多英文、中文和日文的參考文獻,用註解編號指出其來源,按章分頁集中於書末,便於讀者進一步查索。全書這種文獻共達827處,平均每頁即有三處,稱得上是廣徵博引。這些文獻,固然非常有用,但我感到,她本人近40年來廣泛而深入的第一手觀察和接觸,更加寶貴而難得。

[b]領導人的自保之道 [/b]

作者認為中國領導人如同世界任何政界領導人一樣,施政首要的重點是力求自己的生存。在西方的民主政體內,領導人所需關心的是選票。因此,他們十分注意民情和有選票的民意代表之類。在專制政體內,領導人不受選票的制約,因而不注意民情,只關心能把他們推翻下台的力量和人物。就中國而言,在毛、鄧當政的時期,他們擁有的個人權力,幾乎是無人可以挑戰的,因此他們可以按照個人的意願行事,獨斷專行。到了鄧後時期,江澤民這一代人,沒有人具有毛、鄧所擁有的權威,難免去毛時代華國鋒被罷黜的命運。他們所面臨的最大危險,正是並肩朝夕相處的同志。他們面臨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在黨內與他平起平坐的同志結合成一股力量,挑其錯誤和毛病,聚而攻之,迫使他下台,就像華國鋒、趙紫陽和胡耀邦的教訓所示; 另一個是,在政權受到廣大人民反對浪潮的侵襲中,領導層中有人與軍人和社會上的民眾結合起來,要求他、甚至動用武力威逼他下台。

這正是八、九○年代之交蘇東集團各國共黨垮台的主要模式,也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前後中國共產黨一度面臨的千鈞一髮的險惡形勢。試想,如果在北京城百萬民眾要求民主改革的高潮中,有一兩個手握實際軍力的將領,膽敢不聽鄧小平的安排,登高一呼,響應民情或走趙紫陽所揭示的道路,共黨政權不是換了領導、甚至徹底垮台嗎?鄧小平畢竟在權力鬥爭中打滾一輩子,又是解放軍老政委,可能看到了這個危險,因而不敢相信任何一兩支部隊忠誠的保護,而是從全國各個地方調集部隊來到北京護駕,使他們互相虎視,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從而化險為夷。回憶蘇聯盟下一個俄羅斯的領導葉爾欽糾集小小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首領,宣布蘇聯名下所有的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時,戈巴契夫毫無回手之力的情景,以致堅似磐石般的蘇聯崩解於頃刻之間,就可以看出鄧小平比大學生出身的戈巴契夫老謀深算何止百倍?
在中國和蘇東國家,領導人垮台,其命運與西方民主國家大不相同。不僅自己權位不保,甚至身家老小的安危福祉也足堪憂慮。因此,他們比任何西方領導人更加注意保護自己,不致被推翻。為此,中共領導人必需盡最大努力維護自己凡事正確的形象。其不二法門就是寧左勿右。開放改革以來,真正相信馬列和毛思想的人越來越少。代之而起的是任何國家永遠可以依靠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因此,領導人必需向公眾,尤其是同志們表明,自己是這兩大主義的旗手,對外國的壓力不能低頭。否則有被指為軟弱和賣國的危險而被趕下台。

在民眾對執政當局的不滿所產生的壓力下,可能有同志出面表示支持不滿的民眾,而把壓力對準自己。 為了避免這種危險,高層領導必需把公眾的不滿消滅於萌芽狀態,不要讓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是中國執政當局,從1989年的民主狂潮幾乎颳倒共產黨40年的統治的歷史事件,所取得的深刻教訓。因此,從江澤民執政以來,總是強調要維持社會穩定,不讓任何剛起的星火燎原失控,以致像六四事件那樣,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作者認為,目前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一個空前的挑戰。由於近20年來,中國經濟以每年10%的連續高速成長,社會發生了空前未有的變化。人民的平均收入急劇增加,人民的物質要求也水漲船高。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取得成功,致使先富的人與後富或不富的大多數,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差距。「不患寡而患不勻。」這就孕育了社會不安的因素。此外,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和商業化的壓力日增,城市居民失去住房,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大量國營工廠關門,以致工人失業,生活環境嚴重污染,市場化的利益誘使官場普遍腐化,社會問題處理不公的事例層出不窮。其結果之一是社會上爆發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群眾性抗議事件,甚至流血傷人。這就為執政當局所力求避免的社會不穩定種子提供了溫床。
2002年春,謝淑麗陪同美國國會訪華團在北京釣魚台賓館,與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會談。朱在談話一開始,未經提問,就自動向美方人員提到,「我的辦公室每天都得到工人在某個地方舉行抗議的報告。」看來總理對工人 抗議事件頗為惦念,對其規模也了然於胸。他隨後不經任何筆記的提醒,憑記憶說出下列一段話;「2002年元月到 3月28日為止,工人超過50人的抗議事件,有265 起。」另據警方公布的資料,人數超過一百的「群眾鬧事」事件,從1993年的8,700,逐年遞增,到1994年為1萬,1999年為3萬2000,2003年為5萬8000,2004年為7萬4000 (57頁)。平均每天200起。2005年7月公安部長周揚凱提到:群眾鬧事的事件已成為保持社會穩定的主要威脅。它的人數越來越多,組織性也越來越強。」( 56頁)

按照中國有關方面的計算,為了使失業率不致上升,為了市場繁榮繼續,物價維持平穩,從而減少人民的不滿,維持社會穩定,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必需達到百分之七的最低值 (77頁) 。這就解釋了政府為何要千方百計地拼經濟,鼓勵出口和開發新的工廠,不怕付出環境污染、甚至造成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產生外交磨擦的代價。

