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rainbow
<pre>劉玉玲 片酬最高華裔女星
[b][color=blue]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這位星光熠熠的大明星的成功也是經歷過奮鬥與掙扎、低潮與失望,憑藉不服輸的意志,在明星濟濟的好萊塢夢工廠,在族裔鮮明的美國社會,成為閃耀的東方之星。 [/b][/color] [b]紐約長大 家中么女 [/b] 劉玉玲(Lucy Liu)在紐約市出生長大,是家中么女。父親來自上海,是一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師,母親來自北京,是一位生化學家。但如同來到新大陸的所有的移民家庭,劉玉玲雙親雖是知識分子,來美後一切從零開始,辛勤工作養家,全家就住在如今離紐約市法拉盛不遠的皇后區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公寓。 劉玉玲表示,當時生活很清苦,能有東西吃就很幸福。她還記得14歲那年,她和哥哥為了貼補家計,曾到成衣廠打工,換取了寶貴的生活經驗。當時大部分還都是義大利裔社區,讓國語流利的劉玉玲已像許多青少年一樣,也經歷過族裔認同危機。 [b]打工賺錢 體驗生活 [/b] 雖然家境清寒,但回憶過去歲月,[b][color=blue]劉玉玲感謝父母選擇在紐約落腳,多元的文化擴展她的視野,開啟她燦爛的人生旅程,「每個人都有天賦的勇氣,成長在紐約給予你更大的勇氣」。[/b][/color] [b]這份勇氣帶領劉玉玲追尋她的演藝生涯,1982年劉玉玲就讀紐約明星高中之一的史岱文森高中,接觸到戲劇,讓她印象深刻也點燃她對戲劇熱愛;之後先到紐約大學,再轉入有「中部哈佛」之稱的密西根大學,主修亞洲語言和文化,兼修表演、舞蹈、藝術和聲樂。畢業後,劉玉玲開始追求星夢,她笑說,「我還真的誇大履歷表,刊登在報上,一直等待試鏡的機會」。 [u]等待機會的劉玉玲,還是得面對生活,沒有懈怠,她當過秘書、在餐廳當領檯、又教授有氧舞蹈,賺錢餬口,也為未來做準備。生活清苦的她所幸有兄長的支持,劉玉玲回憶說,「當時真的很窮,我借住在哥哥一房一廳的小公寓裡,回想起來,很感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尤其是家人,在我低潮時支持我經歷漫長15年的演藝之路,沒有他們我真走不下去」。[/u] [/b] [b]龍套起步 嶄露頭角 [/b] 劉玉玲如今活躍於大螢幕,但早期則是從電視影集嶄露頭角。[b][color=blue]1990年劉玉玲拍攝第一部後來收視暴紅的電視劇「比佛利山莊90210」,演出角色只是跑龍套的女服務生。 1993年她隻身勇闖洛杉磯發展,陸續參加多部熱門電視影集演出,包括「紐約重案組」重案組」(NYPD Blue)、「急診室的故事」(ER)、「X檔案」(X Files)等。[u]但真正讓她受到全美矚目的,是1998年參加電視劇「愛莉異想世界」(Ally McBeal),她傑出的演技,不但讓她從客串演出,變成固定角色,更獲得艾美獎提名。劉玉玲生動詮釋劇中自信冷豔、個性鮮明的女主管吳玲,打破美國社會對亞裔女性溫柔順從的刻板印象,也讓她人氣直升,成為深受歡迎的熱門女星[/u]。 [/b][/color] [b]霹靂嬌娃 一線女星 [/b] 在小螢幕知名度逐漸提升的同時,劉玉玲也開始朝電影事業發展。她的首部電影是1996年的「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演出湯姆克魯斯的前女友。「愛莉異想世界」的成功迅速增加她的電影演出機會,1999年劉玉玲和巨星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合作犯罪動作片危險人物(Payabck),亞裔女打手的造型與簡潔對白,令人印象深刻;2000年與成龍演出「西域威龍」(Shanghai Noon),緊接著應邀演出電影版的「霹靂嬌娃」,擔綱三位女主角之一,飾演一位身手矯健又俏麗性感的女偵探,將她推向從影生涯的高峰,正式成為好萊塢一線女星。 [b][color=blue][u]根據產業媒體報導,劉玉玲如今已是好萊塢片酬最高的華裔女星[/u]。但回顧自己從龍套角色躍升為女主角的漫長演藝生涯,劉玉玲在接受「世界日報名人訪談」時,也坦承曾面臨許多不為外人知道的挫折。 她說,「電影中的亞裔角色不多,當有演出機會時,也許是要求你扮演來自北京、上海或日本的刻板女性角色,但身為一位演員,你希望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讓大家欣賞你的演技,而不是侷限在族裔的既定成見」。 [/b][/color] [b]好學上進 嘗試製作 [/b] 除了忙碌於拍片,好學的劉玉玲也開始嘗試電影製作,她最新著手的計畫是新拍當年風靡一時的偵探電視劇「陳查理」(Charlie Chan)。她說,「真的是有好多東西要學習」。 談到華人電影,在許多優秀的導演中,劉玉玲最欣賞王家衛,「他的電影很富藝術風格,又能將自我風格轉化為世界語言,讓大眾欣賞」。 專訪當天劉玉玲穿著一件黑色連身及膝洋裝,並未刻意掩飾胸前的疤痕,淡妝臉上也能清楚地看見雀斑,訪談間時常開朗大笑,自然且毫不做作的氣質反而突顯她的自信與明星丰采,但最讓人驚訝地還是她那明星中少見的平易近人的個性。 雖然電影中經常裝扮地光鮮亮麗,但劉玉玲笑說自己其實最喜歡T恤和牛仔褲的輕鬆打扮,平時喜歡日本、韓國及義大利美食,「我是中國人,當然也喜歡中國食物」。她開心地說,芝麻球和母親做的咖哩雞是她的最愛。 工作之餘,劉玉玲喜愛藝術,她在攝影、陶藝、繪畫、抽象拼貼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擅長跳舞和拉手風琴,對於攀岩、滑雪、騎馬甚至功夫等運動也都有所專精。許多人或許會訝異,劉玉玲的國語流利,還到中國大陸學習藝術和文化,她笑說自己的個性好學、專注,如果有時間,她希望旅居各地,學習語言和烹飪。 曾被評選為全球最性感的50位女性之一,很多人好奇劉玉玲的感情生活,她大笑,「目前沒有任何羅曼史,除了工作」。她表示自己最欣賞幽默、懂得自我解嘲、熱愛自己工作、具有啟發性的男性,當然忠誠則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雖然好萊塢競爭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狗仔隊的追逐令她無奈,但樂觀的劉玉玲輕鬆地說,她回首過去,盡是感激,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人生不要留白,要活在當下」。 劉玉玲在接受世界日報30周年慶的名人訪談時表示,她父親長期和世界日報合作,也是世界日報的讀者,「世界日報是很棒、忠誠的公司,致力服務讀者」。她欽佩地說,30年是漫長的辛苦歷程,她恭賀世界日報生日快樂,繼續成功。
-- 作者: rainbow
<pre>大導演李安 躋身好萊塢菁英堂 【本報記者謝朝宗紐約專訪】很有可能成為第一位華裔最佳奧斯卡導演的李安,在走進好萊塢菁英堂的路上,就跟他的個性一樣,是細火慢燉,在你差不多要忘記他的時候,突然開出璀璨的藝術花朵。 在一口氣拿下四座金球獎後,「斷背山」又獲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成為最受矚目的影片,其氣勢之壯,已經到了好萊塢所謂「太紅遭人忌」的程度。 [b]原以為斷背山沒市場 [/b] 為了「世界日報」30周年慶和李安約名人訪談時,「斷背山」才剛頂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光環回來,宣傳活動還沒有正式開始。李安當時就說,原本以為拍的是個小片子,不會有太多人看,沒想到試片開始反應就不錯,所以可能會擴大市場的格局。結果,果然成真,「斷背山」氣勢如虹,四處叫好。 有些導演是硬脾氣,不管賣座如何,永遠不配合做影片宣傳。好脾氣的李安不是這樣的人,他說拍片「就像生個孩子,宣傳就像要把他養大」,因為背負了很多人的期望,有投資者、有演員、有工作人員,「總不能生完就撒手不管」。 而且他說,自己拍片是比較直覺,只知道自己喜歡,就埋頭去做,「通常在做的時候,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拍攝過程就像是在採購,總之是「把好的東西都買進來」,等到剪輯時才是真正炒菜的時候。要等到上片宣傳開始時,把自己所做所為合理化,才開始去想如何去解釋,「說得愈多,自己就愈清楚」。 [b]通俗和藝術魅力兼顧 [/b] 專訪李安時,他正在為Criterion新發行的「處女之泉」(The Virgin Spring)DVD錄導言。這是李安認為最棒的電影,每次重看都還是有被電到的感覺,給他莫大的啟示。如果說金球獎和奧斯卡的桂冠,代表的他在大眾市場的成功,那為這部柏格曼(Ingmar Bergman)1960年的經典名片錄製導言,證明的就是他如今在國際藝術電影票房上的強大號召力了。 李安的影片,向來被認為是最能在通俗和藝術之間找到奇特平衡,擁有雅俗共賞的魅力。 李安說他拍片「通常是題材來找我,我就好像是個電影的奴隸,如果一個題材是我有興趣的,又是我不懂的,我就會想去做做看,透過電影來尋找人生的答案。」 「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三部國語片,被影評冠上是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家庭三部曲」,透露了他個人生命的影子。「一個中原人在台灣,不外又不內,身分很尷尬。但拍完三部也夠了,接下來就要找新的題材。」李安說。 他接下來拍了幾部英語片:18世紀英國貴族的「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七喩年代的從東岸中產階級的美國核心家美國核心家庭解體的「冰風暴」(The Ice Storm)、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每一部片都是一個不同的時空世界,口碑也都不錯。然而對好萊塢來說,李安還只是擅長處理文戲的藝術片導演。 [b]沒想到一部「臥虎藏龍」,創下美國國內最高外語片票房紀錄,燃起了美國觀眾對高來高去武俠片的興趣,所以他才接著嚐試為BMW拍動作十足的汽車追逐廣告片,[u]接著就是大場面、大特效的「綠巨人浩克」(Hulk)。 然而「綠巨人」票房評價兩失利,許多人覺得是李安爬得高,摔得重,下一步要怎麼走,大家都有些惶恐[/u]。 [/b] [b]好萊塢最具身價導演 [/b] [b]然而重新回到小成本的李安,以「斷背山」再度攀上藝術殿堂的高峰,成為好萊塢最具身價的導演。片中「同志牛仔」的題材,更因緣際會捲入美國社會價值的論戰中,成為街談巷議的新鮮話題。 [/b] 李安說其實西部片也只是一個創造出來的片型,並不是真實的世界。他近來的片子,多半是發生在過去特定時空裏的所謂「古裝片」(Period Film),是因為他認為當下的世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但「電影的世界,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而是一個你創造出來的世界,只要你在那個時空環境裏合理,看得順眼,說得通,這就成立了」。因此距離感,反而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他說,[b][color=blue]看電影的人,和拍電影的人一樣,是生活在當代,「所以要關照到他們的感受,要用現代人的眼睛去看。做的東西要復古,但要表達的是現代人共通的情感,不能因為過去是迂腐的價值觀,你也拍一個很迂腐的故事。」李安說這是拍古裝片最難的,要找到「感覺上和觀眾的記憶是可以呼應的,但情感上又和觀眾是可以聯通的」這個平衡點。 [/b][/color] 這樣的感情,在李安的影片裡,常常是被社會規範制約,不能自由舒展的愛情:「飲食男女」裡的老少戀、「理性與感性」裡的社會階級、「臥虎藏龍」裡的禮教、以及「喜宴」和「斷背山」裡的同性戀。這就和他自己的個性完全不同。 [b]藉電影追尋人生意義 [/b] 李安說他自己的生活裡,是沒有什麼「禁忌」的,但是人可以嚮往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戲劇裡這就沒有得看了。因為「不正常才是對人性最大的一個測試。平常生活得舒舒服服,彷彿戴了一個面具,看不到本性。人性就要不斷被扭曲、被衝撞才出得來」。 李安說,人不能自已過一生,一定要相信一個人,知道可以把自己托付給那個人,這就是人的愛的追求。「然而我們從這個人身上看到的,究竟是真的他,還是只是我們自己幻想的投射,這是沒有答案的。正因為沒有答案,我們過了幾千年,還在探討這個問題,還在解剖人性,還在解釋對愛的需求。」 李安說他自己很幸運,能夠找到電影這種形式,來不斷尋找和呈現他對人生的追尋和解釋。 「斷背山」雖然譽滿天下,但他並不認為這就是他電影生涯的頂點,因為「人在不同的階段,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會有不同的解釋」。 [b][color=blue]長期以來定居紐約,對李安也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啟發。他說紐約有全世界各種的人,有很強的世界觀,無形中就會吸收到世界的訊息。 他說以前台灣是家,現在紐約是家,回台灣是作客,老朋友因為他回去,才有見面的機會,所以每次回去都很好玩,有「溫故知新的感覺」。 [/b][/color] [UploadFile=AL1_1139942879.jpg] [UploadFile=AL2_1139942907.jpg]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7/04 11:05am 第 1 次編輯] 【本報記者李秀蘭舊金山報導】 1960 年演出電影「蘇絲黃世界」 (The World of Suzie Wong) 而名噪全球的影星關家倩 (Nancy Kwan),46 年後依舊迷人,她將於下月在舊金山與灣區的觀眾見面,義演舞台劇「情信」 (Love Letters)。 [b][color=blue]電影「蘇絲黃世界」是一部經典名作,對全美亞裔社區有特別意義。當年在電影裡扮演一名妓女的關家倩,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位的華裔演員,為華裔打進好萊塢開了一條路。不過,關家倩在電影中飾演的妓女角色,也使美國人對亞裔女性有了錯誤的刻板式印象。 [/b][/color] 在美國演藝界活躍了接近五十年的關家倩,6 月 30 日來到舊金山,與灣區的媒體見面,鼓勵灣區民眾支持她將於7 月 7 日晚上 7 時,在市府中心 Herbst 劇院舉行的一場舞台劇「情信」義演,為舊金山市日本城的日本文化及社區中心籌款。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關家倩,父親是建築師,因為那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的關係,關家倩與她的六名兄弟姐妹,都全被父親送到英國留學。關家倩的兄弟姐妹幾乎都讀法律,後來她的兄弟姐妹不是法官就是律師,唯獨只有關家倩在倫敦進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學校。 18 歲那年,關家倩在英國皇家芭蕾舞學校內被好萊塢的製片發現,1960 年在電影「蘇絲黃世界」擔任女主角,為華裔演藝界在好萊塢開創了歷史。 [b][color=blue]回憶當年的情景,關家倩在舊金山說,她總自己很幸運,她只是在適當時候、適當的地點出現,就有機會打進了好萊塢。 不過,雖然這個歷史已打開近五十年,關家倩感慨地說,亞裔演藝家要進入好萊塢,仍然很困難,機會仍然很少,半個世紀來的進展不大。 數十年來,關家倩在好萊塢拍過超過四十部電影,也演出無數的舞台劇,她說,因為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不多,於是多年前,亞裔演員在洛杉磯成立了「東西劇院」,讓亞裔演員在好萊塢也有一個演出的舞台,只是這個舞台是現場表現,這些年來,她積極參與「東西劇院」的舞台演出。[/b][/color] 住在南加州的關家倩經常往返香港,她的大部分兄弟姐妹都住在香港,加上稍早前她在香港參與宣傳工作,將她演出的電影「蘇絲黃世界」改編成芭蕾舞劇演出。 關家倩將於下月重來舊金山演出舞台劇「情信」,這個舞台劇其實是關家倩於 1960 年代拍下的電影,男主角是日裔著名演員 James Shigeta,為了替舊金山日本城日本文化及社區中心籌款,男女主角於 40 年來再在舊金山重聚,將電影改成舞台劇重演。 關家倩希望灣區的華裔觀眾踴躍支持,前往觀賞,她說,這齣舞台劇對情與愛的演繹讓人刻骨銘心,她相信大家會喜歡。 該舞台劇已開始接受購票,網址:www.cityboxoffice.com。 </pre> [UploadFile=NancyKwan15B15D_1151939003.bmp]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7/18 01:47pm 第 2 次編輯] 【本報記者胡清揚洛杉磯專訪】上海出生、紐約長大的任易(David Ren),只有21歲,拍出首部自編自導英語劇情長片「上海之吻」(Shanghai Kiss),而且是所有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大成本影片。 [b][color=blue]T恤、襯衫加牛仔褲,一付鄰家大男孩模樣的任易,讓人很難相信他是美國電子商務先驅、亞馬遜網站前高層主管葛雷斯諾(Michael Gleissner)相中的新銳導演,作品被拿來和鬼才導演伍迪艾倫等相提並論。[/b][/color] 「『上海之吻』劇本是我18歲時寫的,當初四處送稿找投資人,但沒人相信劇本出自我之手,我還得再三強調,自己從九歲就開始寫劇本了,還是美國劇作家工會成員呢。」會說流利上海話的任易,憶述「上海之吻」獲肯定的過程,不禁啞然失笑。 「上海之吻」由華裔男星Ken Leung(曾參加「尖峰時刻」與X-men 3演出)與華裔女星胡凱莉(Kelly Hu,曾演出X-men 2與「魔蠍大帝」Scorpion King)主演,其他華裔演員還有活躍於美國影視界近50年的吳漢章(James Hong)。 影片描述紐約第二代華裔Liam Liu在母親早逝、父親酗酒的環境下成長,深感無處為家的他,從紐約來到洛杉磯流浪,後來因上海祖母過世、留下一棟房子給他,而被迫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城市─上海。在那兒,他不僅遇見了令他心動的女孩(胡凱莉飾演),還找到了自己的根,困擾他多年的認同與歸屬感問題也迎刃而解。 獨生子任易被父母期許將來當醫師或律師,但酷愛寫作的他在考入紐約布朗士科學高中後,更加確定自己的志向是當導演。進入紐約專業兒童學校(The Professional Children's School of New York),任易如魚得水。 [b][color=blue]任易在17歲生日前獨自到洛杉磯闖天下,住在市中心小公寓,四處推銷自己的劇本。很幸運地,在友人引介下,「上海之吻」劇本獲得葛雷斯思諾的青睞,尤其難得的是在出資之餘,還願意讓年僅20歲又從無當導演經驗的他執導此片。 「上海之吻」近日完成後製作,計畫在坎城影展上做全球首映。由於對此片很滿意,投資人葛雷斯諾已決定聘請任易再執導另一部新片A Simple Man,今秋將在菲律賓開拍。 [/b][/color] [UploadFile=DR_1153157509.jpg]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8/05 11:17am 第 2 次編輯] <pre>李美琪與吳漢章新片殺青 【本報記者胡清揚好萊塢報導】香港名模、夏威夷長大的美越混血兒李美琪(Maggie Q),進軍好萊塢的第二部電影Balls of Fury近日殺青,戲中飾演她叔叔的是資深華裔演員吳漢章(James Hong),兩人都對明年將上映這部影片寄以厚望。 環球電影公司投資的Balls of Fury,劇情描述美國政府引進一位前乓乒球世界冠軍選手臥底,參加一個由國際犯罪組織掌控的比賽,進而搗毀這個龐大的地下組織,將其首腦繩之以法。影片既有乒乓球比賽,又有黑幫犯罪、國際諜對諜與打鬥,被歸類為動作、喜劇、犯罪、運動片。 由Ben Garant自編自導的這部影片,亞裔演員眾多。男主角是以「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多佛華肯(Christopher Walken),李美琪的戲份比她在「不可能的任務3」 (Mission Impossible 3)裡多得多。不過,李美琪和吳漢章在片中講廣東話,對廣東話都「麻麻地」的兩人而言,算得上是挑戰。 [b][color=blue]在明尼蘇達州出生長大的吳漢章,活躍於美國舞台、電影與電視圈逾50年,雖已年近80,仍很積極,且樂於提攜亞裔後進。他在華裔新銳導演任易(David Ren)的首部劇情片「上海之吻」(Shanghai Kiss)中飾演男主角的祖父,也替華裔新銳導演藍伯儒(Frank Lin)的首部劇情片「融入美利堅」(American Fusion)跨刀。今年下半年他將隨美國攝製小組前往廣東拍攝有關他一生的紀錄片。 [/b][/color] 現年27歲的李美琪,英文全名為Maggie Denise Quigley,她已接拍法國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港星張曼玉的前夫)的新片「登機門」(Boarding Gate),影片其他卡司還有梁朝偉與劉德華。 </pre>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8/08 04:55pm 第 1 次編輯] (本報記者陳慧如環球影城報道)[b][color=blue]由荷里活新生代華裔導演林詣彬(Justin Lin)執導的暑假強檔「玩命關頭3﹕東京甩尾(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Tokyo Drift)」將於16日上映,林詣彬在4日上午的記者會表示,絕對沒有鼓勵街頭甩尾的用意,只是希望大家放輕鬆一點,隨著電影裡的主角深入故事核心。 [/b][/color] 玩命關頭系列一直以來都以美國賽車族街頭飆車為背景,由新生代華裔導演林詣彬執導的玩命關頭第3集,這次地點首次選在日本東京街頭。故事背景是描述一名美國街頭賽車手回到東京與父親同住後,在朋友的引介下進入了東京地下停車場甩尾賽的世界。 [b][color=blue]導演林詣彬出生於台灣,8歲時隨全家移民美國,從UCLA畢業後以獨立製片「火爆麻吉(Better Luck Tomorrow)」聞名荷里活,他在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這部片子的結構非常簡單,故事以一名美國賽車手來到異國陌生城鎮,之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為主軸。 [/b][/color] 林詣彬強調,甩尾是一種藝術,無關乎勝負,也不是讓人看了電影以後覺得很酷,然後就會跑出去甩尾的。不過,他並不否認自己喜歡這個甩尾運動,也曾經在家裡試過幾次。 他還說,當初看到電影劇本時覺得很狗屁(Shit),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一改再改,才有今天這個模樣,不過當記者問到會不會希望有更多時間修正或重拍,林詣彬表示,永遠都改不完,無法完美的。 這部電影跟港台日合資的賣座電影「頭文字D」一樣,都以強調甩尾技術為主,不免讓一些人聯想是「頭文字D」的美國版本,但是導演林詣彬表示,兩部電影唯一相同的部分就是「甩尾」。 林詣彬覺得製作這部電影最困難的部分是「與上層溝通」,不像他之前獨立製作電影時,只需要搞定自己就好,很多時後一個想法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一層層地溝通上去,俟所有高層都同意後才能去實行。 他目前最想做的還是「獨立製片」,考慮拍一部70年代的喜劇,不過目前手頭還有很多部電影在洽談中,如果有喜歡的劇本,也不排除再次執導好萊塢電影的可能性。 公關發言人宋紹偉表示,這部電影跳脫美國主流社會一般人對亞裔的看法,藉由東京街頭熱門的甩尾運動,讓大家知道亞裔青少年們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個人最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效與配樂,覺得簡直酷到極點。 ~~~~~~~~~~~~~~~~~~~~~~~~~~~~~~~~~~~~~~~~~~~~~~~~~~~~~~ 今年暑假好萊塢的票房大戰中,領軍作戰的唯一一位華裔導演,是在台灣出生、移民美國的(Justin Lin) 林詣彬。林詣彬在接受TVBS專訪時說,他希望美國亞裔有更多露臉的機會,這也是他當導演之後的使命之一。特派記者左敏琳,來自美國環球影城的報導。從西岸洛杉磯,到東岸邁阿密。又吹起飆風的玩命關頭,這次要帶你去東京甩尾。加上這次的導演是來自台灣的林詣彬,就更讓台灣影迷好奇了。 TVBS特派記者左敏琳:「哇,你也飆嗎?」林詣彬:「是啊,很過癮。」TVBS特派記者左敏琳:「誰都可以飆嗎?」林詣彬:「如果你有錢的話,因為這些輪胎甩個6次就報銷了。」 速度加激情,讓林詣彬從外行變內行,也成為今年擠進美國暑假強片中唯一的華裔導演,並且提供好萊塢許多亞裔演員露臉的機會。 TVBS特派記者左敏琳:「電影裡很多亞裔演員,是刻意安排的?」林詣彬:「當然,找這些人找了很久,我過去跟許多傑出的亞裔演員合作,只要給機會,他們一定會出人頭地。」 [b][color=blue]在台灣出生的林詣彬,2年前曾經帶著第一部長片Better Luck Tomorrow,回台北參加電影節,雖然中文不太靈光,不過他對台灣「很有感覺」 ,也是來自台灣的導演李安更是推崇的不得了。 林詣彬:「李安是世界上最棒的導演之一,他是我的楷模,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樣。」 [/b][/color] 在這部片之後,林詣彬也加速踩油門,除了自組製片公司拍電影,還要跨足電視劇,大小通吃,難怪美國綜藝雜誌會推選他為今年最值得注意的「十大導演」呢!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8/08 04:59pm 第 2 次編輯] 【星島日報記者洛杉磯報道】[b][color=blue]美籍華裔導演林諧彬(Justin Lin)日前為即將開拍的新電影《完成遊戲》(Finishing the Game)在洛杉磯舉行了角色募集活動。這場角色大募集的條件聽起來既簡單又有難度:應徵者必須是男性亞裔,不可來自“影視演員工會”;而最重要的條件是,他必須看似李小龍。目前已有逾五十自認貌似李小龍的應徵者到場。 [/b][/color] 即使在洛杉磯這個不乏演員和亞裔人士的城市,要找一個貌似李小龍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武打巨星的人,實在不容易。更困難的是,在台灣出生的美籍華裔導演林諧彬,並不是想僅僅找一個,而是找一百個像李小龍的人。林諧彬想開拍的最新電影,名為《完成遊戲》,是以李小龍遺作——1978年的《死亡遊戲》為題材,但類型為喜劇的電影。 李小龍在拍完《死亡遊戲》之前不幸逝世,之後,電影公司為了完成該出已拍了大約50分鐘的作品,找來一些戴上太陽眼鏡和粘上假鬍子的替身,又把新拍片段和以前電影的片段加插其中——當中甚至有李小龍喪禮的片段,製成一齣完整的《死亡遊戲》,雖然戲裏李小龍親身上陣打鬥的片段,只有12分鐘。 [b][color=blue]至於林諧彬以低成本製作的《完成遊戲》,是以紀錄片手法拍攝的虛構故事,內容講述一班李小龍替身,爭相演出《死亡遊戲》中令人垂涎的角色。林諧彬找來那麼多“李小龍”,是要拍攝一連串李小龍替身被劇組人員使喚試鏡,然後被一個個淘汰的過程。 [/b][/color] 募集活動當天,五十余自認貌似李小龍的應徵者按照劇組要求,身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服裝在位於洛杉磯小東京地帶的黃哲倫劇院集合。 雖然這五十多名演出者當中,似乎沒有真正貌似李小龍的人,但也不乏身高、體重和資格均合適者,例如23歲的韓裔美籍青年安德利斯,便是跆拳道黑帶高手。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JustinLin1_1155407581.jpg]
