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風水地理概念研究】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2)
--- [轉貼]到底玄空學是否楊公之學呢?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42&topic=316)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7/04/29 09:06pm 第 2 次編輯]


<pre>

發信人: 緣生 2000-08-12 01:30:31
--------------------------------------------------------------------------------
玄空學一詞,少見於較古之風水典藏;
而楊公之學,猶在水法上落墨甚多...
唯今每多學玄空者而稱自己為楊公之後者眾!
...小弟提出此問,是想大家想想,我們所學的到底是什麼?
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
發信人: Oliver 2000-08-12 01:32:54
--------------------------------------------------------------------------------
玄空名出於元空,指以極星為應證元空者,其法更為上層,本來就是秘傳,但從各家學說中可發現一些影子,事實上在黃帝時就已經發展完備,青囊經中即有,但若非真傳人,不得其秘,而現所見的各家學說,由於自宋朝以後,幾經戰亂曆法皆亂,真傳者又因其法隱密而不傳,所傳之法盡皆倒亂,故現在只要看得到的經文註解都有問題,而若連青囊的基本演法都有問題,那玄空用法亦會有誤,蔣大鴻先師所註青囊可使讀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從其中可得,或得之而精研奇門者,玄空更明

--------------------------------------------------------------------------------
發信人: 緣生 2000-08-12 01:35:18
--------------------------------------------------------------------------------
Oliver 兄:
如是這樣,是否意味楊公之學說與玄空學有出入嗎?

--------------------------------------------------------------------------------
發信人: Oliver 2000-08-12 01:36:27
--------------------------------------------------------------------------------
現傳奇門都有問題,那玄空學會不會出問題呢?

--------------------------------------------------------------------------------
發信人: 緣生 2000-08-12 01:38:19
--------------------------------------------------------------------------------
Oliver 兄:
小弟對七政沒認識,
但想請教其實玄空之原理是否與七政天星有關?

--------------------------------------------------------------------------------
發信人: Oliver 2000-08-12 01:39:17
--------------------------------------------------------------------------------
當然有關係,地理學本源於此,青囊中篇已言

--------------------------------------------------------------------------------
發信人: 侯駿承 2000-08-12 01:41:13
--------------------------------------------------------------------------------
就我個人所知,楊公之學(三元地理)主要是龍門八局及三元水法,此應是屬於地理學之「體」,也就是空間觀念;而玄空之學應是屬於地理學之「用」,也就是時間觀念,因此其要則是在零正神之運用。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12 01:42:10
--------------------------------------------------------------------------------
  緣生兄,久未上網,一至貴站,熱鬧,辛苦了;丁某不知時間掌握得如何(短期內未有把握與緣生兄暢談學理),但響應回歸正題,所以……。
  玄空學是否楊公之學呢?丁某提供一個或無關此議題的讀書小發現,那就是楊曾蔣之書不見玄空而是元空,而個人早先看到玄空二字見於明末葉泰之書,而後章溫沈皆襲用之,如果蔣氏地理辨正是為葉氏而作(一己私見,沒有根據),那麼「元空」與「玄空」的運用,似乎也是判別楊曾蔣之學吧!不知真偽如何,純提供個人讀書的小小發現……。

--------------------------------------------------------------------------------
發信人: 緣生 2000-08-12 01:43:28
--------------------------------------------------------------------------------
丁兄:
兄所言實是有道理。
不過兄說:“如果蔣氏地理辨正是為葉氏而作”,可否說說您的見解呢?
而兄續說:“那麼「元空」與「玄空」的運用,似乎也是判別楊曾蔣之學吧!”
丁兄,如可以的話,亦可詳述一下啊...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12 01:55:54
--------------------------------------------------------------------------------
  曾公青囊序首句「先看金龍動不動」,蔣註言「俗註丑未辰戊四金惡煞為金龍者非」,葉本註「金龍者,四墓也,四墓內有亢鬼牛婁,故曰金龍」,類此暗喻之言,比對蔣之辨正與葉之相關註解,或可臆測。
  「元空」、「玄空」,語出青囊序「晉世景純傳此術,演經立出元空,朱雀發源生旺,一一講說開愚蒙」,目前所知明言元空為玄空者,葉泰之文(若還有更早之人,丁某寡聞);而後章溫沈氏繼之;而蔣氏尊古,仍以元空名之,近蔣之人也尊古,所以也在意「元空」、「玄空」之別如我,為何蔣氏要尊古而名之元空呢?不是尊古而已,其中有真義,大夥不妨來討論討論(本議題,丁某連載本人網站,盼緣生兄莫怪)。
  討論之前,丁某做一提示,楊曾唐時人,唐朝文體尚詩,做詩重對舉,於是青囊序此節,我們看得出一四句是敘述文句,那麼對舉當在二、三句,因此就第三句的「朱雀」是生旺方,很顯然地「元空」所以為出處之源,是與朱雀對舉;不知各位網友可知「朱雀」對舉為何?又如何變成元空呢(玄空是一知半解之名,非楊曾蔣之學)?