[b]對媒體控制越來越難 [/b]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實際上沒有新聞,只有宣傳。所有的報刊、電視和電台都受到黨中央的嚴密控制。作為黨的喉舌,其唯一的任務是動員公眾支持黨的政策。據中國的的資料,1979年時,全國只有69家報紙,全為黨政機關報。可是,到2005年,全國有兩千份報紙和九千份雜誌(81頁) 。

比數字更具影響力的是,1980年代開始,執政當局對宣傳機關的經營方針所進行的改革。它容許各單位按照市場化的機制,在經濟上自負盈虧,國家不再實行包乾,讓它們與其他的宣傳工具和單位競爭。這樣一來,各報刊雜誌、電視、電台開始為爭取讀者和廣告客戶,而提供快速、準確而獨特的報導和服務。中央對媒體的控制從此開始鬆綁。報刊雜誌為增加銷路,尋求賣點,常常在頭版刊登公眾關心的消息,例如中、美和中、日之間的關係和台海局勢等等牽動國家安危和尊嚴的大事,極盡聳人聽聞和譁眾取寵之能事,誇大報導 (87頁) 。

進入九O年代以後,網路通訊快速發展,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來源。它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優越性,超過任何紙品和電化新聞,深受廣大的網民歡迎。此外,由於公私網站、網誌的興起,網民也容易對國內、外的新聞作出迅速的反應。地方官員的不法事件和公眾災害,幾乎立即通過網路,傳遍全國。這就使執政當局對新聞的控制,越來越困難。

執政當局認識到,媒體的控制直接影響到政局的穩定。例如,不讓反對勢力坐大形成氣候,防止對內部重大事件作出過激的反應,不讓政府對台灣和其他國際事件的處理受到民情輿論的掣肘,必需對網路這個重要的媒體新寵加強控制的力度。因此,它集中了極大的人力和技術,發展出最為先進和廣泛的控制手段,有選擇性地對某些特定的領域,加以封殺。中國駭客在2004年曾經發現,中國有關當局挑選了一千個關鍵詞和禁忌,在中國領域內的網站予以覆蓋,無法查索到。其中15% 屬於色情和性愛的方面,其餘為政治敏感性極高的領域。而有意義的是,5% 屬於強烈的民族主義內容,如「保衛釣魚島」和「賣國」之類。這反映出有關當局當時唯恐超級民族主義失控,從而造成政治麻煩的擔心(91頁)。在其他領域,則「網開一面」,任其流通,不予干預。所以,中國網民除政治內容外,和任何國外的網民一樣,可以看到世界網路上的各種資料,例如技術,服裝,運動,音樂,經濟,甚至色情等等。中國網民在這方面所享有的自由,並不比任何別國遜色(90頁) 。

作者在書中對中國媒體近30年來的發展和有關當局對它加強控制的努力,花了幾乎一整章,不厭其煩地加以陳述和分析,因為,媒體的風向,在當今的形勢中,對中國寡頭執政當局如何處理國內外的大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當局對國內民情輿論如果由於處理不當,而感受巨大的壓力時,不僅可能再次面對像1989年六四事件那樣的困局,瀕臨垮台的邊緣,也可能驅使它鋌而走險,對外發動戰爭, 把壓力導向國外,釀成重大國際衝突。那麼,中國對外發動戰戰的能量多大呢?作者引用美國國防部2006年發表的資料作如下的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取得的軍事能力「足以對該地區活動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武裝力量,構成可信的威脅,」「使現存的地區軍力平衡處於危險,」中國「具有最大的潛力,在將來和美國的武裝力量一較長短。」(70頁)

不過,作者對中國軍力的增長,提出了她本人更具國際觀的看法。中國「對軍事現代化投入大量的資金,其趨勢雖然是顯著的,但是它卻沒有達到20世紀之初德國和日本卯足全力建軍、擴軍,終於發動戰爭的規模。」(72頁) 作者更引用中國政府的資料,對 2005年中國的軍事預算在政府總開支中所佔的百分比,和幾個軍事強國作了一個快速的比較。中國為7.34,美國為17.8,法國為11.4,德國為9.25。「即令把中國軍事的實際開支擴大外界所相信的兩至三倍,其數值為600-900億美元。它和俄國的650億不相上下,卻遠遠趕不上美國的5000億以上。」(73頁)

作者顯然並沒有看到中國軍力的上升,對地區和世界構成立即的危險,卻嚴肅指出,當它「在控制媒體能力減弱的同時,軍力卻上升,這種交相輝映的趨勢,勢必要迫使執政當局,在國家尊嚴受到威脅時,企圖使用軍事解決的壓力也隨之上揚。這是非常危險的局面。」(104頁)

出於這種思維,作者在書中花了三個專章,分別討論中國與日本、台灣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因為,這幾個關係如果處理不當,正是容易使中國民眾感受到國家威嚴受到威脅的導火線。此外,就像本文第一段胡錦濤主席向布希總統所陳述,當中國國內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難以解決時,國內越來越難以控制的媒體也必然對執政當局產生更大的壓力,危險的局面同樣會出現。這就是為甚麼作者認為美國應當擔心的原因。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7/07 02:04pm

中國即將勞力短缺?
2007-05-14
世界新聞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報告最近提出驚人說法,中國目前正從勞力過剩走向勞力短缺,主因是由於農村勞力被高估。這與時下一般想法有很大差距。

[b][color=blue]社科院估計,40歲以下農村地區的過剩勞力是5200萬人,遠低於原來估計的1億至1億5000萬人。[u]目前中國沿海城市已出現勞力短缺的現象,並開始擴散到內地地區。報告更警告,勞力短缺導致工資上漲有可能在三年內便會出現,動搖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報告建議,中國是改變依靠廉價勞力優勢的時候[/u]。[/b][/color]