-- 作者: rainbow
<pre>百變陳沖 演而優則導 [b][color=blue]14歲出道謝晉發掘[/b][/color] 【本報記者徐敏子專訪】陳沖是新聞媒體雙倍寵愛的報導對象:因為她住在舊金山,世界日報地方新聞版會報導她;因為她是演藝人員,世界日報影藝版會報導她,讀者能從雙重管道,追隨這位在影藝界傑出女演員的蹤跡,瞭解她的工作、社會活動,分享她的成功。 今年44歲的陳沖,從影已經30年,她第一次進入銀色世界拍攝「青春」時才14歲。發掘她表演才能的「伯樂」是中國影壇大名鼎鼎的導演謝晉。三年後陳沖在「小花」中的精湛表演,為她贏得有「中國奧斯卡」之稱的「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當時僅17歲的她被大陸媒體形容為「中國的伊麗莎白泰勒」。 陳沖最初闖入美國大銀幕是1985年,當時她正在加州州大北嶺分校攻讀電影專業,那年她在華裔導演王穎的「點心」(Dim Sum: A Little Bit of Heart)中得到一個角色,那個電影講述一個美國華裔家庭的故事。王穎後來導演了著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陳沖正式與好萊塢結緣則在1986年。如果說每個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生涯轉捩點,那麼陳沖的人生轉捩點就是Lorimar Studio的停車場。 1986 年的那一天,好萊塢傳奇人物、製片大亨迪諾·德·勞倫蒂斯(Dino De Laurentis)在停車場「慧眼識陳沖」,將她拉進電影「大班」(Taipan)劇組,電影雖然賣座失利,但陳沖的表演才能卻因此被好萊塢發現。 [b][color=purple]1987年,陳沖與尊龍合演「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她在劇中飾演溥儀之妻婉容皇后,該影片後來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陳沖在該片中的精湛演出奠定了她在好萊塢的地位,她在「末代皇帝」以及電視劇「雙峰山」(Twinpeak)中的演出,被認為是在英語電影界最出色的表現。 [/b][/color] [b][color=blue]兩岸百花金馬影后 [/b][/color] [b][color=purple]在好萊塢影片題材限制亞裔演員發展的現實情況之下,陳沖在1998年嚐試「演而優則導」的路。她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根據陳沖的好友、女作家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文化大革命題材「天浴」(英文片名Xiu Xiu)。這部僅一百萬美元預算的電影,曾入圍柏林金熊獎,更在有台灣金馬獎評選中,得到11項提名、破紀錄地獲得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情片獎、最佳改編獎等在內的七座金馬;陳沖在此之前還以另外一片「紅玫瑰、白玫瑰」獲得金馬獎最佳女演員獎,一人座擁四座金馬,陳沖再創紀錄,心中充滿喜悅。 [/b][/color] 「天浴」的成功為陳沖帶來晉升好萊塢導演行列的機會,2000年,米高梅電影公司將「紐約的秋天」(Autumn In New York)的劇本送到陳沖面前,邀她出馬執導,女主角是好萊塢玉女明星維諾娜瑞德(Winona Rider),男演員更是好萊塢屹立不倒的帥哥巨星李察基爾(Richard Gere),掌鏡的是來自大陸的顧長衛。 「紐約的秋天」劇組共有近7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白人,個子嬌小的東方女子陳沖能「鎮」得住那些大男人嗎?第一次與紐約市的攝製組打交道的陳沖發現,紐約的攝製組非常具有「男子漢氣概」,大家很具專業水準又很敬業,信任既有領導才能又有前瞻眼光的導演。陳沖說,她與大家溝通一、兩天就「搞定」了,因為大家認同她的導演思想,認為她正是符合大家理想的導演。 「紐約的秋天」總拍攝時間共40多天,李察吉爾接下來要趕其他檔期,一天也不能拖,陳沖說,大家工作都十分努力,有時一天工作16、17個小時,劇組上下通力合作,氣氛緊張又和諧。李察吉爾是一個很難得的好演員,他十分謙虛,從不發脾氣;而薇諾娜瑞德是一個悟性極高的演員,她有演戲天才,顧長衛鏡頭底下的紐約,與一般人印象中的紐約不一樣。 [b][color=blue]為藝術堅持獲肯定[/b][/color] 好萊塢導演在拍攝現場大發脾氣是常見的事,難得「紐約的秋天」現場從未見陳沖發過脾氣。她笑著說,自己不是沒有脾氣,「五千萬元的投資,40多天的時間,壓力有多大,拍攝中有總有不順利的情況出現」,但陳沖說,「發脾氣、吵架也沒用啊,我是用講道理的」。 陳沖還是與製片有過一次爭執,但那是為了藝術的堅持,在美國拍電影,導演沒有最後講話的權力,導演最後必須聽從製片,這是她參加「紐約的秋天」拍攝最深的感受,「有時候你想做些小修改,但製片不同意,有些我妥協了,有些我卻覺得非要堅持」,那僅有的一次爭執是她覺得實在不能妥協。 不過這僅有的一次爭執卻令陳沖在劇組的聲望大增,不僅因為大家都覺得她的意見有道理,更因她一個看似弱小的東方女子以不畏權威的精神以及對藝術的堅持而深為敬佩,每次換拍攝場地,在攝製組專用的電梯、臨時洗手間裡,到處貼滿「我們愛陳沖」(We Love Joan)的標語,也有人說,從陳沖身上,學到東方人處理矛盾的智慧。 [b][color=purple]陳沖在接受「世界日報30周年社慶」「名人訪談」表示,移民與非移民就是不一樣,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認為得到一切都是應該的,「因為這是我的家」,新移民會認為,「我是剛剛到,你不一定看得起我,所以我一定要證明給你看」,所以工作起來就會更加努力,她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想法,不需要一遇到問題,就認為是受到了歧視,「最要緊的是自己的堅持,美國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度,移民在美國同樣享有自由發展的天地,這樣的事情在其他的國家很難發生」。[/b][/color] </pre> [UploadFile=JoanChen1_1155407974.jpg]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09/06 11:24am 第 2 次編輯] http://www.reddoorsthemovie.com/ [b][color=blue]從哈佛大學商學院輟學跑去拍電影的李紹琪(Georgia Lee),原本以為「紅門」(Red Doors)獲得去年翠貝卡影展「紐約製作」最佳劇情片後,就完成了她的「好萊塢夢」。沒想到那只是噩夢的開始。在「紅門」終於要做商業放映的前夕,李紹琪感慨:「拍電影難,要讓電影上映更難!」[/b][/color] 回想2004年,李紹琪放下好好的哈佛商學院不讀,夥同兩個好朋友陳昌珍(Jane Chen)和饒以詩(Mia Riverton)一起去追求電影夢,東借西湊,死纏爛打把親朋好友全拖下水,拍成了「紅門」,被選入翠貝卡影展,還拿下一座最佳劇情片,當場就被片商買下發行權,三個與電影一無淵源的華裔女孩,就此成為獨立製片圈的新星,成為又一則典型的好萊塢「美夢成真」的傳奇。 [b][color=blue]然而一年過去,「紅門」的上片日期一拖再拖,由去年9月延到今年5月,冬盡春來,但「紅門」上映日還是遙遙無期。她們這才知道,電影圈的現實與理想差距有多遠。 李紹琪說,片商一開始當然是興緻勃勃,[size=5]但等到片子買下來,市場部門加進來,市調一做,熱情就冷下去了。「我們從片商得到的印象是,亞裔觀眾觀影習慣和白人觀眾一樣,他們只看好萊塢大製作,不會看亞裔電影。亞裔電影唯一賣座的是『喜福會』,那是15年前的事了。」[/size]片商一拖再拖,到最後才承認,不看好「紅門」的市場,要直接發行DVD。[/b][/color] 「我們三人被潑了一頭冷水,好像小孩還沒出世,就要給人領養,難過得不得了。」三人都不願意就這樣放棄,於是端出合約,要求片商履行發片義務。李紹琪表示,她們都不是喜歡衝突的人,[b][color=blue]「大概片商也沒想到,三個看來柔柔弱弱的亞洲女子,在這點上會這樣堅持。」雙方最後終於達成協議,影片9月8日要在曼哈坦的Angelika和ImaginAsian電影院上映,隔周進舊金山市場,但是陳昌珍等人要分擔宣傳工作。[/b][/color] [b][color=purple]她們只好自己找人設計印刷海報。所有人都聽過為拍電影刷爆信用卡,李紹琪這才知道,發行電影照樣要刷爆信用卡。 李紹琪現在終於了解,人家說當電影人要爬三座山,「第一座是拍電影;第二座是發行電影,這座山我們還沒爬完;第三座是找到你的觀眾。」[/b][/color] 李紹琪承認,她到現在也不確定,這第三座山「倒底在何方?」她說「亞裔」是一個很鬆散的概念,似乎是存在,但是又沒辦法累積成一個清楚可見的市場趨勢。[size=5][b][color=red]「非裔會去看Spike Lee的電影,西語裔會去捧Jennifer Lopez的場,但沒人知道亞裔觀眾想看什麼?」[/size][/b][/color] 這一年在電影圈晃盪,讓她認清許多現實。這兩年來即使是少數在市場有點漣漪的亞裔電影,像「明天會更好」(Better Luck Tomorrow)和「愛面子」(Saving Face),電影院的利潤也是少得可憐。[b][size=5][color=red]「如果亞裔都不看亞裔電影,又憑什麼去抗議電影電視上沒有亞裔的形象?」[/b][/size][/color] 更讓她氣餒的,是「許多人連電影都沒看過,就道聽塗說胡亂批評。」她說片中大女兒在兩個情人中舉棋不定,但因為兩個情人都是白人,就有不少亞裔在網路上大加撻伐,甚至揚言抵制。[b][color=purple]李紹琪說這兩個角色,原來找到的都是華人演員,包括她的好朋友歌手王力宏。但是「他們兩人都臨時在開鏡前退出,我只剩兩天去試鏡,找到兩個白人,因為這兩個角色,原來就不是為特定族裔寫的。」[/b][/color] 「紅門」能不能打破亞裔電影叫好不叫座的宿命,李紹琪也不敢說。她只知道,要懇求所有號稱想看亞裔電影的人,「在上片的周末去看片,因為在好萊塢,第一個周末就要定生死了。」所有商業電影,如果上映周末不賣座,連湯姆克魯斯也要出局!(文、圖:謝朝宗) (紐約休閒/藝術)
-- 作者: rainbow [b]溫明娜曾經在電影 "Joy Luck Club" 「喜福會」裡演出, 「喜福會」在十多年前是一部受歡迎的電影. [/b] [UploadFile=MingNa_1159804297.jpg] 為後代營造良好的環境 女星溫明娜全家來種樹 【本報記者何芳洛杉磯報導】華裔明星溫明娜(Ming Na)30日攜夫婿徐可文(Eric Zee)和一對兒女,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百萬植樹」活動。談到華語片再次分別以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她表示,進軍奧斯卡是一個過程,希望這次華語片能夠幸運得獎。 溫明娜和音樂製作人夫婿徐可文都顯得非常輕鬆。她五歲的女兒和不到一歲的兒子都在草地上玩得很開心。她說,她參加「百萬植樹」活動是為了孩子。她說,洛杉磯的空氣污染非常嚴重,多植一些樹,就為後代多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她也希望用這個舉動向公眾表示,用行動來拯救我們的地球。 [b][color=blue]溫明娜現正在福克斯(Fox)電視臺播出的劇集「Vanished」中扮演一名幹練的FBI探員,為此她在演出前特意到FBI位於西洛杉磯的總部實習,練習如何拿槍才像女探員。[/b][/color] 她表示,她最喜歡演出的還是喜劇的角色,最好是喜劇浪漫片,因為她喜歡開心高興的事。而演出女探員時卻要嚴肅認真不苟言笑。 [b][color=blue]溫明娜在澳門出生,在香港長到四歲後,移民紐約的華埠,以電影「喜福會」一舉成名後,她不斷在電視劇集「急診室」(ER)等作品中有出色的表現。[/b][/color] 在談到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再次進軍奧斯卡,她替華語片非常高興。但是她表示,當年她所演的「喜福會」,她認為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卻一個項獎都沒有得到。十多年之後,華語片在好萊塢被重視的程度,比以前已提高很多了。 [b][color=blue]溫明娜表示,現在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的機會也比以前大很多,像韓裔演員吳珊卓(Sandra Oh)等優秀的亞裔演員有愈來愈多的機會。[/b][/color]