--------------------------------------------------------------------------------
發信人: Sam 2000-08-13 01:45:55
--------------------------------------------------------------------------------
據弟所知,元空實無別於玄空。蔣氐用玄乃為原稱,而元空之名,乃清朝時因帝號忌諱而改之-雍正一輩皆玄字頭也,章氐等故用元字代之。

--------------------------------------------------------------------------------
發信人: 文 2000-08-13 01:47:39
--------------------------------------------------------------------------------
對,我贊成你的說法。不過,玄字應該是避諱康熙玄燁。


</pre>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6pm

<pre>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13 04:48:56
--------------------------------------------------------------------------------
  哦∼我以為楊曾所以用元空之元,因楊曾兩祖師爺是唐朝人,所以避唐朝之諱例,蔣氏尊古禮所以延用……;至於章氏等人是否因清人而避清朝皇帝之名諱?觀丁某手中章氏直解,章解青囊序稱元空,至青囊奧語而後便言玄空,而溫氏續解則只用玄空,所以我將章溫沈一脈之學歸為玄空學而非楊曾蔣相傳的元空學。
  十七史商榷卷六十八「避諱之例,南史已極糾紛,北史尤甚…又有因人名犯諱改稱其字者…又有二字犯諱去一字者…又有不改其字而直稱為諱者…又有以一字而改為二字者…」;同書卷七十「考前史,馬班於漢紀,惟高帝書字而無諱,餘則諱與字皆不書,馬班漢臣故也…」。
  是避諱之例,其來甚遠,考地學自唐朝楊曾而後大顯,故避諱例當依唐之諱例,於是元空之元是避玄宗之諱而用元字代玄字(元為代字、玄是正字),相信大夥應無異議,那麼把元空之元改為正字之玄字,丁某何以會說「空是一知半解之名,非楊曾蔣之學」?
  原因是唐諱例除元字代玄外,還有……;我們再看十七史商榷卷七十一言唐之諱例言「舊書於武后紀,凡諸武如攸暨、攸寧、三思、承嗣、懿宗、延秀之類,多不書姓;其意若以革唐命改國號周,則武為國姓,故不書姓以紀實也」。是唐人於武字不書,所以武字空也。
  於是青囊序言「演經立義出元空,朱雀發源生旺氣」,元空之名,雖不見經傳,但朱雀二字非常明確,以唐詩對舉的方式來看,朱雀對舉則是玄武。楊曾二公皆唐時人、仕於僖宗,是仕大夫,言玄武時,當然要避玄宗與武后之名諱,因此依唐朝諱例,以元字為玄字、武字不書便是空字代之,便產生了不見經傳的「元空」之名。
  現在我們還原青囊序原文則是「演經立義出玄武,朱雀發源生旺氣」,玄武與朱雀對舉,皆方位名,故「晉世景純傳此術」,此術便是堪輿學,因為此術從玄武一方開始而與朱雀九方對待結束,因為其中的真義需要「一一講說開愚蒙」。這樣子解說文義,是不是很清楚呢?所以我說言玄空者非楊曾之學,原因便在元空兩字為玄武兩字的代名,只改元為玄而不將空字改回武字,是一知半解的認知,當然不會是楊曾蔣一脈相傳的學問嘍∼
  記否?前說蔣大鴻所以用元空兩字,除了尊古之外,還有真義在其中,如果大夥知道這真義是什麼嗎?青囊諸經便不再有謎語,而可以如丁某以往在網路標謗:真的學問當如「易道自然,沒有半點人為假造的特例」,字字句句都能合理解釋與理解。
</pre>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7pm


<pre>
--------------------------------------------------------------------------------
發信人: 文 2000-08-18 17:34:23
--------------------------------------------------------------------------------
丁兄,
小弟只是初學者,如有得罪,請不要見怪。 我只是有點好奇而己。如說避諱,我想應該是避姓及名。如丁兄之例,武字以空位代之,並沒有以空字代替武字。
再者,考說楊曾二人是玄宗時期人仕(有沒有做官則未知) 武氏是叛唐朝之人,應不用避諱。更進一步的話,玄宗的稱謂是後人道封的(康熙不知自己是聖祖,李世民亦不會說太宗皇帝)因此當朝人怎避明皇玄宗稱號呢。至於元空及玄空的分別,則請丁兄指教了。
</pre>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8pm