但根據世界專家估計,中國可耕地只占全球可耕地的7%,農地勞力僅需一億人即夠,因此目前農村中至少還有三億人可以釋放出來,根本不可能發生勞力不足的問題。之前中國勞動部也曾表示,[b][color=purple][u]沿海需要技術工人,而前來打工的農民往往缺乏所需的技術和能力。這只是勞動力結構矛盾問題,並不是勞動力短缺[/u]。[/b][/color]

最近中國各界一直有「不要再做廉價世界工廠」的呼籲,強調要趕快產業升級。因為現在中國工人賺的都是僅夠溫飽的血汗錢,許多工廠利潤被壓縮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例如,一些小家電,十年前美國超市收購價格還在十美元,近年竟折半。超市轉手賣到美國消費者手中,價格竟可高達二、三十元,輕鬆賺得比中國多幾十倍利潤。許多中國網友直指,這就是資本主義剝削中國的典型例子。

但是產業升級的難處在於,工資提高,廉價世界工廠將搬出中國,中國每年上千萬的新增就業人口將如何消化?坦白說,如果失業人口過多,將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維繫中共政權的小康、和諧社會將不可能,更談不上大國崛起。

但從日本、南韓、台灣的發展經驗看來,三國曾經在許多商品上,做過世界工廠,但生活水準提高、物價上升,促使工資逐步調漲,工資高到一定程度,工廠競爭力下降,必須外移。中國現在避免成本快速上升的原因有二:一是工廠往工資低的內地搬,二是還有源源不斷的內地民工,願意到沿海工廠屈就超低工資。如果這兩個原因消失後,世界廉價工廠就會像當初在日、韓、台一樣,搬到工資更低廉的國家去。

在這樣過渡階段,中國政府如何一方面滿足就業、維持社會安定;另一方面,讓產業轉型,從廉價勞力的世界工廠變成較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世界工廠。

事實上,中國只靠農村無技術勞力、流血苦幹,不可能維繫世界工廠的龍頭;當然也不能靠管理差、為數多、規模小的工廠以人海戰術來支撐。加速培養技術熟練的工人、強化管理、擴大規模,才是中國政府要立即面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size=4]中國勞工過剩不再 兩年後全國將勞工短缺[/b][/size]
星島環球網
2007-06-25

【星島網訊】根據中國國家智庫的最新調查,兩年後中國將開始面臨全國性的勞工短缺問題,這比此前預測的提前了很多,原因是看似充足的農民工供應,其實正在逐漸萎縮。這趨勢將帶來重要的影響,迫使中國對目前嚴重倚賴出口導向、勞動密集加工製造業的經濟,進行徹底的結構調整。

  《亞洲時報》報道,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對農村勞動力利用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勞動力的供應,並不像普遍認為的那樣充足。此次調查覆蓋17個省的2749個行政村。從調查結果看,74 %的村莊已再沒有可以進城打工的剩餘勞動力。

  [b][color=blue]只有25%的受調查村子錶示,它們還有一些40歲以下的勞動力剩餘。在中部、西部和東部地區,這一比例分別為24%、23.6%和28.4%,即中西部數字比東部要低。[u]由此及見,在相對貧窮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廉價勞工的供應正日益減少。這還表明,勞力短缺正從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蔓延到勞力輸出的內陸地區[/u]。

  中國社科院在上週四發佈的《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引述了這項調查結果,以支援其論點:中國正接近所謂的“劉易斯轉捩點”(Lewisian turning point),即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時代轉變。[/b][/color]

  “劉易斯轉捩點”的依據,是諾貝爾獎得主劉易斯(Arthur Lewis,1915-91)的一則理論。劉易斯說,當來自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少時,發展中國家的工資,就會開始大幅上漲。

  [b][color=blue]中國社科院的報告說,中國經濟即將面臨勞力短缺問題。根據《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到2009年,甚至連農村地區都可能出現勞動力短缺。社科院較早前也有一份調查預言,到2010年,中國將面臨勞力短缺的問題。社科院的報告似乎證實了國家發改委較早前的估計:中國的新勞力供應,已于去年達到頂峰。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中國農村現時總共有5億勞動力。農業部估計,要維持中國的農業生產,至少需要1.7億勞動力,而且農村還需要數目不明但相當多的人從事其他勞動。估計農民自己開辦的鄉鎮企業,就需要1.5億勞動力。[/b][/color]

  根據不同的估計,在城堸工的農民工人數約在8000萬與1.3億之間。那意味著,目前中國還有2000至7000萬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但這幾千萬的剩餘勞動力並算不多,因為單是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當前的勞動力缺口,就至少達200萬。

  此外,隨著北京採取措施促進農村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農村會吸收更多剩餘勞動力,勞工短缺問題可能更突出。社科院《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說,勞工短缺導致工資上漲的情況,最快有可能在三年內便會出現。

  事實上,東部沿海地區幾年前已開始出現民工短缺現象,之後農民工的工資增長速度就逐步加快。根據《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3年至2006 年,農民工的人均月工資從781元人民幣(折合102美元)漲到953元人民幣(折合125美元)。與上年相比,2004年農民工的人均月工資增長 2.8 %,2005年增長6.5%,2006年增長11.5%,增速逐年加快。

  而且,月工資600元人民幣以上的農民工,在全部農民工中所佔的比例也在上升,從2003年的43.2%增加至2006年的63.6%。去年,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的農民工,在全部農民工中所佔比例已達到25.9%。

  [b][color=blue]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觸及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外國投資者紛紛離開這個“世界工廠”,到別處尋找更廉價的勞工。這將迫使中國進行具有深遠意義的經濟結構調整。

  事實上,正如《亞洲時報線上》6月7日題為“三年2600家港企敗走珠三角”的報道所說的,在珠三角地區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以及採取加稅措施之後, 8000多家香港中小型企業中有2600多家已撤離該地區。這些企業都是從事來料加工業務。一些香港投資者把他們的工廠從珠三角地區遷到內陸或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區。[/b][/color]