-- 作者: 九千 有沒有周潤發和....張子怡?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03 01:28pm 第 1 次編輯] 子 = 老鼠. :em42: :em01: :em51: 她的惡劣態度,憤怒黑臉, 把老鼠驚嚇一餐, 嚇跑和驅除老鼠功效很驚人. :em01: :em53: :em55: [/b][/color][/size]</pre> [UploadFile=RatRepellant_1159809900.jpg] 「章子移」則取意「蟑螂耗子大遷移」,申請註冊的商品是一種誘殺昆蟲、驅蟲、驅鼠用的電動裝置。 ~~~~~~~~~~~~~~~~~~~~~~~~~~~~~~~~~~~~~~~~~~ 繼歌手雪村和超級女聲被搶注為安全套商標後﹐昨日﹐記者從北京某知識產權事務所獲悉﹐他們監控到了兩個用章子怡姓名注冊的商標。所注冊的產品類型﹐除了藥品外﹐還包括一種驅鼠驅蟲的電動裝置。由于此事涉及侵害章子怡姓名權﹐該事務所劉先生已經聯系了章子怡哥哥章子男﹐章子男表示仔細調查後將作出下一步打算。 [b]“漲紫怡”“章子移” 影射章子怡 [/b] 昨天中午﹐該事務所劉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他們剛剛監控到兩個進入初審公告期的商標﹐一個名為“漲紫怡”﹐另一個為“章子移”。 雖然兩個商標並非完全是“章子怡”三個字﹐但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在影射明星章子怡。 劉先生表示﹐這兩個搶注章子怡名字的商標分別來自浙江和四川。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一位潘姓村民在2004年4月申請了“漲紫怡”商標﹐注冊的國際分類號為“第5類”﹐包括人用藥﹑補藥﹑中藥等商品﹔“章子移”則是四川渠縣渠北鄉流江村兩位村民在2004年申請的﹐國際分類號為“第9類”﹐包括一種誘殺昆蟲電力裝置﹑驅蟲﹑驅鼠用電動裝置。由于一般商標的申請期都在兩年左右﹐因此﹐這兩個商標目前才進入了初審公告期。 [b]涉嫌侵權 兩商標可能被駁回 [/b] 劉先生表示﹐如果直接用“章子怡”三個字注冊﹐申請一般都不會被通過﹐注冊人才選擇了這種僥幸的方法來進行申請。不過﹐這種依靠名人效應來吸引公眾眼球﹐為自己牟利的做法﹐已經涉嫌侵犯章子怡的姓名權。按照程序﹐只要查證清楚這兩個商標涉嫌侵權﹐當事人可以委托事務所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裁定兩商標注冊不成功。 [b]章子男生氣 了解情況後作打算 [/b] 由于此事涉及侵害章子怡姓名權﹐該事務所劉先生已經聯系了章子怡哥哥章子男。章子男對此非常生氣﹐但由于對商標的申請流程不是很了解﹐所以請事務所將商標詳細的注冊信息傳真過去。 至于接下來是否採取措施維護章子怡的姓名權﹐章子男要等到他們了解了具體情況﹐和章子怡商量好﹐再作打算。 [b]搶注“名人商標” 引發道德爭論 [/b] 名人效應是不少廠家喜愛的“香餑餑”﹐有經濟基礎的生產廠家往往不惜重金請明星代言產品。而一些“投機取巧”的商家﹐則希望通過“搶注”商標這種無本萬利的方法﹐來獲得最大的“明星效應”。這種例子以前也一直存在﹐包括“瀉停封”被注冊為止瀉藥商標﹐雪村和超級女聲被注冊為安全套商標﹐並公然在市場上售賣﹐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此﹐劉先生說道﹕“由于當時這方面的法規還不夠健全﹐因此這些商標得以通過了申請。現在我們都會定期對全國各地申請的商標進行監控﹐發現像章子怡這樣的商標後﹐就會及時通知當事人方面﹐進行查證。”據記者了解﹐名人一旦發現自己的姓名已被他人注冊為商標﹐可以申請撤銷此商標來保護自己的姓名權。(來源﹕重慶時報 記者﹕舒媛) </pre>
-- 作者: 九千
[這篇文章最後由九千在 2006/10/03 01:35am 第 1 次編輯] 還有,可以不再貼重慶時報的舒媛的報導好嗎?她一點也不像一個新聞記者,看多有點煩。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03 02:05pm 第 1 次編輯] "將子移" 沒有演技之餘, 又不夠風情萬種, 美國人不相信 "純情玉女", 尤其是幾乎28 歲高齡的 假貨 "純情玉女". 人家西班牙女演員 Penelope Cruz 口音重, 但是她夠風情萬種, 也有演技. 拍露胸鏡頭的電影不害怕, 不退縮, 不找替身. 美國人很接受口音重的 Penelope Cruz. 美國人對 "假玉女" 反感. 反倒又年輕, 又性感的 Scarlett Johansson, Jessica Alba 都很受歡迎. 甚至淫蕩的 Paris Hilton 也有市場, 因為她們不玩好女孩 / 玉女 型像.
-- 作者: 九千
[這篇文章最後由九千在 2006/10/03 02:23am 第 1 次編輯] 那麼,”章子怡“又如何呢?她人靚演技又好,在"夜宴“中的演出更是出色得令人無話可說。 她在美國的發展如何?(再一次拜托不要再轉述重慶時報的舒媛的”新聞“,謝謝! :em03:)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03 02:57pm 第 3 次編輯]
-- 作者: 九千 那真是慘呢,你去教教她講好英語吧。。。 周潤發嗎?在美國受歡迎嗎?
-- 作者: rainbow
[quote][b]下面引用由[u]九千[/u]在 [i]2006/10/03 03:39pm[/i] 發表的內容:[/b] <pre>人家 "將子移" 自稱是英語博士生 :em01: :em22: , (英語博士候選人 - PhD candidate in English), 我讀書少, 沒有資格教任何人。 :em31: :em31: :em50: :em50: 周潤發 - 除非特別愛好外國 (亞洲) 電影, 大多數美國觀眾不知道或不記得誰是周潤發。美國觀眾不愛看有字幕 (subtitle) 的電影. 周潤發很長時間沒有拍電影. 我喜歡看有字幕的電影 是因為一個英語口音重的朋友推薦我這些電影, 特別是法國, 義大利和西班牙電影,我認識這些歐洲演員和導演完全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大多數美國觀眾不知道這些歐洲演員和導演是誰。
-- 作者: rainbow
香港移民楊紫燁 剪輯高手 【本報記者胡清揚洛杉磯報導】[b][color=blue]美國影藝學院11日宣布第七十九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初選名單,以「穎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一片獲選的香港旅美導演楊紫燁(Ruby Yang),是一位資深電影工作者,不僅執導多部頗獲好評的紀錄片,還是剪輯師與製片人。[/b][/color] 20歲從香港移民來美的楊紫燁,早在1985年就擔任香港旅美導演王穎執導的「點心」(Dim Sum:A Little Bit of Heart)的第一助理剪輯師,她也是王穎1993年執導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的第一助理剪輯師。 楊紫燁也和陳沖合作過,1997年她出任陳沖執導的「天浴」(Tian Yu)的副製片與剪輯師。2000年,陳沖首度導演好萊塢電影「紐約的秋天」(Autumn in New York),剪輯師也是楊紫燁。 除了和兩位華人導演合作,楊紫燁也和美國主流電影製片人合作。2003年,她為全長四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成為美國人:華人的經歷」擔任剪輯師。 對香港有著濃得化不開感情的楊紫燁,在香港回歸中國前夕決定自己當導演。她以香港五位年輕人回歸前後的生活為主軸拍攝紀錄片「風雨故園」(Citizen Hong Kong),隨後再以「中國一二」紀錄片介紹新中國的點滴。「風雨故園」並在全美247個公共電視台播放,先後參加美國及歐洲多項影展,此片已被美國多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定為教科書和亞裔研究教材。 這次獲提名入圍的「穎州的孩子」是楊紫燁2005年的作品,在製作人賴濃(Thomas Lennon)支持下,楊紫燁深入安徽阜陽市貧窮的穎州地區,把小孤兒高俊悲慘的身世用鏡頭記錄下來。仰賴賣血維生的高氏夫婦,感染愛滋病故去後,留下來的是一張血紅色的「供血證」與從不開口說話的兒子高俊,可謂每個畫面都充滿血淚,影片極具震撼力。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19 01:06pm 第 1 次編輯] 人家西班牙女演員 Penelope Cruz 口音重, 但是她夠風情萬種, 也有演技. 拍露胸鏡頭的電影不害怕, 不退縮, 不找替身. 美國人很接受口音重的 Penelope Cruz. 美國人對 "假玉女" 反感. 反倒又年輕, 又性感的 Scarlett Johansson, Jessica Alba 都很受歡迎. 甚至淫蕩的 Paris Hilton 也有市場, 因為她們不玩好女孩 / 玉女 型像. </pre> [b][i]美國人對 "假玉女" 反感. 反倒又年輕, 又性感的 Scarlett Johansson, Jessica Alba 都很受歡迎. 甚至淫蕩的 Paris Hilton 也有市場, 因為她們不玩好女孩 / 玉女 型像. [/b][/i] 型像淫蕩在美國也有市場: Paris Hilton, 白靈 etc 是好的例子。 城市公車 (bus) 在最忙碌的街上各處跑, surprise! surprise, 我看到 白靈 代言 Linea Pelle Collection 皮革手提包和腰帶的廣告在城市公車外, 很多人在城市能看到 白靈 的廣告 。 廣告說「Bai Ling for Linea Pelle Collection」。 我過後將在這裡張貼她的 Linea Pelle Collection 廣告照片。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29 04:19pm 第 3 次編輯] <pre>好萊塢重金打造中國功夫皇帝 趙文卓赴美拍電影 【星島網訊】[b][color=purple]趙文卓日前與美國著名的經紀公司CAA簽約成為其旗下藝人,這個擁有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莉等眾多大腕的經紀公司,在與中國導演李安、吳宇森及演員成龍簽約後,又把造星計劃落在了素有亞洲功夫皇帝之稱的趙文卓身上。 [/b][/color]
[b][color=blue]趙文卓在被CAA秘密簽下後,現在已經前往美國,接受全面的語言、體能的訓練。而之所以CAA秘密簽約趙文卓,並且不動聲色的重金打造,是為了能在一段時間後,用CAA最豪華、最強大、最適合的好萊塢電影製作團隊全力推出這一秘密武器——世界級的功夫巨星,而把真正的中國功夫帶到國際銀幕。 [/b][/color] 趙文卓在承認與好萊塢CAA經紀公司簽約的同時表示,“CAA公司雖然控制著乃至好萊塢在內的娛樂產業方方面面強大的資源空間,但對藝人的規劃和管理是比較人性化的,他會盡可能的給藝人提供更大的平臺,卻又不會在主觀意識上左右藝人的判斷,這很難得!並且他們對藝人的發掘是絕對全面的,不給藝人具體定位,最大限度的發掘藝人演藝方面的潛能是他們的獨到之處。而他們所具有在娛樂業法律、談判和商務方面的能力也是無人能及。” 趙文卓1972年4月10日出生於中國哈爾濱市松花江畔,父親是武術教練,母親是田徑國手,8歲其父即送他從師學習武術,曾是哈爾濱市武術隊的成員,擅長于劍、槍和拳術,能耍三百多套拳法。1992年簽電影工作室擔任演員。 </pre>