<pre>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18 20:13:43
--------------------------------------------------------------------------------
  文兄,學術研究,無所謂得罪不得罪,倒是我因故少上網而至回應太慢,還請你見諒才是。
  前引避諱之說,十七史商榷已說明避諱制度至「南史已極糾紛」,而後之隨唐如何?更甚於南北朝,何以得知呢?《日知錄•二名不偏諱》言「通典又言,太宗時二名不相連者並不諱,至玄宗始諱之」此是說,如名之兩字分開用時,玄宗以前並不忌諱,而從玄宗開始,只要同字單用也要忌諱。
  所以避諱之制至此,流弊甚者,連同音之字也要忌諱,《日知錄•嫌名》言「玄宗御刪定禮記月令,野雞入大水為蜃,曰野雞始雉,以與治同音也」,連士大夫之名諱也要忌,又如同篇言「唐自中葉以後,即士大大亦諱嫌」,於是避諱之制已造成無所不可能的變化了。
  考說楊曾二人是玄宗時期人仕,此說恐誤,宋國師吳景鸞之奏疏言「僖宗末,黃巢犯闕贛水,曾求己與其師楊益…」,而沈氏抉要亦引「贛州府志,楊籌松,竇州人,僖宗朝,掌靈台地理事,官至金光祿大夫」,可知楊曾兩公仕於僖宗而非玄宗。
  武氏雖是叛唐之人,然前篇所引之「舊書」,指得是舊唐書,唐有新舊兩部正史,而舊唐書之史評,嚴謹與翔實更甚於新唐書,所以武氏於還政於唐後,唐人並不如小說家者那般說武氏,我們看通典的記載「睿宗廢崇恩廟,開元四年改題則天神主,云則天皇后武氏」,崇恩廟,武后因建周而立之武氏祖廟,此處所謂廢是廢其祖廟之名、改名為則天神主而回歸唐之體制,並非如一般叛將要滅九族的結果,所以武氏之諱於舊唐書之記載當無可議。
  至於舊書言「不書姓」,是不是成為空格而令後人把空格用空字代替;或是武字以為曌字來代替而造成魯魚亥豕、傳寫之誤,則未可知?可惜,丁某手中史料不足,所以引証或有不足之嫌,不過大家如果因此而興起考古風以求証五術真理,這未嘗不是後來人之福氣。
  另,若玄宗之謚號,確實是後人封的,但這後人是其子孫追謚之辭,所以楊曾僖宗時人(僖宗距玄宗,其中約差12位皇帝),避玄宗與武氏之諱,也合當時之制。
  其實,大夥可以回歸原青囊序文,引朱雀文,若要合唐詩對舉之實時,元空非玄武,還有什麼可成對句呢?畢竟目前曾公原文言元空,只有朱雀一辭可據以考証。你們說是否?
  至於元空跟玄空的差別,那就在那句「演經立義出元空」,不過先賣個關子,我們先來看看民初【堪輿闢謬傳真】如何教大家怎麼分辨蔣氏之學,其言云「蓋判斷注蔣諸家之法合否?以挨星判之;其挨星合否?以三事判之即明也」那三事呢?我們看他怎麼說呢?其言曰:「
姜氏謂挨星須將九星一一挨去,如注家硬排坤壬乙為巨門即非。
  丁按:此言坤壬乙三方其實並不止是巨門而已,強迫規定為巨門,當然不是挨星訣嘍∼
姜氏謂奧語坤壬乙為巨門,隱含挨星口訣,如註家以九星順排,不能合於坤壬乙等位次者,亦非。
  丁按:此言說各位可用自己的挨星訣來排排看,如果不能使坤壬乙所以盡合巨門之合理解釋者,也是種錯誤的挨星訣。
姜氏謂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此中又含有合而不盡合,不盡合而又能略含之意;蓋奧語坤壬乙二句原為三合位次,其下巽辰亥二句則不純為三合之位次,故以順序之九星盡合其位次,萬不可能也;若不循九星順序,硬排坤壬乙於巨門等星者,自謂盡合其法,實盡人可能,一無價值之可言也,如此者亦非」。
  丁按:也就是說,後人因此節而有許多「偽」挨星口訣的出現,如以替卦補強之法強迫規定之挨星訣,某人可以,其他人也可以,那麼挨星豈有真傳呢?
  所以大家如果用心於「演經立義出元空」這句話,奧語之「坤壬乙」訣,不需補強他法,也能「完全」盡合經文與姜垚之註義,這就是丁某在網上一直呼籲:真理如「易道自然,沒有半點人為偽造的特例」的求真標準。(近日不常上網,多說一些,大夥莫嫌丁某囉嗦)。