  中國政府實施了3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和當前的勞力短缺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明確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政府不會改變獨生子女政策,這是一項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基本國策”。

  分析家說,即便政府現在就改變獨生子女政策,這樣做也無助於緩解勞力短缺問題。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吳要武老師敦促政府,要在中國完全失去在勞動密集型製造行業的競爭優勢之前,趕緊調整經濟結構。例如,《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敦促政府加快對死板的戶籍制進行改革的步伐,取消其他限制,方便人口在全國流動。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另一名研究員都陽說,針對人口流動進行的戶籍制改革,將有助於延長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壽命,為調整經濟結構贏得寶貴的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size=4]勞動力市場 兩頭緊缺中間過剩 [/b][/size]
2007-07-01
世界新聞網

「月薪2500元招不到送水工」。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提供的這則消息,成為5月份最吸引眼球的招聘類新聞。

地方電視臺「保母速配」節目堙A候選保母大大方方地開出了「月薪1200元」的價格。加上食宿費用,雇主實際付出月薪接近2000元。

月薪1200元(包食宿)招搬運工,連續擺攤兩天,沒招到一個人。 

勞務輸入大省浙江為1700多萬名外來兄弟開播了一檔名為「民工線上」的專題電臺節目,並啟動了向他們贈送收音機的活動。

要求「大專學歷、相貌姣好」的大公司前臺接待文員,月薪800元,應聘者如雲。

[b]電腦技術人員找工最難。空調維修工招工最難 [/b]

廣州勞動力市場的種種匹配資訊,傳達著同一個信號:[b][color=blue]在全國完成「普九」、普及高中臨近、高等教育大眾化、獨生子女成為新增勞動力主流的今天,勞動力總體過剩的局面依舊,但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轉變:普通白領———中等管理、技術人才充斥市場,用人單位對他們毫不手軟地提高招工條件、降低待遇。而肯動手幹技術性體力活的技工,肯從事艱苦繁重、低技術重複勞動的勞工(俗稱「黑領」)日漸短缺,薪情看漲,收入漸漸與白領靠攏。

隨便多上三四年學就能找到高薪舒適工作的好夢不好做了。擇業者要在「體面的工作+較低報酬」和「髒累的工作+較高報酬」之間取捨;雇主的髒活累活,要在「花錢買機器幹」和「出更高價錢請人幹」之間取捨。 [/b][/color]

[b]教育普及 黑領短缺[/b]

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寶穎說,[b][color=purple]廣州勞動力市場呈現「兩頭緊缺中間過剩」:高端技術人才、生產一線的簡單勞動力短缺,中間的文員、管理等有一定技術含量、工作較輕鬆舒適的非生產人員嚴重過剩。 [/b][/color]

據廣州市勞動力市場訊息網統計,八成生產操作工和商業服務人員崗位招聘時沒提出技能要求。另據廣東省調查總隊調查,全省只有27.1%的招工崗位要求「初級工」以上職業技能。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據廣州市勞動力市場統計,六成求職者持有技能證書。53%的求職者擁有高中、中專、技校學歷,27%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而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只有20%。低學歷者反而成了「稀缺資源」。

五羊新城是廣州市大型住宅小區,有近20家餐飲店、酒店。從春節黃金週一直到五一黃金周,它們此起彼伏地在門口張貼了招工廣告,全部是招服務員、幫廚小工、洗碗工,沒有一家招聘廚師。

在廣州市勞動力市場大廳,招聘企業像往常一樣擠得滿滿的,懸掛的招工廣告,最常見的措辭是「大量招收生產工,男女不限,生熟工均可,18至40歲,底薪800元加計件提成」。但十之七八的攤位前不見有求職者洽談。汕尾市某食品公司招聘生產線員工500人,月薪1000元左右,要求18至38歲,小學以上文化。擺攤一上午,只收到十多份求職表。

雖然廣東各地大力推進產業升級,[b][color=blue]但印刷業、批發零售業、玩具製造業、紡織業、商業服務業和住宿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依然是招工主流,沒有特殊技術要求、簡單重複勞動的崗位,缺人最嚴重。廣東省勞動部門去年對定點企業追蹤調查顯示,全省59%的製造業企業出現普通工短缺;最緊缺的是生產操作工,平均每1.75個招聘崗位搶奪一名工人。

根據廣東省勞動部門預測,今年廣東普通工人需求人數預計增長9.46%,生產一線勞動者緊缺狀況將會持續。

[size=4][u]為了應對「民工荒」,廣東各地企業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民工工資,調查顯示,在粵農民工平均工資達到1293元[/size][/u]。 [/b][/color]

隨著政府和家庭教育投入增加,新一代勞動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快速升級。但是,城鄉青年求學擇業時扎堆選擇工作舒適的職業,各類培訓機構出於教學成本考慮,也大量開設這類專業。如文秘、財會、營業員、倉管員、收銀員、電腦工程技術人員、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這些專業的特徵是:招生學校多,無論是全日制學校還是夜校,都大量開班招生;入學門檻低,招考分數很低或免試入學,在廣州,不論學歷、不須考試,只要年滿20歲,都可以報讀業餘大專班;學費便宜,每學年1500元左右;工作場所在辦公室,有空調;崗位沒有嚴格的業績考核指標。

在技工方面,出現了「類白領」現象,扎堆於比較斯文體面、輕巧舒適的工種,如小汽車駕駛員、中西餐廚師等,導致供應過剩。而鍋爐、電焊、空調安裝維修等需要高溫、高空作業的工種沒人肯學。

[b][color=purple]用傳統的話說就是「勞心型人才」過剩,「勞力型人才」短缺,說到底,就是肯上生產線幹體力活的人短缺。據報導,溫州有關人士把這一現象稱為「知識型人才過剩,實用型人才短缺」。