-- 作者: vegi 為何 Rainbow的貼文常會跑到正常版面以外?這樣,會造成閱讀有些困難。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0/30 04:05pm 第 2 次編輯] 你應該是使用 Firefox 瀏覽器, 我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 如果我不用 (" '< pre > '< / pre > ") functions,全部新聞文章會變成融為一體的 (meshed together),沒有段落間隔 (no paragraph spacing)。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1/05 05:42pm 第 1 次編輯] <pre>于婷婷餘暉入選紐約影展 【本報記者陳盈霖洛杉磯報導】華裔青年導演于婷婷(Milissa Yu)首次擔任獨立製片、自編自導的實驗電影「餘暉」 (Afterglow),日前入選「2006年紐約國際獨立電影與電視影展」 (New York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and Video Festival),她並將於下週赴紐約參展。這位對電影情有獨鍾的新銳導演,正跨出電影重要的一步,逐步朝向好萊塢電影之路邁進。 「紐約國際獨立電影與電視影展」,是全球非常具規模的獨立影展,每年吸引來自澳洲、瑞典、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德國與英國等地新銳或極具經驗的電影好手參加。評審從來自各國的參賽片中,選出優勝者。能在眾多國際電影人中被評審青睞入選,于婷婷表示非常開心。 查普曼(Chapman)大學電影系畢業的于婷婷,從小就很愛看電影,尤其在環球片場擔任電腦系統工程師父親于重光耳濡目染,小學就與學校同學用簡易攝影機拍攝電影,也參與Wood Stock青少年劇團主演的舞台劇「小王子」演出。 早對自己的人生許下「做電影人」理想的于婷婷,2001年並在查普曼大學「學生電影獎」 (Students Filmmaker Award)中贏得「最佳劇本」獎,畢業後並擔任ABC電視台剪接,也在好萊塢Post Production House擔任助理剪接師。 談起這部首次拍攝的「餘暉」,于婷婷表示,這部長達17分半的電影,主要探討在充滿誘惑的社會,藉由劇中擔任賭場老千的男女主角,在一連串犯罪、愛情過程,引發社會上不為人知的一面。 她表示,自己花了一年時間拍攝這部片子,也將片子寄給各大獨立製片影展,沒想到獲得紐約獨立電影與電視影展回音,給她很大的鼓勵。 于婷婷說,過去一年來,她同時參與多部獨立製片者的電影,並擔任錄音師、助理剪接等工作,希望擷取更多經驗。 目前她已開始著手籌備下一部獨立電影的劇本,但尚未決定內容,只表示「這也會是部劇情短片」。對於自己未來非常明確的于婷婷說,她最終目標,是拍一部長達兩小時的劇情片。 「紐約國際獨立電影與電視影展」將在9日至16日舉行,屆時于婷婷將與片中部分演員一同與會,並在12日「餘暉」首映典禮上,正式對外介紹這部電影。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1/09 08:45pm 第 1 次編輯] 型像淫蕩在美國也有市場: Paris Hilton, 白靈 etc 是好的例子。 城市公車 (bus) 在最忙碌的街上各處跑, surprise! surprise, 我看到 白靈 代言 Linea Pelle Collection 皮革手提包和腰帶的廣告在城市公車外, 很多人在城市能看到 白靈 的廣告 。 廣告說 : "Bai Ling for Linea Pelle Collection" 我過後將在這裡張貼她的 Linea Pelle Collection 廣告照片。 我在大城市最忙碌的街各處的很多公車外看到這個 白靈 的廣告, 很多人看到它。 廣告說「Bai Ling for Linea Pelle Collection」。 Surprise! Surprise! 型像淫蕩 的 白靈 在好萊塢和美國也有市場。 [UploadFile=BaiLing1_1163029227.jpg]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1/19 05:49pm 第 1 次編輯] <pre>Kun Chang擬拍中國父親影片 【本報記者林靜芬報導】還記得「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及法國名導盧貝松執導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參與此兩片製作的中德混血Kun Chang認為,參與大製作雖然得到許多經驗,但在發展及創作上多少都被受限。他已經開始擔任導演,計劃拍製有關他中國父親的劇情片。 談起Kun Chang的背景相當有趣,父親來自中國,生前為一名科學家,1944年到美國發展,後遷到瑞典,最後在60年代中期選擇到丹麥繼續做科學研究。Chang表示曾到過中國兩次,一次是10歲出頭,父親應政府官員之邀,做學術訪問。另一次則是父親過世後。 Chang的母親為德國人,在丹麥生下他,受到父親傳統中國觀念的影響,Chang跟許多華裔子女一樣,小時被送到中文學校學中文。 「我還記得父親當時製作些文字卡片,要我記住卡上的單字。那簡直就是受刑挨苦;中文學校位在市區的另一頭,需要經過妓院及販賣色情片的商店,才能到學校。」 對於藝術創作的起源,Chang表示年少時受到友人的感染,開始對影片製作有興趣,與友人隨興拍攝影片。他當時自知要往製片發展,丹麥非合適國家;然而要申請美國藝術學院,在當時是需要國際認證的文憑,哥本哈根商學院成了他唯一的選擇,並選修了經濟學及國際法兩科。 在取得文憑後,Chang到法國學畫,之後申請到英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學府「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研攻他感興趣的視覺藝術及動態影片,同時又學平面設計及舞台設計。 在校的第二年,他製作幾部短片及紀錄片。由於作品成果極佳,加上本身天賦及良機,在他當時老師的協助下,Chang受邀擔任「第五元素」的插畫師,參與影片人物的製作。 「當時他們想找我參與影片製作,但我人在中國。回到英國後,老師跟我說,之前有人邀請我參與第五元素的製作,不知你現在還有沒有興趣?我打了電話,表示願意後,就這樣參與了第五元素的電影製作。」 參與星際大戰製片的經過也是類似。Chang說,當他回到丹麥拍攝一劇情片,回到學校,把所製作的影片展示給同校學生看時,參與星際大戰的一名製作人士當時在場,且立即遞上名片,邀請他參加影片製作。 能夠受邀參與大製作總令人嚮往。Chang表示雖然感到很驚喜外,但卻跟任何工作一樣。「剛開始很興奮,過了一陣子後,就跟上班工作一樣,變得很平常了。」參與大型製作,學到許多,尤其是所畫的太空船被製成真正的太空船,那種感覺是難以形容。Chang表示雖然學到許多,但確沒有控制權,無法以自己的想法製作影片。 因此,Chang決定自己拍片,1998年搬到加拿大滿地可市。自此,一住就是8年。他不但精通英、德、丹、法語,也能以西班牙語應對。 他表示雖然父親為中國人,但他本身從不視自己是中國人,然而因為父親的文化背景,啟發他製作一部以他父親為基礎的劇情片,敘述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 由於製作該片需要1500萬的資金,因此目前正在尋求資金的來源,且計劃到中國取材,收集更多的資料。 </pre>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6/11/20 02:59pm 第 2 次編輯] <pre>溫明娜是以演出電影「喜福會」(Joy Luck Club) 嶄露頭角,其後在電視影集 "ER" 「急診室的春天」飾演「陳醫生」(Dr.Chen)而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一名華裔演員。 溫明娜自從兩年前在洛杉磯組織了一個亞裔青年合唱團後,即經常四出為他們安排演唱,而她個人則是減少了許多演出的機會。 </pre> ~~~~~~~~~~~~~~~~~~~~~~~~~~~~~~~~~~~~~~~ <pre>溫明娜 溫明娜生於澳門,其後與母親哥哥移居香港,再到美國定居,在中學時己參予戲劇演出,在卡耐基大學取得戲劇碩士學位後,正式踏上職業舞臺,演出了《南太平洋之戀》、《微形母親》、《世界轉動時》、《紅木幃幕》等劇。 她第一次躍登大銀幕的電影《喜福會》,繼而在《街頭霸王》(Street Fighter,1994)中扮演春麗,在《一夜情》(One Nlght Stand, 1997)中她與黑人演員韋斯利·史納斯有大膽鏡頭而引起談論。1998年她為迪斯尼的動畫片《花木蘭》(Mulan)配音。此外她亦在多部電視電影中演出。 不過她還是較喜歡舞臺演出,她自己組成了一個劇團,專門演出與美籍亞裔人士有關的劇目。她曾被《人物》(People)雜誌選為世界五十個美人之一。 </pre>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Wong1_1165174684.jpg] <pre>[b]華裔導演黃賽寧獲值得關注特別獎提名 本報記者馬雲/專訪 28日上午宣布的2007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提名名單中,以執導影片「Colma: The Musical」獲得「值得關注」特別獎提名的華裔年輕導演黃賽寧(Richard Wong)格外引人矚目。 黃賽寧出生於舊金山,曾是電視劇「發展障礙」(Arrested Devel-opment)的影像工程師。後來為了追求自己的導演理想,放棄待遇優渥的工作,與十餘位年輕電影工作者組成一個名叫Colma的電影協會,自己出資拍攝電影。 「Colma: The Musical」是黃賽寧的首部電影,由其朋友H.P.參與編劇和音樂創作。此片是一部音樂劇,描述三個年輕人迷失方向、重新尋找自我和生命意義的故事。 黃賽寧說,拍這部片的想法主要是聽到H.P.創作的歌曲,於是建議他完成劇本,自己則獨自投資並導演,前後僅用了八個月。此後他們帶著此片參加很多在美國、加拿大及亞洲舉辦的獨立電影節,安排試映和宣傳。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今年被美國獨立精神獎提名「值得關注」特別獎,這個獎主要表彰傑出的新銳導演。 同時,本片也被紐約「美國獨立製片協會」(IFP)舉辦的Gotham Award提名「沒有在你身邊影院上映的最佳影片」。此獎項主要是為表彰因為資金原因,無法在很多影院上映的電影。 黃賽寧首次執導筒,就獲得美國兩個最大獨立電影獎的提名,實屬不易。他表示,很高興,也很受鼓舞。其實最艱難的部分就是最開始決定要著手拍這部影片。因為全部是自己出資,且是首次拍攝電影,要面臨的問題很多,但一旦做出決定,後面的困難也不算什麼了。 對得到提名,他說,得到認可雖然是很開心的事,但不是拍電影的目的。他認為,只要對電影有激情,用心去做並堅持下去,最終會實現自己的願望。 他說,拍攝這部電影最寶貴就是拍攝過程中得到的樂趣,以及為夢想努力時學到的經驗。作為華裔導演,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是描述華裔美國家庭生活的音樂劇。 因為對音樂劇的熱愛,黃賽寧希望繼續拍攝音樂類型影片,但今後也會嘗試不同的電影。他並表示,如果有機會參與好萊塢大型電影的拍攝,也願意嘗試,但他不會完全放棄獨立電影的創作。 黃賽寧目前趕赴紐約,參加Gotham Award29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他明年如獲「值得關注」特別獎,將另得2萬5000元獎金。 </pre>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DHH1_1166811359.jpg]
【本報記者陳芝怡紐約報導】[b][color=blue]曾榮膺百老匯東尼獎的知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14日於下東城雙文學校演講。他說自己真心喜歡創作,勉勵學生在人生規劃上「選擇所愛,愛所選擇」,才能盡情投入發揮所長。[/b][/color] [b][color=purple]黃哲倫是亞裔在美國劇作界少有的重量級人物,1998年以「蝴蝶君」一劇榮膺東尼獎,將「花鼓歌」脫胎換骨改編為百老匯劇作,更令他聲名大噪。黃哲倫除了活躍於舞台劇場外,也跨足歌劇、音樂劇、電影、小說、歌詞、舞蹈等不同型式的藝術創作,是創作力非常多元的作家。[/b][/color] 雙文學校校長周玲玲表示,她是在一個籌款懋|上認識黃哲倫,覺得其平易近人,當她寫信邀請黃哲倫來演講時,他也欣然允諾,願意與學生分享個人經驗。 黃哲倫的演說受到該校中學部學生熱烈歡迎,釵h學生詢問他關於參加東尼獎頒獎典禮的心得、製作過多少部劇作、多少是關於亞裔移民的創作,以及未來是否將跨足電影圈,或是創作關於中國的劇本。 [b][color=blue]黃哲倫說,他創作關於亞裔的劇作約有九部,最新的舞台創作「黃臉孔」(Yellow Face)將於明年上映。黃哲倫也正著手把傳奇武打明星李小龍的故事改編成為百老匯音樂劇,透過歌唱、舞蹈及武術動作的音樂劇呈現武術之美,刻劃這位紅遍全球的傳奇人物。[/b][/color] 黃哲倫笑說,他真的很喜愛自己的工作,所以樂在其中。他勉勵學生未來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這樣即使遇到不好的日子,也不會覺得太壞,生活更輕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哲倫華埠雙文學校演講 【明報記者黃維義報道】華埠雙文學校昨(14)日邀請著名華人劇作家黃哲倫(Henry David Hwang)前來演講﹐與華人學子分享成功的經驗。 百多名雙文學校學生在位於櫻桃街327號的校內禮堂內靜心聆聽黃哲倫在學習上的心得﹐苦盡甘來的成功經驗讓眾學子聽得津津有味。校長周玲玲表示,學校今後會為華人學生請來更多的華人成功人士,以及各界成功人士人前來演講﹐希望藉此鞭策華人學生努力向上﹐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在未來能成為出色的亞裔人士。 本身也是台山人的黃晢倫﹐父母是來自中國的移民﹐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鋼琴教授。他於1957年在洛杉磯出生﹐1979年在在史丹福大學畢業。1978年完成他首部舞台劇本《初到貴境》(Fresh Off the Boat,FOB)﹐該劇更在1981年拿下奧比獎(Obie Award)。1980至1981年在著名的耶魯舞台劇學校研習﹐其後更多次獲獎。 