</pre>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9pm

<pre>
--------------------------------------------------------------------------------
發信人: 緣生 http://www.yuensang.com 2000-08-23 02:55:37
--------------------------------------------------------------------------------
丁兄:
這是網友文的意見:
“丁兄,多謝指教,聽了你的話,明白多了。謝謝。文” ^^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24 15:48:47
--------------------------------------------------------------------------------
  謝謝緣生兄代回貼文兄之回應於本人網站。
  文兄,不必客氣,一點文抄功夫而已,不過其中確實有些內容是值得堪輿後學的我們所當注意及省思的,如「演經立義出元空」,元空是玄武之代名,那麼「坤壬乙」一節之文,姜垚指出「奧語首揭此章,乃挨星大卦之條例」,挨星大卦之條例指得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姜垚說得明白,但後來註家卻解釋得錯誤極大,所以這一節經文及姜垚之註,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慎學的所在。舉例來說好了:
  如沈氏《抉要》以「獨家」秘笈《從師隨筆》點明這是挨星訣,後人因為不得此訣,所以「聚訟紛紛、莫衷一是」,於是在「考其起則姜氏未言其奧」下,所以要由《抉要》來公布出蔣大鴻獨傳姜垚的挨星訣等等云爾。
  我們先來看沈氏「獨家」秘笈《從師隨筆》如何說此節呢?
戊辰年,杜陵夫子又遊越,余又詢之,師曰「兼則宜用坤壬乙訣,不兼、下卦可耳」,余始恍然。自後,余從事奧語,開山有斧矣,惟奧語僅言十二山,且非字字可以起星,其他十二山總未能得其口訣。
  時我師將葬親於餘姚,無資購地,余以二千金報之,使者歸授余以子癸並甲申口訣二十八句,乃知子癸甲申貪、卯乙未坤壬巨、辰戌乾亥巽巳武、酉辛丑艮丙破、午丁寅庚弼,來書諄諄告戒謂秘中之秘,惟子可以知之,慎勿洩漏一二也。余得此訣後,乃註奧語。
  由此篇描述蔣氏諄諄告戒謂這二十八句(字)口訣乃「秘中之秘,惟子(姜垚)可以知之」,這時,沈氏因有此獨家秘笈而得秘中秘,彷彿是最有資格談此訣的?於是我們來看看這口訣是如何秘中秘的?
  張心言的《地理辨正疏》「一名補水神圖…訣曰:貪狼子癸與甲申,壬卯未坤乙巨門,四六宮中皆武曲,酉辛丑艮丙破軍,寅午庚丁四位上,右弼之星次第臨…」。
  又《地理錄要》引《蕉窗問答條註》言挨星訣「子癸並甲申,貪狼一路行;壬卯乙未坤,五位為巨門;乾亥辰巽已,連戌武曲名;酉辛丑艮丙,天星說破軍;寅午庚丁上,右弼四星臨…」
  大夥看了這兩段挨星訣,比之沈氏獨得秘笈中的秘中秘如何呢?而上述兩元空大家又是如何看此訣呢?然後我們再想一想前篇【地理闢謬傳貞】所言的三事、看一看姜垚的註,似乎又有很大空間可供我們學習與思考的(歡迎大夥一同了解與共同討論)。