「黑領」短缺,白領和「類白領」過剩,用人單位在人力成本支出沒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蛋糕自然更多地切給「黑領」,讓「沒人願幹」的崗位能夠招到人。中等技能人才不得已「低就」,或者是接受較低的工資,或者放棄專業回頭幹民工的活。一增一減,中等技能人才與農民工工資水平逐漸靠攏。在廣州,大專、中專畢業的文員、財會、行政管理人員,與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流水線生產工,月薪都是1200元至1500元上下。一名「前臺」(站在公司大門迎客的接待文員),大專畢業,月薪只有800元。

過去,中國高學歷人才稀罕,全國恢復高考之初,高校升學率不到1%。到去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超過2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超過50%。[/b][/color]

按照國家規劃,到2010年,全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將達到80%,沿海地區許多城市已提出五年內普及高中的目標。

大專、中專(高中、職中、技校)將成為求職隊伍的主流,初中及以下人員成為少數派。在這種供求關係之下,「新腦體倒掛」的到來,再自然不過了。(經濟參考報)(鍾玉明)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7/15 03:34pm

[UploadFile=GoodBook_1184528038.jpg]
[b][color=blue] 從事新聞工作廿多年的朱華祥的著作長篇小說「新聞界」封面。小說「新聞界」以對大陸官場腐敗的深刻鞭撻,對當局控制輿論的大膽揭露,在讀者尤其文化界人士引起廣泛共鳴。一度傳出該書被列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去年底的「11本禁書」之一,但後來又獲解禁。無論如何,這本書精采描寫改革開放年代中國的新聞生態。(世界日報記者李大明攝) [/b][/color]


大膽揭露 深刻鞭撻 引起中國讀者廣泛共鳴
長篇小說「新聞界」值得一讀
2007-07-12
世界新聞網

【本報記者李大明聖地牙哥報導】[b][color=blue]不久前在北京問世的長篇小說「新聞界」(朱華祥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10月版),[u]以對大陸官場腐敗的深刻鞭撻,對當局控制輿論的大膽揭露,在讀者尤其文化界人士引起廣泛共鳴。一度傳出該書被列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去年底的「11本禁書」之一,但後來又獲解禁。無論如何,這本書精采描寫改革開放年代中國的新聞生態,是政治題材小說中的佼佼者,很值得一讀[/u]。[/b][/color]

「新聞界」以一座虛構的華東城市為背景,以該市兩份主要報章「晚報」與「商報」的激烈競爭為主要線索,引出「晚報」黨委書記、社長兼總編輯何大龍、副總編輯賈誠實、總編室主任高原紅、記者上官德,以及「商報」總編輯陳元、副總經理錢冰冰、記者郝歌、林彬、牛文廣等眾多「媒體人」。

[b][color=blue]這些人物性格、素質各異,都富有企圖心,想在新聞領域開創事業。但中國的媒體畢竟不是真正的大眾喉舌,也很難完全市場化,「黨的領導」始終是他們無法逾越的框框。遠大的理想飽受掣肘,改革的措施舉步維艱。他們能做的,就是在各種約束之間打「擦邊球」,將政策與有限的職權用到極致。或者像「晚報」前任社長孫強那樣「豁出去」,為說真話不惜罷官走人。[/b][/color]

此外,有形或無形地左右著報人辦報的還有經費、社交、長官意志、黑金介入等種種因素,代表人物包括專管媒體的宣傳部長馬誠、副省長的千金賀星兒、巧妙收購「商報」的富商童瑞東,以及憑藉美色與才幹征服了主角何大龍的地產開發商朱香香。他們與專業報人之間,又構成錯綜複雜的關係。

小說的每一章都以新聞的專業術語為標題,如「號外」、「特別策劃」、「猛料」、「暗訪」、「炒作」等等,同時各章開篇都是一則耐人尋味的短新聞,使故事情節與背景馬上進入讀者的視野。但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作者對當局控制新聞手法的揭露。

[b][color=blue]作品中的「商報」採訪到一對乞丐母女被流氓多次強暴的獨家新聞,引起省級領導的關切,使公安局備感壓力。於是公安局長便與宣傳部長密謀,派人去「做乞丐母女的工作」,逼她們承認「向記者撒了謊」,強暴是假,賣淫是真。公安局以此為自己爭回面子,而報紙卻因刊登了「假新聞」輸了一局。這樣的明爭暗鬥,在書中不勝枚舉,讓人讀後感慨萬分。[/b][/color]

「新聞界」裡兩位有抱負的總編輯後來下場大相逕庭,不會拐彎的陳元歸隱老家,人情練達的何大龍最後升任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但這只是各派勢力的重新洗牌,該市報業新的一輪競爭又隨之開始。

作者朱華祥曾從事新聞工作廿多年,他在後記中表示,做新聞人既快樂、又危險。書成之後,最想說的是:朋友們千萬別對號入座。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7/22 04:00pm

[b][size=4]中國豬肉危機可能引發糧食危機
城市化運動 良田變建地 地方幹部善瞞上欺下 再騙下去 中國人恐怕連米飯也沒得吃了 [/b][/size]
2007-07-16
世界新聞網

本報記者鮑廣仁/特稿 中國正面臨一場「豬肉危機」,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引起糧食危機,甚至政治危機。

近幾個月,中國市場上突然出現豬肉短缺,豬肉價格從每斤七至八元人民幣漲至12至15元。美國一些華人打電話回中國,豬肉價格太高是經常的談論話題。

中國目前的豬肉價比美國還高,但中國人的平均工資卻無法與美國相比。民眾突然發現,原先人人吃得起的豬肉,現在不僅吃不起,且多花錢也買不到好豬肉,買回的豬肉吃起來總不放心,害怕是病死豬肉或老母豬肉。