黃晢倫個人網址是 http://www.fb10.unibremen.de/anglistik/kerkhoff/contempdrama/hwang.htm。 ~~~~~~~~~~~~~~~~~~~~~~~~~~~~~~~~~~~~~~~~~~~~~ http://www.ceps.com.tw/ec/ecjnlarticleView.aspx?atliid=46256&issueiid=4702&jnliid=845 華美劇作家黃哲倫(Henry David Hwang)因蝴蝶君(M. Butterfly)一劇在百老匯成功的演出,及該劇於一九八八年獲最佳劇作東尼獎,成功的橫渡華-美之間的破折號,躋身美國劇場主流。由於是第一齣,也是唯一一齣登入美國劇場中心的亞裔劇作,蝴蝶君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此劇創作初衷在解構蒲契尼歌劇蝴蝶夫人裏潛藏在種族歧視,帝國主義之中的性別歧視意識,然而深究該劇中的女性角色,不難發現她們幾乎全屬負面造型,不是裝腔作勢的二流演員,便是淪為舞台上的道具或佈景。本文旨在探索蝴蝶君一劇,以及劇作者早先的六部劇作FOB(1980),The Dance and the Railroad(1981),Family Devotion(1981),The House of Sleeping Beauties(1983),The Sound and a Voice(1983),和Rich Relations (1986)中之女性形象,企圖為劇作者的性別意識型態畫出較完整的藍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120000/newsid_5121100/5121178.stm 李小龍故事將搬上百老匯 托尼獎得主,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David Hwang)說,計劃把李小龍生平寫成音樂劇。 黃哲倫準備在2008年上演《李小龍》的音樂劇。 [b][color=blue]《南華早報》引用黃哲倫的話說,李小龍在全世界都受到人們的敬仰,因為他代表的是英雄、正義和強悍。 他還說李小龍對打破人們對中國人舊有的偏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b][/color] 李小龍原籍香港,他於1973年過世,終年32歲。 李小龍在電影裡以扮演捍衛正義,反對壓迫者的底層人民而聞名。 劇作家黃哲倫執導的最著名的舞台劇有《蝴蝶君》。該劇描寫了一名法國外交官與一名中國雙性間諜之間的“愛情”故事。 黃哲倫由于執導《蝴蝶君》也贏得了音樂劇大獎托尼獎。 好萊塢也曾就此拍攝過影片,由英國的電影演員傑裡米-艾恩斯領銜主演。 與此同時,黃哲倫還說他最近剛訪問過上海和北京。他也正探討在中國上演這部劇的可能性。 他說,上海觀眾對百老匯式音樂劇有濃厚興趣﹔他想知道中國觀眾會如何的評價他的作品。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LisaLing1_1170012616.jpg] 凌志慧傳喜訊 未婚夫腫瘤科醫師 【本報編譯綜合報導】華裔電視主持人凌志慧(Lisa Ling)新年傳出文定喜訊。情海幾番波折的她,看來這次真的「定」了。 33歲的凌志慧,未婚夫是41歲的芝加哥腫瘤科醫師宋保羅(Paul Song),兩人預定今年在洛杉磯完婚。 凌志慧和家人聖誕新年到芝加哥過節,宋保羅在一家餐廳當著兩家人的面向她求婚。 凌志慧曾和「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韓裔男星尹力克(Rick Yune)拍拖。2005年2月和菲力普‧李文(Philip Levin)訂婚,同年10月解除婚約。 凌志慧從校園電視Channel One News起家,後來聯合主持ABC的「觀點」(The View)三年,近年來在「國家地理頻道」主持節目。 凌志慧2005年解除婚約時告訴「眾生相」(People)雜誌,她因工作關係必須在全世界跑來跑去,對維繫感情相當不利。但不知她和宋保羅如何克服這個障礙。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Award_1173635937.jpg]
【文:周雨婷】[b][color=blue]由菲律賓籍華裔導演徐展發(John Paul Su)執導的「結婚周年快樂」(Happy Anniversary),日前獲得2006年製片人行業神盾獎(Aegis Award)。[/b][/color] 神盾獎的評選包括美國及加拿大地區,由同業人士投票選出傑出電影、影視製作及電視廣告等,評委都是全美著名電影人士,在業界享有極高聲譽。「結婚周年快樂」獲得戲劇/娛樂類最佳影片,是唯一獲獎的華人影片。 [b][color=blue]徐展發父母都是台灣人,他則在菲律賓出生成長,從高中起開始拍攝電影,擅長探討社會問題的寫實風格。「結婚周年快樂」是由他自己編寫、導演、製作。 影片從2005年起在全球十個城市的電影節巡迴上映,深受好評,在美國數個重要城市,更受邀加演。[/b][/color] 據了解,徐展發目前已完成他執導的第一齣劇情長片的前置作業,他說,這是一部大螢幕電影,內容不像「結婚周年快樂」那麼黑暗,但希望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有意進一步了解影片或徐展發個人資料,可上網站查詢:http://www.jpsumultimedia.com,或發電子郵件jpsu@mac.com聯繫。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TziMa_1175300410.jpg] 影視圈排亞 馬泰道原因 【本報紐約訊】[b][color=purple][size=5]加州PRWeb新聞4日報導,亞太裔媒體聯盟(Asian Pacific American Media Coalition)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美國電視黃金時段的節目主角,亞裔明星仍難出頭天,很少有機會擔綱演出。[/b][/color][/size] 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的華裔影星馬泰(Tzi Ma),則呼籲亞裔演員不斷努力,以爭取主流娛樂傳媒重用亞裔演員。 馬泰在接受亞洲加拿大文化季刊「Rice Paper」雜誌訪問時表示,[b][color=blue]此一困境說明了亞裔演員在影視圈擔綱主角的機會,宛如一場艱苦的戰鬥。他指出,編劇、導演及製作人缺乏多元化,也是需要更加注意之處。 該報告以觀察美國四大電視網之多元化為主,發現亞裔擔任主角已有些微改善,但亞裔編劇仍顯不足。[/b][/color] 馬泰本身為改善此一狀況,就一直尋求能將亞裔、亞裔美國人及亞裔加拿大人實際形象,發揮得淋瀝盡致的角色,而不是亞洲人刻板印象的角色。馬泰就曾在加拿大製作的電視劇「龍在他鄉」(Dragon Boys),飾演一位中國移民父親,為兒子的種族衝突而奮鬥的故事。 馬泰對亞裔刻板印象的問題,以及亞裔在主流媒體演出發展的侷限性,有獨到的見解。他說:「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試著使他們了解。」有些角色在劇本中無須註明為亞裔,導演只要把我們放在那個角色上,自然就成為亞裔人物。 馬泰還透露,[b][color=blue][size=4]編劇工會有95%會員是中年美國白人男性,他們都是才華洋溢的編劇,但在編寫亞裔及亞裔美國人的角色時,除非他們有接觸管道或者認識亞裔或亞裔美國人,通常都是直接透過對過去電影的研究,將所有亞裔族群揣摩成一個綜合的亞裔刻板印象。 其結果是,在其他編劇繼續延用下,甚至將亞裔刻板印象不斷擴大,使我們看到劇本中的人物不禁要問:「這個角色是什們鬼東西。」[/b][/color][/size]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09/17 04:47pm 第 1 次編輯] http://www.citynewsweek.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29&Itemid=77 [b][size=4]好萊塢的華裔新勢力─專訪「Broken Trail」華裔女演員楊時賢 [/b][/size]
[b]成長過程 移民背景 [/b] 當記者問到她成長及移民的過程,楊時賢侃侃而談地說:「我是出生於新加坡,12歲的時候,我全家一起搬到美國舊金山來,我在16歲的時候高中畢業,19歲,我就從UCLA畢業了,當時主修的是傳播研究以及語言學。你知道嗎?事實上,學生時代的我一直都是個書呆子喔!」看到記者散發出不可置信的眼神時,楊時賢笑了笑,接著說:「是真的喔!我當時一直是帶著厚厚的眼鏡,還有滿口閃閃發光的牙套呢!」 楊時賢頓了頓補充說:「那時候,我因為剛從新加坡搬來美國這個陌生的環境,加上我本來個性就是屬於比較容易害羞,對自己外表也沒有什麼自信,所以比較難打進周圍美國同學的圈子裡。別人眼中的我,就只不過是個沒什麼聲音的書呆子罷了。不過,還好我一路走來遇到了不少的好人,給了我許多的幫助跟適時的關懷。關於這點,說實話,我還滿由衷感謝的。」 [b]學業音樂 表現優異 [/b] 一般華裔傳統家庭中,課業的發展一向是父母最重視的一個成長環節。楊時賢在學業方面的優異表現,令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記者不禁也想問在一個傳統華裔家庭成長的她,再加上課業成績如此優秀的情況之下,為什麼會選擇在演藝圈這個行業發展?楊時賢謙虛地說:「其實我課業方面的表現,只能算還過得去啦!不過,因為我自己沒有從事醫學或是法律相關行業的經驗,所以我不能跟你說我一定可以在那些領域中出類拔萃。」 楊時賢眼神中閃動著自信接著說:「但是,我知道我自己是有藝術表演方面的天份的,在這個領域,我可以達到我自己所理想的『成功』,所以,我選擇了發揮我這方面的才能的這條路走。」楊時賢透露她的哥哥姐姐在學業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優異,「我想我爸媽可能覺得一個家庭裡,有兩個小孩選擇了一般人眼中的好職業也就足夠了,所以,我這個小女兒就隨便我選擇自己的路來走了。」順帶一提的是,楊時賢不僅僅在學業方面投注了相當的心力,她還在舊金山音樂學院獲得古典鋼琴證書,也學習彈奏中國古典樂器古箏多年。
在楊時賢的履歷中,很難讓人不注意到她選美方面的三大斬獲,1994年的華埠妙齡小姐、1996年的亞美小姐以及1998年的美國華埠小姐,被問及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投入選美比賽時,楊時賢想了想說:「會去選華埠妙齡小姐,最初是我鄰居跟我說這個消息的。我一聽到,想都不想地就對他們說:『我又不漂亮,選那個幹嘛?』他們對我說,選這個華埠妙齡小姐,不是光選漂亮的,是要選一個內外兼俱、最能代表華裔族群為這個社群做事的人。我聽到可以為其他人盡一份自己的力,我就決定參選了。」 楊時賢看著記者說:「你要是問我為什麼能贏的這些比賽,我想就是因為我選擇做我自己吧!我覺得一個人要對自己有信心,特別是女孩子,不要因為害怕其他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我一直以來都選擇在眾人面前呈現最真實的我。像我剛剛移民到美國的時候,沒有朋友也很難打入同學的圈子裡,但是我不會為了譁眾取寵而改變我自己。在參加完選美之後,我知道我自己站得更挺了,我也要告訴那些沒有自信的女孩子,一個人的自信是最重要的。」 [b]角色揣摩 自身經驗[/b] 被問及如何揣摩「Broken Trail」戲中亞洲來的女奴隸角色時,楊時賢認真的說:「你知道的,我自己也是這塊土地的新移民,這樣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儘管,我們的故事背景不盡相同,電影裡是100多年前的西部拓荒故事,而我自己是10幾年前從新加坡搬到舊金山的。但是,對我們新移民來說,同樣都是會面臨到這許許多多類似的情況的,大家也都在這艱辛的過程中克服了層出不窮的困境,並得到了成長。」 「雖然女性看起來是柔弱的,特別是亞洲女性,看起個頭小小的、好像吃不了什麼苦,但是,我們內心是堅強的。在經歷過這許多生活中的困難之後,我們展現出我們獨有的韌性,我們的心智以及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在這些過程之中迅速地得到成長。雖然,劇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實際年齡只有21歲,但是,在她經歷過這許多不易的生活之後,她所具備的勇氣及責任感跟一個40歲的女人無異了。我所試圖的,就是要表現出她內在的堅毅。」 [b]未來目標 發光發熱[/b] 身為一個華裔的後代,楊時賢希望能夠為讓世界看到華裔族群的努力、希望華裔族群的聲音能夠被聽到。楊時賢用肯定的語氣對記者說:「因為我是12歲才搬到美國來的,所以我以東方的文化做基礎,再接受西方教育的洗禮,我希望身為東西文化的結合,能夠做雙方彼此文化的一個橋樑。[b][color=blue][size=4][u]在好萊塢目前最為人所熟知的華裔女演員就是劉玉玲[/u],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有他們在前面幫華裔演員鋪路,所以我目前還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挫折。」[/b][/color][/size] 在訪問的最後,楊時賢提到:「如果要說我演藝生涯有什麼目標的話,我希望我可以做一個「專業演員」,而不是一個「明星」。只要我的觀眾可以被我的演出所感動、可以因為我的表演而開懷大笑,我覺得那就是我演藝生涯的成功了吧!」 ~~~~~~~~~~~~~~~~~~~~~~~~~~ 角色趨於多元化 華裔亮相《絕望主婦》