</pre>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4/29 09:09pm

<pre>
--------------------------------------------------------------------------------
發信人: 丁長青 2000-08-28 01:12:14
--------------------------------------------------------------------------------
  很顯然地,這議題又要唱獨角戲了,很可惜還未導引到「演經立義出元空」的挨星訣,就……,沒關係,丁某再做文抄公抄一點坤壬乙訣的相關文章吧。
  上回提至兩挨星歌訣,其實與沈氏獨家秘笈的挨星訣是完全一樣,只不過前述兩作者的文筆比沈氏獨家秘笈的作者要好得多而已。
  如果大夥有看張心言的《地理辨正疏》的話,便可知其言出自張心言書的卷末三元偽法中,而《地理錄要》引《蕉窗問答條註》的挨星訣,其全文如下:「子癸並甲申,貪狼一路行;壬卯乙未坤,五位為巨門;乾亥辰巽已,連戌武曲名;酉辛丑艮丙,天星說破軍;寅午庚丁上,右弼四星臨;本山星作主,審向逐爻行;廉貞歸五位,諸星順逆輪;吉凶隨時轉,貪輔不同論;更有先賢訣,空位忌流神;審向飛臨丙,水口不宜丁;運替星不吉,禍起至滅門;運來星更合,百福又千禎;衰旺多憑水,權衡也在星;水兼星共斷,妙用許通靈」。
  相信這篇挨星歌訣,玄空家相信都在一本自題《天下第一地理書》中看到,很可惜作者博學並不傳實,於是只說「有人說此訣不是玄空真傳。其實這是真傳」來迴避此訣的問題而未認真討論,所以我們可以再從《地理錄要》于楷所以引這些挨星訣的原因與言論,細心審思,或許在堪輿學習上又會有一些不同的認知。
《辨挨星之非》 蘭林于楷
  立說必有奧義,然後足以信今而傳後,若挨星之說以九星挨配九宮,其說不經,全屬杜撰,不足為法。
  夫北斗七星昏建所指,定時成歲,傳自上古,今忽增為九,若以紫微宮統論,何止數百?若止增輔弼二星,又曰隱而不現,既曰不現,有何足據?故昭代叢書天官考,以為星曆家好奇之論,一不可信也。
  一白水至九紫火,飛佈九宮,即載九履一之旨,今一白水而又曰貪狼木、五黃土而又曰廉貞火,同處一宮而五行錯亂,從彼乎?從此乎?二不可信也。
  一卦管三山,八卦管二十四山,此一定之位也,其中甲庚丙壬雖屬陽,總歸四正之卦,不過照十二地支一稍讓半字以清其界,而必曰全體紅字拽入四維、犯出卦之病,三不可信也。
  丙向不宜丁捉,清陰陽之脈,固為有理,而又曰山向是陽星、水之來去要陰星,則丙向必宜丁,自相矛盾,四不可信也。
  夫北斗至尊居中央而運四方,曰帝車者,以其全體旋轉象車之形也,杓之所指,全斗之精神寓焉,是以能化諸煞,若四方排列各守一宮,失中臨御之體,何以斡旋元氣?且有本身魁衡諸星而後可其所向,若杓星獨處一宮,其光芒四射,無所不指矣,五不可信也。
  夫兩儀、四象、八卦、九星河洛中推明先天、後天之體用,理天以龍馬神龜洩其機。上古聖人則之、中古聖人推衍之,後人無可以私意變更,何以同一廉貞或配五行、或配八卦?以貪狼既屬一白水而又曰貪木?廉貞既屬五黃土而又曰廉貞火?二三其說,無怪後人天父地母、變貪化巨、異論日出!
  若曰九星隨元運為吉凶,失令則貪巨武有時而凶,乘旺則破祿廉文亦有時而吉,則但言元運可也。何必附此挨星為贅疣乎?若曰可以增吉減凶,則復驗諸扦,失運則挨吉仍凶,毫無應驗。
且斗為帝車運乎四時,從古聖人憑斗樞以明時,故建寅建丑建子三代相沿,惟有天樞第一星而後知杓之旋轉,如太極之於四象,有太極然後可分東西南北,不然則東家之西即西家之東矣;惟斗亦然,無本身何所據而定為指丑、指寅、指子耶?
  愚見:莫若仍從斗柄所指、諸煞潛藏之說以為選擇家之要旨,則理真義切,斯為不易之正論。蓋指雖一方而全斗之精神所聚,故能諸煞潛消最為上吉。然某時指某方,終從時起見,故尤為選時上之要旨。
  至一卦三山,陽順陰逆四十八局,本屬分卦中捉脈乘氣之法,不必又將九星挨入立論可也。故蔣公亦曰「作者須知八卦三元來情真偽,則九星亦可略也,恐意見亦有不合處,特不明斥其非。但挨星之說起自楊救貧,久為元空家之秘訣,故仍存其說附以管見,俟後之深明其理者考焉。
  丁某以為其言中有理,所以再做文抄公以供同好參考。

</pre>


-- 作者: 同志
-- 發表時間: 2007/04/30 01:59pm

理不辨不清..诸位学识渊博.学习了!!!