因為豬肉貴,搶豬肉、偷豬肉事件不斷發生,豬肉成為「稀罕物」了。豬肉是中國人最常見的肉食。以往中國農民過年才殺豬吃豬肉。豬肉也是衡量生活水準的試金石。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吃肉是要憑豬肉票供應,一個月才有半斤肉。

198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訪美,特地提出要參觀美國的私人養豬場,看到一對夫婦一年能養三、四百頭豬後,大為感慨說,如果中國農民一戶一年能養幾百頭豬,中國的豬肉就吃不完了。

隨後中國也建起現代化養豬場。九○年代初,中國基本解決了民眾吃肉的問題,肉票取消,市場上豬肉供應充足,價格也不貴。

當時形容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的就是「中國人碗裡有肉了」。

已經解決了近20年的吃肉問題,一夜之間又成為問題。[b][color=blue]據中國媒體報導,[u]主要是豬飼料及其他東西都漲價,農民養一頭豬,辛苦一年賣不到一千元,連飼料費也不一定回收,更不用說人工費了。因此,農民不願養豬,豬少了,城裡人就吃不到豬肉[/u]。

豬肉漲價,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其他東西也跟著漲價。而豬肉危機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大的危機─糧食危機甚至政治危機。中國的有錢人可能現在已不太吃肉,他們吃「天上飛的」或「水裡游的」,但多數中國人仍然以豬肉為主要肉食,他們如果吃不起豬肉,或者吃不上豬肉,社會就不會穩定。

[u][size=4]中國近20年的城市化運動,造成大片良田變成非耕用土地,建成房屋。中國每個城市郊區都面臨同樣問題:賣地。失去土地的農民靠出租房子生活,或靠賣地所得的部分錢過日子[/u][/size]。[/b][/color]

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農民都不種地,一旦發生糧食危機,沒有一個國家能救得了中國。北韓近幾年的糧食危機所引起的大飢荒,應引起中國人關注。

「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近幾年似乎被一些人拋到腦後。[b][color=blue]安徽是農業大省,但省會合肥市郊區在城市化過程中,已將大片良田荒蕪等待開發商前往買地。農民私下評論說,這樣下去,不知中國人今後吃什麼。[/b][/color]

這種現象在中國不是個別現象。據說自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共中央每年的一號文件均有關農業。但農村及農民與糧食問題卻愈來愈嚴重。

[b][color=purple][size=4]據「中國農民問題」一書透露,農村不種糧,但農村地方幹部騙起人來卻有一套,連一向精明的前總理朱鎔基回安徽視察也被騙,糧倉裡堆得滿滿的糧食,都是地方幹部臨時借來專讓朱鎔基看的。

這樣騙下去,中國人不僅沒豬肉吃,恐怕連米飯也要吃不到了。 [/b][/color][/size]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9/16 03:4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09/17 04:41pm 第 1 次編輯]

[UploadFile=NYTimes1_1189971609.jpg]
[b][color=blue]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新聞助理趙岩15日在北京獲釋。上圖為趙岩的律師關安平(左)給他一個擁抱。下圖為趙岩(左)在家人協助下,攜帶隨身物品走出北京監獄。(美聯社) [/b][/color]
[UploadFile=NYTimes2_1189971625.jpg]

[b][size=4]紐時新聞助理北京繫獄
趙岩囚禁三年 刑滿獲釋  [/b][/size]
2007-09-15
世界新聞網


【本報綜合十五日電訊報導】[b][color=blue][size=4]被控洩密但後來以詐騙罪遭中國當局監禁三年的紐約時報北京分社新聞助理趙岩,15日刑滿獲釋。他於當地時間上午8時走出北京監獄,與家人和朋友擁抱、團聚。他看起來很愉快,但明顯瘦了許多。

趙岩在聲明中表示:「我感謝家人、朋友和我服務的機構不斷關懷與支持。這三年來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現已高齡一百多歲的外婆。」他說,他近期將發表更全面的聲明。不過他表示,監獄官員尚未表示他是否會受到某些限制。 [/b][/color][/size]

迎接趙岩出獄者包括他的女兒、他的姐姐趙琨。趙岩被捕及判刑曾引起國際一片譴責之聲,並使中國司法體制廣受批評。

紐約時報指出,北京獄政官員事先通知趙琨,趙岩會在當地時間15日上午9時前獲釋。趙琨表示,她的弟弟在監禁期間健康出了問題,計劃在北京做體檢,然後前往東北參加家族喜宴。她說:「我們覺得挺高興的。他(趙岩)是到期釋放,一天也沒超過,也沒提前。」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引用趙岩的律師莫少平的話說:「就是(根據)判決書,三年有期徒刑到15日應該算是刑滿釋放。準確的講,應該是在9月15日的零時之前必須釋放趙岩。」

[b][color=purple][size=4]紐約時報總編輯凱勒(Bill Keller)對趙岩獲釋感到滿意。他在聲明中說:「我們期待迎接趙岩歸來。我們很高興他坐牢三年後重獲自由。我們自始至終認為,趙岩是一位可佩的勤奮記者,他唯一的『犯行』是執著於新聞專業。」 [/b][/color][/size]

[b][color=blue][size=5][u]現年45歲的趙岩自2004年5月開始在紐約時報工作。紐約時報在2004年9月7日率先披露,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將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卸下中央軍委主席職務。10天後,趙岩在上海以涉嫌「洩露國家機密罪」被捕。

2006年8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指洩密罪證據不足,罪名不能成立,但以「詐騙罪」判處趙岩三年徒刑。[/u]

人權組織和記者團體對趙岩被捕和判刑備感關切,曾嚴詞批評和譴責。

布希總統和國務卿康朵莉莎•賴斯也曾敦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釋放趙岩。維護記者權益的國際組織14日敦促中國政府,在北京奧運前釋放所有被關押的異議人士。 [/b][/color][/size]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09/16 03:42pm