針對第二季裏劇中角色走向多元族裔化,飾演劇中男主角“Carlos Solis”一角的查維拉(Ricardo Chavira)14日說,這是反映現實社會、也是好萊塢的一種突破;雖然劇中“小梅“只是一個下人,但是他認為少數族裔有機會在主流電視劇裏曝光,還是非常難得,希望未來會更多機會。 《絕望主婦》第一季被譯成中文對白,並在在去年底于央視八套播畢(央視譯為《瘋狂的主婦》),雖然收視率未及美國般火紅,是仍然有一批忠實觀眾。此外,在2月12播出的最新一集中,加入了華裔家庭女工“小梅”的角色,由女演員楊時賢(Gwendoline Yeo)擔綱演出。劇中不會說英文的“小梅”被賣到富太家中做苦工,負責所有的家務,所幸被救出並與主婦之一的Gabrielle“情同姐妹”,最後要求留在他們家中幫手。劇中還幾次出現中國國語對白,讓華裔觀眾“驚喜”萬分。 事實上《絕望主婦》劇的背景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富裕小區,除了Solis夫婦是西裔之外,其他幾個主婦家庭皆為白人。進入第二季之後,先是搬來了一家非洲裔鄰居,如今則加入華裔家庭女工,演員和角色更趨多元化。對此,查維拉表示是一種好事,也是黃金文件電視劇逐步的突破。他舉例,另一熱門電視劇《迷失》(Lost)也有兩位韓裔演員。 他說,第一季中他們有個白人園丁,這一季則來了華裔女工,雖然這些都不是現實生活的“常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這只不過是電視劇,是娛樂性質的。他表示,對演員,特別是少數族裔演員來說,有機會登上主流電視劇銀幕已經很不容易,因此希望華裔觀眾不要以“小梅是個下等工人”而認為有貶低華人之意,相對的,應該為劇中角度多元族裔化感到開心。 談到他與楊時賢的合作,查維拉說對方是個非常努力,也非常有潛力的演員,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雖然不能談劇情接下來的發展,但是查維拉還是透露了“未來會有讓人意想不到、很有意思的發展”。無形中說明瞭“小梅”的角色會持繼下去,並非一集客串式的“曇花一現”。新加坡出生的楊時賢,是1998年美國華埠小姐,曾參與多部電視、電影演出。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EricWong_1192385186.jpg] 世界新聞網 2007-10-13 現任著名的Atlantic唱片公司資深市場副總裁的黃偉迪,負責Bad Boy Entertainment的市場行銷,旗下的明星包括Mariah Carey、P. Diddy、Yung Joc等。亞美藝術聯盟(Asian American Arts Alliance)將於16日的年度晚會上表揚他的成就。
黃偉迪說,他從16歲開始踏入這個圈子,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先是利用暑假從事實習工作,等在紐約大學就讀時,就獲得一個全職的工作,因此他是一邊工作,一邊讀大學。
唱片市場目前面臨轉變,網路的影響力不斷改變傳統CD的市場,黃偉迪說數位媒體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資訊平台,包括各種音樂下載、手機音訊等,即使是傳統的CD也開始有愈來愈多數位互動的設計,好讓歌迷可以更直接感受明星的存在。
在這樣的環境下,黃偉迪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因為他不但要了解傳統的音樂市場,還要隨時注意年輕人最新的趨勢,上各種社交網路了解他們在討論些什麼。
他一天的工作通常是從早上7點開始,一邊在健身房裏跑步,一邊就要耳聽iPod,閱讀各種雜誌。而在開完了一整天會議後,他也不能休息,而是在晚上甚至周末的時間,去錄音室聽歌手錄音或是去聽其他最新的表演,以了解音樂的走向。
不過黃偉迪說,工作雖然辛苦,因為是他喜歡的,所以他是樂在其中。
他的父母都是新移民,母親是家中的長女,他從小看著母親如何幫著她的父母,幫助其他的七個兄弟姊妹一個個移民到美國來,深深了解勤勞的美德。他認為父母不見得完全了解他的工作,但是他很感謝他們給他的支持。
黃偉迪的工作是推銷明星,他對自己出來領獎,頗有點不習慣。不過他說,如果能經由他的獲獎,鼓勵其他更多的亞裔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就很高興。
-- 作者: rainbow
[b][size=4]展現荷里活華裔電影人奮鬥史 華裔導演的作品在荷里活的電影市場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但新一代觀眾對得過奧斯卡獎最有印象的,多半集中在曾榮獲最佳導演獎的李安,以及在荷里活擔任過導演的陳沖。[b][color=blue]事實上,華裔在荷里活電影圈的成就並不只於此,[u]早在1956年時,華裔攝影師黃宗霑就榮獲第28屆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攝影大獎[/u]。這些累積下的成果一再證明,華裔電影人的才能並不亞於主流電影人士,這讓另一位華裔導演曾奕田(Arthur Dong)拍出一部《荷里活華人》(Hollywood Chinese)的紀錄片,並於「美國電影學院電影節」(American Film Institution Festival)中,第一次正式放映在荷里活電影人眼前。 [/b][/color] 曾奕田在三藩市長大,對於華裔在美的奮鬥情況,他可是從小看到大,這樣的經歷啟發了他拍出許多以美國亞裔人士為題的電影,包括講述母親移民美國經歷的《Sewing Woman》 ,亞裔夜店表演者的《Forbidden City》、二次大戰同性戀士兵的《Coming Out Under Fire》,一直到2007年的《荷里活華人》。但入電影界20多年,[b][color=blue][size=4]早在1983與盧燕合作 《Sewing Woman》14分鐘的黑白紀錄片時,就讓曾奕田入圍第56屆奧斯卡短篇紀錄片的提名。 [/b][/color][/size] [b][color=purple][size=4]到了2007年《荷里活華人》為片長89分鐘的紀錄片,細數華人從1918年在荷里活的奮鬥發展史,從首位在荷里活擔任女主角的黃柳霜,憑「蘇絲黃的世界」走紅的關家蒨,以及兩度獲奧斯卡最佳攝影師殊榮的黃宗霑,並訪問了導演李安、王穎、林詣彬,女演員盧燕、周采芹、陳沖,以及知名作家譚恩美等多位在荷里活發展出一片天的華裔電影人經驗訪談。 [/b][/color][/size] 曾奕田表示,華裔在荷里活的發展,向來被視為傳奇的族裔,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堅毅不拔的工作精神,才能讓華裔有今天的成就。[b][color=blue][size=4]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許多觀眾看到的電影與明星,都只是那一煞那的光環,前人的付出鋪路與後人的努力,是許多觀眾在幕前看不到的,因此他用紀錄片訪問的方式,紀錄電影幕後,想要呈現給現今的觀眾,在欣賞電影時,不要忘了曾經在美榮獲成就電影人背後的付出。 [/b][/color][/size] 曾奕田也說,紀錄型式的影片,本身就不是觀眾口味的取向,但紀錄片所要傳達的內容,確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實,他很驚訝這部影片竟然會成為2007台灣金馬獎影展的開幕電影,他希望不只美國的觀眾可以了解華裔在荷里活辛酸的奮鬥史,也盼能啟發海外的電影人能繼續有的電影走向國際舞台。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11/25 04:18pm 第 2 次編輯] [b][size=4]王蕙玲 升格執行監製 28歲,王蕙玲就以「京城四少」拿下台灣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京城四少」主題曲「瀟灑走一回」的歌詞,也是她創作的,展現其文學與音樂造詣。
其後,她筆下寫出的電視劇名作不少,包括「第一世家」、「人間四月天」、「候鳥」、「她從海上來」等,其中,描寫中國近代詩人徐志摩一生的「人間四月天」更在華人世界掀起熱潮,人們發現,原來華語電視連續劇也可以很有氣質與品味。 1994年王蕙玲與李安初次合作,她創作的「飲食男女」被李安相中,由於都是外省第二代,兩人成長背景相似,想法也貼近,從此展開長達十餘年的合作。
[b][color=blue]李安拍「臥虎藏龍」時,王蕙玲已移居加拿大,李安的編劇老搭檔James Schamus寫了英文劇本初稿,王蕙玲另外寫一個中文稿,李安後來採用王蕙玲的版本,因此,影片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時,王蕙玲的名字排在最前面,接下來是Schamus與最早提出點子的蔡國強。 口才一流、寫稿速度飛快的王蕙玲,自認音樂對她的影響不小,也造就她不同於一般華文影視編劇的寫作風格。最好的例子是她在「人間四月天」中創造出來的對白,「許我一個未來」,像詩、像清風一樣,格外優美細膩。 [/b][/color] (本報記者胡清揚)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11/25 04:24pm 第 1 次編輯]
●1996年以「呼吸的代價」(Breathing Lessons)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的華裔導演虞琳敏(Jessica Yu),躍升為劇情片導演。由她執導的「Ping Pong Playa」正在後製作過程中,這部體育劇情片集合一批華裔演員在其中效力。 [b][color=purple]自獲得「奧斯卡獎」後,虞琳敏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先是執導三集最紅的電視劇集「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後來又導演兩集目前走紅的電視劇集「實習醫師」(Grey's Anatomy),這次接下「Ping Pong Playa」,希望呈現不同風格影片的導演特色。 [/b][/color] 美國一般的體育片絕大多數以籃球、棒球、美式足球為主題,但乒乓球在美國並不普遍,因此這次選題可以說非常「亞裔化」。 影片名字中就有「乒乓」,當然少不了很多精彩的乒乓場面劇情講述一名醫師非常喜歡乒乓球,也想訓練他的兩個孩子練習,結果發生一連串故事。 [b][color=blue]編劇和主要演員Jimmy Tsai是美國長大的華裔後代,由於自小和非洲裔在一起長大,學了不少非洲裔的文化和英文,就連影片的名稱也帶有非洲裔英文特色。在完成這部新片之前,Jimmy Tsai曾在電 Spotlighting, Generation Gap中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是既當編劇又當主要演員,充分展現才華。 [/b][/color] 以電影Better Luck Tomorrow、Annapolis與Finishing The Game建立知名度的的范姜弘青(Roger Fan)也在其中扮演第二號人物。 台灣移民較熟悉的演員郎雲也在其中扮演一個愛打麻將的老太太,來自香港的演員孫芳(Elizabeth Sung)也扮演一角色。(本報記者何方)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12/16 03:50pm 第 1 次編輯]
[b][size=4]回顧早年荷里活華裔女星
有人說21世紀是華人時代,或許有點誇張,但在荷里活的確泛起一片華裔電影熱。其實早在70多年前,就有一名華裔女星風糜荷里活、神采遍及全球,她就是首位躍上國際大銀幕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CarrieAnnInaba_1197748395.jpg]
有日、中、愛爾蘭血統的Carrie Ann Inaba出生夏威夷,曾經在日本和加州上大學,又從洛杉磯加大取得碩士學位。十幾歲時她在日本演藝界已經出名,她小麥色的皮膚和開朗的性格,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質,為她在主持界發展創下基礎。
她最近在「和明星共舞」(Dancing with Stars)電視實景秀中演出,2005年和2006年都曾獲「艾美獎」提名,她還將製作人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她給予亞裔演藝人員的忠告是,盡量多方面發揮才能,才能在好萊塢站穩。[/b][/color]
楊雅慧( Michelle Krusiec)在美國內華達州出生, 楊雅慧不是混血兒 她被她的 Aunt 和白人丈夫 Krusiec 先生收養。
「愛面子」之前,她主持過兩季探索頻道旅遊節目「世界嘉年華」,演過「急診室的春天」(ER)。 最近又在「ABC」的「Dirty Sexy Money」有出色表演,同時也演出一些喜劇。她給亞裔演藝人員的忠告是,多嘗試才能抓住機會。 [/b][/color]
楊雅慧:亞裔闖好萊塢 要多嘗試 世界日報 2007-12-09