-- 作者: 借風
-- 發表時間: 2007/05/02 09:50pm

站長發這舊緣網之貼文,看來格外親切。丁某是小弟佩服的前輩之一,他的認真和敢言,值得推崇。

我想先講個簡單的故事:
1752年,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 Benjamin Franklin 的紳士,把風箏放上天,將一種“氣”由雷電云中導入一把鑰匙在傳到處於玻璃瓶中的兩片金屬箔片。他的實驗,不只很實在的證明了“電氣流”的存在,更證明了他稱為“正”與“負”的分流。
自他的發現與實驗后,“電流”的發明、發掘,更是大放異彩。Volta,Ampere, Faraday, Ohm 到後來的 Edison, Siemens, Bell, Kevin 都是響當當的大師。 更重要的是,到後來,研究“電”的分支更多,主要可分大電流,電子,原子,到今天的“納米流”。
結果,2006年,有人盜墓,意外挖掘出 Benjamin Franklin 的古墳,他BF 竟然奇跡般的復活了。可是他卻不快樂,因爲他看到科學報章,整日在辯駁 Benjamin Franklin 是那一派?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借風[/i] 在 [i]2007年05月02日 10:28pm[/i] 時新增 -=-=-=-=-[/b][/color]
昨天,小弟正想發一題“楊公是否三合派”,真巧,站長發此文。
因爲近日發現,許多清代三合文章皆稱楊公絕學。


-- 作者: 借風
-- 發表時間: 2007/05/02 10:25pm

也許有人會問,這無聊的故事與風水學何幹?假設十八世紀,許多電學記載被宮廷封殺。如果今天有人要從二十世紀的電學斑駁的論文,去判別真假,或尋根,根本是不可能的。

風水學派的辯駁,前幾年格外激烈,近兩年似乎較沉寂,但各派依然故我,無甚交流。當然有許多派別都稱自己為嫡傳弟子,有最真的口訣。其實,真的找齊大家來開大會,也不會有結果,因爲大家都忙與攻擊對方的某一論點,而無法整合大要。越辯越激烈,因爲沒有人是全對,但卻因爲一個錯誤而被完全否定。更何況,大家都隱藏“真訣”,用口罷了。[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借風[/i] 在 [i]2007年05月02日 11:00pm[/i] 時新增 -=-=-=-=-[/b][/color]
現今的辯論最大的弊病,依小弟愚見,就是大家都假設,郭公到楊公到曾廖公的學理是早已完整無缺,沒有演化。有如有人以爲 Benjamin Franklin 已經發明關於電的一切,而忽略電學的演化。當然其大道已定,但其德卻可能隨時代慢慢演化。


-- 作者: 小樓
-- 發表時間: 2007/05/13 11:38pm

古藉!!說實在的只有當事人復活才能將「原意」重現
「飛星」仍因沈公才有的!
而「飛星」確是「挨星」中的一法!以坐和向首卦挨星為主的用法
說到坤壬乙訣如真要宗蔣氏確實就是挨星法
答案往往很簡單!


-- 作者: kmzwq007
-- 發表時間: 2007/06/19 06:2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借風[/u]在 [i]2007/05/02 10:25pm[/i] 發表的內容:[/b]
現今的辯論最大的弊病,依小弟愚見,就是大家都假設,郭公到楊公到曾廖公的學理是早已完整無缺,沒有演化。有如有人以爲 Benjamin Franklin 已經發明關於電的一切,而忽略電學的演化。當然其大道已定,但其德卻可能隨時代慢慢演化。
[/quote]

:em06: 高見!

我也說一個我中學時一位老師講的故事:

老師父教徒弟,為怕以後“教識徒弟冇師父”,就留了一手絕活不教,只教了九成。當然,他一定對徒弟說已傾囊相授。以後徒弟也成了師父,授徒時也留了一手,只教了九成...

蔣大鴻如不是要葬親,如不是姜垚又剛好有錢人,不知那真訣會否隨蔣地仙仙去?


-- 作者: 借風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1:3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kmzwq007[/u]在 [i]2007/06/19 06:27pm[/i] 發表的內容:[/b]
蔣大鴻如不是要葬親,如不是姜垚又剛好有錢人,不知那真訣會否隨蔣地仙仙去?[/quote]
其實蔣公講得最多。我看過幾個清朝到民初的前輩手冊都講蔣公寫已經披肝瀝膽。
玄空要先求大義,莫拘一訣。

PS. 此題,討論甚廣,有空再續楊公之學。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6:0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kmzwq007[/u]在 [i]2007/06/19 06:27pm[/i] 發表的內容:[/b]
 高見!
我也說一個我中學時一位老師講的故事:
老師父教徒弟,為怕以後“教識徒弟冇師父”,就留了一手絕活不教,只教了九成。當然,他一定對徒弟說已傾囊相授。以後徒弟也成了師父,授徒時也留了一手,只教了 ...
[/quote]

真正的大師不是這樣的!