[b][size=4]程益中:讓真話回到生活
前南都總編輯 曾因報導SARS入獄 沉寂三年後露面  [/b][/size]
2007-09-15
世界新聞網

【中央社香港十五日電】[b][color=blue][size=4][u]「讓真話回到我們的生活,就像讓大地回到我們的腳下」,曾率先披露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的南方都市報前總編輯程益中,沉寂三年後終於公開露面。

據蘋果日報報導,程益中昨天在「天涯社區網」與網民現場對話。面對網民的關懷,他帶有歉意地說︰「我今天沒有暢所欲言,請原諒!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吧。」

42歲的程益中,曾是中國最敢言的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創辦人之一兼總編輯。在他領導下,南都在2003年因披露SARS疫情遭當地政府整肅;第二年,當局以「涉嫌經濟犯罪」名義起訴他,而震驚中外。[/u][/b][/color][/size]

[b][color=purple][size=4]在海內外強烈輿論壓力下,他在被拘禁逾百日後終獲釋。其後,他在2005年獲頒聯合國科文組織「世界新聞自由獎」。[/b][/color][/size]

據報導,程益中現任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媒體事業部管理部副總經理、「運動畫刊」中文版執行出版人,對於由報紙轉戰新雜誌,他坦承自己別無抉擇,「人總要吃飯做事」。

他指出,目前所承受的壓力與責任雖和以往一樣,但「偶爾在某些場合、某些情況下會有一些失落的感覺」。不過,他強調自己可以把心態調整過來,「給自己歸零,不背成功的包袱,也不背失敗的包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過去是不存在的,只有未來。」

他話鋒一轉說,作為一個傳媒人,不論何時都要堅持常識,按照這些最本質的東西看世界、去做人做事。對於個人,他語帶雙關地說,最希望可以「生活在一個自由自在、不被注視的環境中。」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11/04 02:57pm

[b][size=4]英紀錄片 揭奧運拆遷戶秘辛
京150萬人被迫搬遷 有人被打成殘廢[/b][/size]

世界日報

2007-11-04

【本報北京四日電】[b][color=blue]英國電視台Channel4近期播出一套名為《中國的奧運謊言》(China's Olympic Lie)的紀錄片,報導了北京的上訪民眾、拆遷戶的情況,並稱北京有150萬人因奧運而被迫搬遷。該片的記者指出,影片所展示的是中國人權被侵害的縮影。

[u]在影片中,一位已被打成殘廢的拆遷戶向英國Channel4記者哈特利講述自己的經歷。他說,開發商為了逼他搬遷,僱了四名打手毆打他,他的背部被捅了四刀,頭也被打破,雙腿和手臂骨折。此後他繼續上訪,卻被逮捕並被判刑兩年,罪名是「干擾公共秩序」。在監獄,他更被虐待,被電擊,罰站三天,不允許睡覺和吃飯[/u]。 [/b][/color]

 

該記者也到距離奧運主場館「鳥巢」僅幾百米的一處小區採訪,那的162戶即將面臨拆遷。一位居民表示:「中國人要面子,做這些都是給外國人看的。」

哈特利來到一個計畫興建成商業大樓的地盤採訪「釘子戶」李女士,她的丈夫剛去世,當時正當舉行葬禮,卻成了拆遷戶的集會。警方動用大批警力阻上人們抗議,並拍攝現場情況。

 

[b][color=purple][u]哈特利亦採訪了關押訪民的一間郊區賓館,二、三十人擠在一間小房間。

 

被關在鐵柵大門後的訪民訴說在面被毆打,甚至被打成殘廢[/u]。[/b][/color]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7/11/18 02:45pm

[UploadFile=SShirk_1195411511.jpg]
[b][color=blue] 謝淑麗 (Susan Shirk) 說,義和團、五四運動、日本侵華都曾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高潮。(本報記者胡宗駒攝) [/b][/color]


[b][size=4]中國領導人 缺乏安全感
謝淑麗:中國真正的危險在於領導人的想法 擔心失去黨的政權也失去了一切 [/b][/size]
2007-11-09
世界日報

【本報休士頓訊】前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 (Susan Shirk) 8日在亞洲協會發表的一場演講中指出,中國並沒有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

她告訴在場聽眾說,約在九○年代,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似乎失去了耐心,而且期盼在中國歷史上留名,因而試圖解決台灣問題,但事實是北京並無法控制台灣做些什麼,因此沒有達到目的。
 

不過這場演講的重心並不在台灣問題,謝淑麗是就她於今年4月出版的一本著作:「中國:脆弱的強權」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告訴聽眾,在中國崛起後,真正的危險並非中國快速的發展,而是在於中國領導人內心的想法。

 

這位曾在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主管中國、台灣、香港和蒙古事務的專家說,[b][color=blue][size=4]中國領導人其實內心有很大的不安,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無法維持中國共產黨統治,一旦黨的政權失去,也失去了一切。 [/b][/color][/size]

 

她說,最顯著的例子就是1999年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所帶來的危機,當時國務院建議柯林頓總統馬上打電話向江澤民道歉,但江澤民不願接電話,也拒絕美國派特使前往解釋,等到國務卿歐布萊特親自到中國駐華府大使館道歉,應允賠償一切後,江澤民才肯接柯林頓的電話,也就在那時,中國各地發動反美示威抗議,這說明了中國領導人避免捲入糾紛,讓個人受到責難,處理事件時常以個人權位作優先考慮。

 

[b][color=blue][size=4]談到中國領導人的不安全感,謝淑麗說,有許多因素,包括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陰影、中國大陸的失業問題、貧富不均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抗爭日愈增多現象等,此所以中國領導人目前全力推動和諧社會,也一再表達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無非是要人民相信,共產黨關心窮人和弱勢的一群。

