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國學普及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3)
--- 中國文化介紹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35)
---- [轉貼]龔自珍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58)


-- 作者: hehehaha
-- 發表時間: 2004/10/20 05:22am

龔自珍居士(西元1792∼1841年)
龔自珍,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自珍出生於一世代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和父親皆以進士第官至禮部,他的外祖父是清代知名的漢學家段玉裁。自珍從小就隨外祖父稟受文學訓詁之學,其讀書務在博覽。道光年間時,進士及第,也官至禮部。為官期間,因心繫世情,關心改良而得罪了當道,遂辭官南歸,並先後擔任了丹陽「雲陽書院」和杭州「紫陽書院」的講席。不久,以暴疾卒於書院。

龔自珍中年時開始學佛,他學佛的引進導師是彭際清的學生江沅。他自敘說:「江鐵君沅,是予學佛第一導師。」(《龔自珍全集》第五百二十三頁)魏源敘及自珍之學時,說他「晚年猶好西方之書,自謂造深微雲。」(《定盦文錄•序》這裡的「西方之書」就是指來自印度的佛教經典。自珍不僅好讀佛經,且自以為造詣「深微」。可見他對於自己的佛學修養是相當自負的。

自珍於佛教崇尚天台,反對禪宗。「狂禪辟盡禮天台」是他對佛教宗派的基本態度。他認為包括禪宗在內的其他佛教宗派都不出於天台宗之外。他特別推崇天台宗的「性具實相」說,認為即使一切佛出世,也莫之能易,而禪宗則「一無是處」。他認為禪宗發展到今天,表現為機鋒、公案、話頭、棒喝等狂禪形式是對佛教宗旨的違背,也失去了曹溪六祖開創禪宗時的面貌。他對此進行了激烈地抨擊,他說:「人之也有門,踐之也有途。譬彼登山,足無藉則何以為之階?手無捫則何以為之援?..莊論法語,尚懼不聰,焉有所謂機鋒者乎?名身句身,尚懼不明,焉有所謂參悟者乎?是非有檢束,焉有所謂一千七百則公案者乎?通塞視前途,焉有所謂者話頭者乎?慈和暖愛,焉有所謂棒喝者乎?(《龔自珍全1集》第三百八十四頁)以上對狂禪種種流弊的抨擊可謂切實有力,非赤誠佛子所能為。但對禪宗的固有特色一筆抹殺似又欠武斷。

自珍晚年對淨土佛教又懷有虔誠的信仰,為了超薦母親的亡魂,他與妻子一道「敬捨淨財」,助刊經疏,並希望藉此功德,將來命終以後和母親共登「蓮邦」。他還寫有《發心文》,發願稽首盡十方三世諸佛前,斷種種煩惱,以自己的清淨心,學經念佛,報答佛恩。他在四十歲時曾發願在八年之內,要念誦共有五十九字的《得生淨土陀羅尼》(即《往生咒》)四十九萬遍。為了能如期完成這一宏願,他晚年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不斷念誦,並特地設立了一個「記數簿」來記載進度,用心殷勤備至。

龔自珍在文學、哲學上的貢獻也很突出。在文學觀上,他主張「尊情」,即尊重情感。在哲學上提供個性自由,為當時的思想界開創了新風氣。
(史向前 編著)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