而且道聽之說不可拘。


-- 作者: 人間道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7:4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kmzwq007[/u]在 [i]2007/06/19 06:27pm[/i] 發表的內容:[/b]
 高見!
我也說一個我中學時一位老師講的故事:
老師父教徒弟,為怕以後“教識徒弟冇師父”,就留了一手絕活不教,只教了九成。當然,他一定對徒弟說已傾囊相授。以後徒弟也成了師父,授徒時也留了一手,只教了 ...
[/quote]

如果那個師父無料,留一手有甚麼用,徒弟過幾年吸收多些經驗,認真研究,那一成恐怕也能悟得出來,更可能青出於藍呢。

反之,如師父有料又何需留一手,所謂教學相長,師父也一直在提升,何況學問不是靠復古,而是在不斷發展之下才有生命力。

至於師父不教的原因很多,如:
弟子根基紮不穩,無法教,因為教了也學不會,說了等於沒說;
弟子器淺易盈,識少少就以為曉飛,教了也聽不進去,是為智障;
弟子太笨學不來,只能因材施教;
弟子不努力,即使全教了也似懂非懂;
弟子以為沒教,其實全教了,無法教的是變通和經驗;
弟子以為師父收埋,實情心法只能心傳,無一定功力還真領悟不過來,沒辦法;
弟子心術不正,教了怕作孽;
弟子不懂尊師,教了激心,那為甚麼要教;
弟子是無間道,當然不教;
弟子無錢教學費,師父要搵食,想教也沒時間教...

我不是師父,連當個弟子也當不來,所以也只能想到這十不教^^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7:5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人間道[/u]在 [i]2007/06/20 07:46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那個師父無料,留一手有甚麼用,徒弟過幾年吸收多些經驗,認真研究,那一成恐怕也能悟得出來,更可能青出於藍呢。
反之,如師父有料又何需留一手,所謂教學相長,師父也一直在提升,何況學問不是靠復古,而 ...
[/quote]
:em06:  :em06:  :em06:  :em06:  :em06:


-- 作者: gratia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8:1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人間道[/u]在 [i]2007/06/20 07:46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那個師父無料,留一手有甚麼用,徒弟過幾年吸收多些經驗,認真研究,那一成恐怕也能悟得出來,更可能青出於藍呢。

反之,如師父有料又何需留一手,所謂教學相長,師父也一直在提升,何況學問不是靠復古 ...
[/quote]
寫得真好.小弟遠在加拿大.
請教:
"弟子是無間道,當然不教"
請問"人間道",
什麼是"無間道"?
我相信那是一部日本電影,
但是隱藏的意思是什麼?
謝謝。


-- 作者: mccann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9:01pm

無間道,是香港的電影名字,是講「臥底」的。

而無間道,是梵語 ānantarya-mārga,巴利語 ānantarika-magga。
指開始斷除所應斷除之煩惱,而不為煩惱所障礙之修行,由此可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
又作無礙道。四道之一。乃正斷除煩惱之位,生起於加行道之後,而在解脫道之前。
凡煩惱皆於無間道斷除之,於見道十五心中,八忍皆屬於無間道。

其實香港的電影無間道,是用錯了典故。
可見香港的電影的中文水平,……差劣!


-- 作者: 人間道
-- 發表時間: 2007/06/20 09:0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gratia[/u]在 [i]2007/06/20 08:19pm[/i] 發表的內容:[/b]
寫得真好.小弟遠在加拿大.
請教:
"弟子是無間道,當然不教"
請問"人間道",
...
[/quote]

哈哈.......無間道...就是臥底,行家偷料也。


-- 作者: gratia
-- 發表時間: 2007/06/21 08:45pm

謝謝   Ann 的解說.
也謝謝  " 人間道".
我查過:
「增訂佛教常用辭彙」.
果然如是.
受教了
謝謝大家幫忙.


-- 作者: kmzwq007
-- 發表時間: 2007/06/22 01:5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緣生[/u]在 [i]2007/06/20 06:03pm[/i] 發表的內容:[/b]
真正的大師不是這樣的!
而且道聽之說不可拘。
[/quote]

故事只是我中學時化學科老師的一個比喻。

我仍是認為:大師不見得心胸就會很寬闊的。就正如大學教授不見得道德高尚一樣。(當然這裡牽涉到怎樣定義“真正的大師”,我想這應是個另一層面的問題。)

沖撞之處,莫怪! :em61:


-- 作者: kmzwq007
-- 發表時間: 2007/06/22 08:4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人間道[/u]在 [i]2007/06/20 07:46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那個師父無料,留一手有甚麼用,徒弟過幾年吸收多些經驗,認真研究,那一成恐怕也難悟得出來,那有可能青出於藍呢。
[/quote]

如果師父無料,徒弟能學到什麼呢?如何可悟至青出於藍呢?