她最近在「和明星共舞」(Dancing with Stars)電視實景秀中演出,2005年和2006年都曾獲「艾美獎」提名,她還將製作人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她給予亞裔演藝人員的忠告是,盡量多方面發揮才能,才能在好萊塢站穩。
以演出「愛面子」(Saving Face)出名的楊雅慧( Michelle Krusiec)從小就愛表演、跳舞,12歲被模特兒公司發掘,大學時在演講中碰到大導演奧利佛史東,才真正讓她躋身好萊塢。
「愛面子」之前,她主持過兩季探索頻道旅遊節目「世界嘉年華」,演過「急診室的春天」(ER)。 最近又在「ABC」的「Dirty Sexy Money」有出色表演,同時也演出一些喜劇。她給亞裔演藝人員的忠告是,多嘗試才能抓住機會。
韓裔演員Chil Kong在明年的新片「Crossing Over」以及West32nd中都有演出,作為跆拳道高手以及歌手,為他贏得不少演出機會。他表示,就像成龍和李連杰一樣,亞裔演員要想出頭,沒兩下拳腳功夫是很困難的,因為好萊塢一看到亞裔的面孔,就指望你能拳打腳踢。(本報記者何方)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7/12/16 03:57pm 第 1 次編輯]
世界日報 2007-12-09 「Far North」是根據英國女作家莎拉梅蘭(Sara Maitland)的短篇小說改編。故事說的是一對母女,母親因意外喪夫,帶著女兒到北極過與世隔絕的生活。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平靜。
可是有一天,一位英俊的青年突然來到此地,她愛上女兒的美貌以及母親的手藝,最後他決定帶著女兒離開,這引起母親的嫉妒和憤恨,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雖然楊紫瓊扮演的母親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但是楊雅慧扮演的女兒也可圈可點。今年夏天他們還一起前往義大利參加國際影展。 楊雅慧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拍片的經驗,她說,雖然北極的寒冷和艱苦是巨大的考驗,但是能看到絕美的極光,真是人生難得的經歷。她建議大家,有機會一生中一定欣賞一次極光的奇景。
楊雅慧把這個故事稱為「奇怪的三角戀愛故事」,不過由於她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無論是這種和媽媽爭男朋友的角色,還是「愛面子」中女同性戀的角色,都難不倒她,倒是北極的酷寒以及國語對她來說是項挑戰。
不過,楊雅慧雖然生活在東西方文化的交界處,對自己華裔背景還是滿認同的。她曾經創作單人喜劇「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講述華裔女孩在長大成人後,面對兩種文化差異產生的各種衝突。
她參與熱門電視劇集「Dirty Sexy Money」演出,已拍完的另外兩部電影「What Happens in Vegas」與「Henry Poole is Here」都在進行後期製作。(本報記者何方)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Yang_1197749021.jpg]
美國的熱門電視劇往往受到當前政治的影響,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的臨近,民主黨籍的女總統候選人喜萊莉的呼聲愈來愈高,這一季也將出現女總統在白宮主持大任。
有意思的是,女總統的內閣成員中也有一名女性,而且是由華裔演員楊帆擔任。這名女內閣成員雖然戲份不多,但每次白宮總統和三軍指揮一開會,她就必須在場,因此可以說是「重要的小角色」。
剛從德州搬家來洛杉磯的楊帆是「星媽」,她的女兒祿暢(Yvonne Lu)剛在NBC宣傳奧運的電視廣告中露面,為此還得到主流媒體的重視,成為好萊塢的小童星。楊帆表示,就是因為陪女兒拍片,被經紀人「發現」,推薦到「反恐24小時」劇組。
楊帆笑說,拍片經歷很有意思,雖然僅僅是一個小角色,但從試髮型、服裝到選用搭配的首飾,劇組成員都一絲不苟,她真正見識到好萊塢的專業風格。她說,最後選用的造型是將頭髮剪短、身穿做工精細的女式西裝外套和長褲,搭配牙白色的珍珠耳環 ,一副幹練的女總統內閣成員樣子。 雖然是陪著女兒來好萊塢闖天下,但楊帆自己也因為接觸好萊塢,除電視劇角色外還得到不少拍廣告機會,例如富國銀行、Tylenol止痛藥廣告等,她說,這算是陪女兒的意外收穫吧。(本報記者何方)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Chu_1203195727.jpg] 今年28歲的朱浩偉,2004年自南加大畢業後,就在洛杉磯好萊塢發展,目前在紐約為新片宣傳。
他從小在洛斯阿圖長大、就讀Pinewood私立學校,高中時就確立未來要走電影之路。選擇南加大主修電影是朱浩偉第一志願,在當大一新鮮人,就獲得伍迪艾倫錄影比賽獎(Ed Wood video contest)。
在南加大主修電影期間,也陸續榮獲專門鼓勵年輕演員、舞蹈家設立「Princess Grace基金會」之電影獎項 (Cary Grant Award)以及「 Jack Nicholson導演獎」(Jack Nicholson Directing Award)。此外,他在學期間所拍短片「Silent Beats」也在全美教育界用於教導族裔融合寓教片。在學期間,他製作了一部20分鐘、以舞蹈為主軸的電影「When the Kids Are Away」,影片獲得好萊塢的注意。
朱浩偉曾於2003年12月接受「洛杉磯雜誌」(Los Angeles)訪問,提到他的家庭生活時,指出與其他四位兄弟姊妹共同在洛斯阿圖長大的他,從小沉浸在美國電影與披頭四音樂中,參加音樂劇、劇場戲劇、芭蕾舞等表演,也學習樂器。他在受訪時說,母親來到美國時,一個英文字都不懂,但有孩子後,決定教育孩子融入美國文化,偉大且開明。
文中]提及父親朱鎮中15歲離家來到美國,從開設一家中國外賣餐廳開始,目前已是一家高級餐館,然而,儘管希望孩子能繼承衣缽,卻也給予相當自由空間發展。朱浩偉回憶說,一次家庭旅行中,父母給他一台相機,他就以兄弟姊妹當成演員,將旅程放入影像中。
朱浩偉這次擔導演重任、在好萊塢展露頭角,將許多新元素放進「舞出人生」電影中,運用不同角度,給予街舞新動能,鼓舞每位演員用生命跳舞,也讓觀眾從電影中感受到舞的喜悅。
-- 作者: rainbow
[UploadFile=WayneWang_1216078206.jpg]
【明報紐約訊】荷李活知名華裔導演王穎(Wayne Wang) 昨(10) 日接受了本報採訪﹐暢談他在荷李活執導電影和進行電影藝術探索的經歷與感受。王穎表示﹐華人導演進軍荷李活十分艱辛﹐但他鼓勵華裔「電影人」鍥而不捨﹐以自己的特色在荷李活打下一片天地。
-- 作者: rainbow [b][size=4]主流電視演出 亞太裔唯一未增 [/b][/size] 記者胡清揚 2008-12-03 [b][color=blue]亞太裔演員在2007至2008年度主流電視露臉的機會略增,但黃金時段節目還是沒有改善,亞太裔演員也是4大主流電視台黃金時段節目中唯一演出機會未增加的少數族裔。 [/b][/color] 多元族裔媒體聯盟(Multi-Ethnic Media Coalition)2日公布年度主流電視台族裔多元化報告,[b][color=purple]顯示包括亞太裔、西裔、印地安原住民在內的少數族裔演員,在ABC、CBS、NBC、FOX等4大主流電視台露臉的機會略有改善,但仍未達少數族裔人口所占比率。[u]以亞太裔演員演出機會為例,遠不及亞太裔在全美總人口所占的5%比率[/u]。 [/b][/color] ABC、CBS、NBC與FOX電視台2007至2008年度的多元化成績單介於B+至B-之間,比9年前聯盟首度展開調查時已改善甚多。 與上一年度相較,FOX電視台是唯一各方面都有改進的電視台,從B-進步至B+。CBS仍維持B+,NBC仍維持B。ABC則是唯一退步的電視台,由A-降至B+。 [b][color=blue]亞太裔公義中心主席暨亞太裔媒體聯盟主席楢崎(Karen K. Narasaki)指出,[u]14年前韓裔喜劇演員在主流電視台的All American Girl情境劇中飾演亞裔家庭成員,那是亞太裔家庭首次在主流電視台固定劇集中亮相。然而,由於主流電視台並未投資於亞太裔編劇與製作人,在可見未來美國黃金時段電視節目難見亞裔家庭身影[/u]。[/b][/color] [b][color=purple]楢崎指出,[u]本年度4大主流電視台的黃金時段共有35位亞太裔演員露臉,比上一年增加6人。但遺憾的是後繼無人,劉玉玲主演的「女人幫」(Cashmere Mafia)、參與演出的Dirty Sexy Money,以及韓裔朴琳達參與演出的Women's Murder Club,已確定下一季全都取消[/u]。[/b][/color] [b][color=blue]亞太裔本年度增加露臉機會最多的是ABC電視台的真人秀(Reality Program)[u],舞藝超群的Carrie Ann Inaba不僅擔任「與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的評審,更開闢自己的節目Dance Wars: Bruno vs. Carrie Ann,使得ABC真人秀的亞太裔露面率從2激增至37[/u]。[/b][/color] 本年度成績單也顯示FOX電視台在多元化雇用演員上所做的努力,它首創徵演員網站Casting Internet Site,也推出南加大電影系的越南裔電影工作人員計畫。
-- 作者: rainbow
華人漂好萊塢 一圓明星夢 記者何方
[b][color=blue]在多部好萊塢電影、電視作品中擔任臨時演員的副導演陳保爾,20多年前進入這行完全是偶然。當時有部片子的法庭聽證場面,需要很多華裔臨時演員,陳保爾太太當了一天薪資100多元的臨時演員,當時在餐館打工底薪加小費不過如此,當群眾演員可輕鬆愉快多了。他們夫婦從此發現了這分有趣的工作。
後來,陳保爾自己進入這行,才發現其實很多土生土長、喜歡好萊塢生活的華裔,都把好萊塢臨時演員當成養家糊口的職業。由於工會的關係,好萊塢整體工作環境不差。一般來說,工會演員超過8小時就按1倍半付,非工會演員8到12小時也按1倍半付,超過15小時就算1天24小時的工作量。如果劇組需要臨時演員自己出服裝,比如華裔的旗袍或燕尾服,從第2件開始,就由劇組支付10幾元服裝費;如果拍戲場景需要煙霧或噪音等,還會支付幾十元費用作為身體受損補償費用。這樣加起來,臨時演員1天工作的薪資就不少。還有咖啡、點心供應,有遮陽篷和帳篷休息。 [/b][/color]
從當臨時演員開始,陳保爾累積了相當經驗和豐富的人脈關係,逐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擔任選角副導演的工作,不僅在好萊塢站穩了腳,還在中、美電影交流中發揮了作用。陳保爾說,做臨時演員好玩又掙錢、還可交朋友,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陪女兒從休士頓闖蕩好萊塢的華裔群眾演員Grace楊,本職是房地產經紀,「好玩」、「陪女兒」是她來當臨時演員的目的。除了商業廣告外,她最近在熱門劇集「24小時」中演總統的內閣女成員,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是出現的鏡頭很多。一季下來,除了幾千元的薪資外,另有服裝、珠寶、化妝等補貼費數千元,讓她見識到好萊塢的專業水平。「24小時」中有一場戲是非洲恐怖主義分子劫持人質,又開槍又放煙霧,因為戲中有被「劫持」,受夠「洋罪」,所以拿到薪水單一看,就讓她樂翻了。
Grace並非工會演員,她拍攝的不少商業廣告只能按合同談好的價格付;她說,如果是工會演員,除拍廣告的費用外,每播出一次(on air)就有錢可拿,因此工會演員拍一支商業廣告,收入幾萬元是完全可能。 Grace還有一對夫妻朋友,兩人都做工會臨時演員,什麼戲都接,1個月下來有6、7千元收入,其他工作他們看不上眼。
做貸款經紀的Tina Chang則是在發現前期乳癌後,抱著「輕鬆一下」的態度加入臨時演員這一行。她表示,和一般外人想法不同,其實好萊塢除影、視作品外,大量的商業廣告,也帶來很多工作機會。
-- 作者: rainbow
[這篇文章最後由rainbow在 2009/08/01 11:48am 第 1 次編輯] [b][size=4]聖地牙哥加大華裔女生拍百部A片 [/b][/size] 然而,她們卻是美國色情文化領域中,極少的華裔人物。張麗每逢週末,就到洛杉磯的工作室拍攝成人電影,以她為主角的春宮片超過100部。而陳琳達在動漫大展中所簽名銷售的商品,正是自己的裸體艷照,三點畢露。
這兩位南加州美女的工作很難在風氣保守的華人社區獲得認同,也令她們長輩羞於開口。但同樣無可否認,她們是在合法自食其力,是在滿足社會一部分人的需求。她們只是在螢幕、書刊、照片展示胴體,表演性愛,與賣淫等「性服務」尚不能混為一談。
三年前張麗進大學開始,關於她的傳聞就不脛而走,主要源自與她一起畢業於鑽石吧高中同學帶來的耳語。但年輕人對張麗早已拍A片的傳聞不斷,但大人很少耳聞。連住在南加的張麗父親,也是在2007年聖誕節前夕,才在偶然機會中得悉女兒踏進這一行。當時已是她「下海」第三年。
這些與張麗有關的留言,內容不外是打聽她的真實身分、想知道誰是她的男朋友,或者稱讚她的美貌與氣質、詢問她進入這一行業的經過。臉皮厚一點的網友會直呼「想死我了」、「美女千萬別退學」,更肉麻者則說「好喜歡她的臀部」。間或還會有用中文寫的帖子,問張麗還會不會說「老家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