 

她說,中國領導人也極力爭取軍方以增加今後十年兩位數字增長的軍費支出來滿足軍方的期待。

 

基本上,她說,中國領導人並不願意挑起與美國的衝突,可是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卻可以造成雙方的衝突,特別是在政治問題上;另方面,中國在雙邊貿易上占盡好處,有一天可能會像日本一樣成為美國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對手。 [/b][/color][/size]

 

謝淑麗說,布希政府在處理對中關係上做得很好,必須繼續使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強權,才能避免雙方的衝突。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8/02/02 04:16pm

[b][size=4]突發事件應對法 作用不大 [/b][/size]

世界日報
2008-01-31


【本報北京三十一日電】[b][color=blue]罕見冰雪災害突襲大半個中國,實施僅60餘日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在面對突發天氣災害及衍生危機時,既暴露出自身立法之不足,也體現出各地政府對法律運用之粗疏。《財經》報導,《突發事件應對法》起草工作組專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于安表示,「從事件處理情況來看,該法作用並不明顯。」

《突發事件應對法》於2007年11月1日實施,旨在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法律施行之初,社會各界都予以了較高的期許。據報導,《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有關部門應在第一時間宣布某一領域或某一地區進入應急狀態。當地政府應及時成立應急指揮機構,宣布進入預警狀態。但這些制度安排,在此次冰雪災害中並未充分發揮作用。 [/b][/color]

 

于安認為,《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進入哪一級狀態後,就應該採取哪一級的措施,依據法律進行對應。而在現實中,各級政府顯然對分級分類程式運用還不夠成熟,更多仍倚重自上而下的行政預案和行政會議。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8/02/02 04:17pm

[b][size=4]危機處理 [/b][/size]

2008-01-31

【雲上風】誰說「政令不出中南海」,波及半個中國的冰雪之災,在胡錦濤主持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後,在溫家寶星夜趕赴重災區湖南、廣東後,形勢急轉,部門和地方這才真的動了起來。

30日這天,民航局宣布,全國機場已全部開放。這個說法不夠準確,有的機場還沒敢全部開放,如湖南長沙黃花機場,到30日下午止,也是只能出港不能進港。但大多數機場已在動作,滯留的旅客有了盼頭。 

 

30日這天,還傳來不少好消息,如廣州火車站聚集的民工們,開始能上車了,鐵路開始恢復運作。又如各災區地方的省長、市長、書記們,都跑到第一線指揮救災和疏散旅客了。還有未爆雪災的山西,上千個礦井都提前20天復產,以求緩解電煤緊張的局面。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目前由中國領導層到地方政府方面的動作,是一種緊急動員,將可緩解百年冰雪帶來的災害,令上百萬被滯留在各地的人,不致成為憤怒的暴民。

 

[b][color=blue][size=4]天有不測之風雲,這是一場大天災,但不能否認當局有處置不當之嫌,也沒有依法展開危機處理。

 

首先看地方當局的處置,大風雪1月10日陸續到來,不斷加重,氣象台接連有預警,但絕大多數地方當局沒有相應的動作。 [/size]

 

以上海來說,到28日已發生37起房倒屋塌事件,但當官的忙於開人大政協會議,沒有緊急動員防災。以廣東省來說,省委書記汪洋跑到數十萬人聚集的廣州火車站,但之前廣州市長、廣東省長,沒有像樣的動作。

 

再看依法處理。中國有《突發事件應對法》,該法規定國家建立突發事件預警制度,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範風險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但事實證明,各地方、各部門的應急機制嚴重不足,不能說已依法執行,災難仍然令人猝不及防,而是政府部門的那些「預案」,顯得蒼白無力。[/b][/color](北京觀察)


-- 作者: rainbow
-- 發表時間: 2008/02/09 03:35pm

前副助卿謝淑麗新書中國是脆弱的超級大國發表
前助手楊俊龍表示 中國取消新聞自由是其成功之処

世界日報

2008-02-07

【本報記者黃清柏克萊報導】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L. Shirk)6日在柏克萊加大舉行她的新書─「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China:Fragile Superpower)發表會。據她在會上表示,中國曾是沉睡的巨人,但當今經濟迅猛發展,已引起西方國家的警覺。

謝淑麗在書中揭開了中國政治的「黑盒」,在令人震驚的經濟發展表象下,隱藏著「真正的危機」,令國家的施政極不穩定。中共領導層正面臨「兩難」:經濟發展得越快,社會越是不安穩。

 

[b][color=blue]謝淑麗以中國近來遭遇的雪災為例,她打出幻燈片,出現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廣州火車站慰問因雪災導致鐵路阻塞而無法回家過春節民工的場面,[u]說明中共領導人現在經常要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和天災疲於奔命[/u]。

 

謝淑麗40年前在香港撰寫關於中國問題的博士論文時,現任矽谷美華科技商會會長楊俊龍是她的助理。兩人在新書發表會上相見時,謝淑麗還像當年那樣稱呼他「小楊」。

 

對於中國政權是否脆弱的問題,楊俊龍對本報表示,[u]中共以集權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效率高,加上中國人勤勞,企管結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因此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社會內部亦暗藏很多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u]。

 

楊俊龍表示,[u]政治上要安定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推行民主,如不成功有可能產生動亂,故新聞不自由,不能發表反對政府的意見也沒有辦法,中國不夠自由的情況值得同情,但與前蘇聯相比,中國的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至於危機的存在,例如貪污腐化及最近遇到的雪災,對中共領導層而言是警號。對於中國漸進民主的前景,楊俊龍認為不出大的亂子,「一步一步來,問題會一步步解決。」[/u][/b][/color]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