[quote]
至於師父不教的原因很多,如:
弟子根基紮不穩,無法教,因為教了也學不會,說了等於沒說;
[/quote]

這是師父的問題而不是弟子的問題。如何施教,施教的進度,是由師父主導而不是由弟子決定。總不成在小學一年級就安排要教學生代數,然後又怪學生“根基紮不穩,無法教,因為教了也學不會,說了等於沒說”,於是上課時什麼都不用教了。

根基穩不穩,就師父一錘定音。遇上個好師父還好,遇上個藏私的師父,你就等著跟他虛耗光陰吧。這是不想教的最好借口。


[quote]
弟子器淺易盈,識少少就以為曉飛,教了也聽不進去,是為智障;
[/quote]

同意。但總是有教過,才會發現。

[quote]
弟子太笨學不來,只能因材施教;
[/quote]

同意,這點是大師都沒有辦法的事。

[quote]
弟子不努力,即使全教了也似懂非懂;
[/quote]

師父已經教了,不是沒教,也不是不教。

[quote]
弟子以為沒教,其實全教了,無法教的是變通和經驗;
[/quote]

大部分同意 (但經驗應在某個程度上是可以傳授的)。

[quote]
弟子以為師父收埋,實情心法只能心傳,無一定功力還真領悟不過來,沒辦法;
[/quote]

這一點也勉強同意。

[quote]
弟子心術不正,教了怕作孽;
[/quote]

收弟子前不知要不要先簽個合同,學會了之後不能心術不正?
什麼叫心術不正呢?想多賺兩個錢之餘順便幫幫人,是不是心術不正呢?還是幫人之餘順便多賺兩個錢也算是心術不正呢?
弟子之心術不正,不知道是教之前發現的,還是教了之後發現的呢?
收弟子之前不知道要不要算一算弟子的命,看他會不會心術不正,順便向弟子顯顯功夫:你師父我是很有“料”到的!
弟子心術不正,不知師父有沒有責任呢?

[quote]
弟子不懂尊師,教了激心,那為甚麼要教;
[/quote]

難怪現時那麼多中學教師讓問題學生自生自滅了,“死咗冇眼屎乾淨盲”!不過如果有收學費又唔教,不知算不算欺騙顧客?欺騙顧客算不算心術不正呢?

[quote]
弟子是無間道,當然不教;
[/quote]

怎樣才算是無間道?現時有那個學風水的不到處拜師,直到找到一個真正的好老師為止。之前跟過另一風水老師的就不能再拜師了嗎?
弟子學會了之後,知識是他的,在他腦袋內,要怎樣用已是他的事了。如果他要收學生,算不算出賣了老師呢?
如果有同行或其他名師派人卧底,是否應這樣想:証明這個師父很“有料到”。
我覺得只有學成後,拒不承認是從師父處學來,且反過來詆譭師父才能算是一條是死罪。

[quote]
弟子無錢教學費,師父要搵食,想教也沒時間教...
[/quote]

我想,一個好的風水師,應該可以有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的能力吧?不過這個理由可以接受。無錢收不想教,天經地義,孔子都要收十條束脩啦。聖人都要吃飯,何況一般人。(尚可以教育弟子:凡事都是要有代價的。但不知那些在貧困山區教育小孩的老師是那一種人呢?)


[quote]
如果那個師父無料,留一手有甚麼用,徒弟過幾年吸收多些經驗,認真研究,那一成恐怕也能悟得出來,更可能青出於藍呢。
[/quote]

如果師父無料,徒弟能學到什麼呢?如何可悟至青出於藍呢?


以上實無意沖撞。這些理由都是我們從小就聽習慣了的觀念,由此我反思中國文化的傳承方式和教育方法,其至是一些文化觀念和價值觀。

吾豈好辯哉!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7/06/22 10:22am

[這篇文章最後由supralex在 2007/06/22 10:31am 第 1 次編輯]

;yi4;

[b]山水蒙[/b]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b]術數學習的次第[/b]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133&topic=12&show=0

很值得令後學反思的題目。 :em06:


-- 作者: kmzwq007
-- 發表時間: 2007/06/22 09:3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supralex[/u]在 [i]2007/06/22 10:22am[/i] 發表的內容:[/b]
;yi4;
山水蒙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術數學習的次第
...
[/quote]

領教。  :em21: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