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Lemon
『蛤蜊』是什麼?牠就是廣東人俗稱的『蜆』。 大牌檔著名的『鼓椒炒蜆』確實令人回味無窮!當炒蜆上桌的時候,數雙貪婪的眼睛、大簇筷子一擁而上,齊齊從群山殼堆中尋寶,空殼 "叮叮" 清脆地跌在桌面上,人人吃到 sip ~ sip~ 聲 ,吃得不夠喉時再ENCORE上碟~~~~正!!! 小時候,如果想吃蜆,不難!我們從不嚷媽媽到市場去買蜆回來,而會待到農曆初一、十五大退潮的日子,便扭著媽媽帶我們到附近的泥灘去拾蛤蜊。舊日的屯門什麼也不好,交通不好,購物不好,冬天不好,唯一好的就是有連綿的海灘,度假遊玩算很不錯。 二十、三十年前的可供拾蛤蜊的海灘處處皆是,如果想收穫豐富、不怕辛苦,可到龍鼓灘踏石角或小欖掃管笏 (即黃金海岸現址),若想兼享游泳樂,可選蝴蝶灣和咖啡灣。 饞嘴的我們當然選擇小欖掃管笏這塊福地,貪其交通便利和環境安全。拾蛤蜊對於少時物質貧乏的我們是很好的消閒節目,小小年紀尚不知何謂親子樂,只知道姊弟、親友眾拾蛤,眾吃蛤,消消遙遙過一天便感到十分愉快。 拾蛤蜊的裝備十分簡單,人人穿上短褲、踢著一雙拖鞋,拿著小鐵鏟、小水桶、大水桶,盛魚網等便跑到海邊來。 年紀幼小的,只可蹲在岸邊泥堆裡一下一下用鐵鏟向下掘 (俗稱掘蜆),將藏在沙石下的深灰色海底泥反出來,洞愈深,拾到大蜆的機會也愈大,小兄弟偶然發現漂亮貝類和小螃蟹便會大叫大嚷,可憐的小螃蟹被小兄弟催殘至五體不全,在泥中掙扎著橫行,哀哉!哀哉!。 已是小學生的我也學成人們站在水 中 央,彎下身子徒手在水中的沙泥裡『摸蜆』。當手中感覺到有孤度坑紋、如石卵般大的硬物,我便用力把牠從泥中抽出來,新鮮活躍的蜆極富有生命力,尾部從殼中偷偷露出來招招手,還偶爾噴出小水柱,貪玩的我愛用手指”篤”牠們,像玩鬥智又鬥快的扑傻瓜遊戲,呵呵呵~~~BINGO!!!!! 當我眼紅那些拾到巨大、數量又多蜆的人,哈哈,我便會轉移陣地,站在那些人三呎範圍之內去分一本杯羹 (其實名為搶生意~~~~~死未?)! 『摸蜆』是一項體力勞動,半天的功夫,已弄得腰酸背痛、腳震震,盤骨和屁股麻痺得不能移動,走起路來像個機械人。十根手指頭被海水浸泡得發白脫皮,指甲表面刮磨得粗糙不堪了,指甲裡更藏了一排的泥沙,深入了嫩肉,是名副其實痛到入肉。 回到家裡時,四隻被熾熱西斜陽光烤成的小乳豬一動不動地排坐在沙發上,只有媽媽這個長期勞役者去收拾殘局。 拾回來的蜆不可以即時煮食,媽媽先將牠們放在鹽水浸一晚,讓蜆子肚裡的泥沙完全吐出來才可食用。 到了第二天,媽媽便來一個全蜆宴 : 招牌鼓椒炒蜆 、 水旦蒸蜆肉 、芽菜炒蜆肉,樣樣也很味美。 由於蜆子容易死掉,水會發臭,蜆子不宜飼養得太久,媽媽便將餘下的蜆,生拆蜆肉,將它曬成金黃色的”蜆乾”。 想吃的時候,將”蜆乾”放在碟上清蒸,灑上熟油和生抽,便成了一道香噴噴的菜式。 現在媽媽很少買貝類食品了,因為海水已經嚴重污染,超標的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大量潛伏在海產中,還是少吃為妙! 每次想起小時候的有趣活動是蠻開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