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GordonWu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製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b]一、漢字的演變[/b]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漢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津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 2O世紀8O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 春秋以後,由於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稍後,程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並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曹魏時,鍾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而且自東漢末年起,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b]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b]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製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b]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b]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佈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b]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b] 總之,漢字詞彙豐富,博大精深。它是中華幾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見微知著,中華民族以其勤勞和智慧不僅創造出悠久燦爛文明,而且推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為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作者: freelancer 兄是中國文化的有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