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風水地理概念研究】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2)
--- 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42&topic=505)


-- 作者: 法界
-- 發表時間: 2008/09/07 06:4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緣生在 2008/09/07 07:38pm 第 2 次編輯]


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为什么在中医界这么注重传承?这是因为通过这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中医走过的路,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医这门学问不是简单的学问,或者说这门学问跟现代科技、现代医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一些根本的差异。在《内经》里面,“医”并不作“医术”讲,而把她作“医道”来讲,“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医”当作“道”来看,那么在她的传承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跟现代科技不同的地方。中医的“道”怎么去衡量?中医的境界怎么去衡量?

  孔子在《系辞》中有这么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什么?器是什么?器可以比喻为我们今天讲的技法,一门具体的技术。而“道”是什么?“道”也就是心法。技法是可以用一定的形式来传播的,比如书面的形式,或者用很现代的方法,如多媒体和其他的技法展示出来,并且流传下去。而心法往往需要口传心授。我自己从师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我大学5年学习中医非常刻苦,成绩非常好,但是毕业以后,一到临床就感觉心中没有数,对中医这门学问感到非常彷徨。正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位师父李阳波先生,他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启示和教益,在临证的时候心里面也才稍稍有了点数。不幸的是李阳波先生在1991年去世了。师父去世以后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总感觉自己在临床或在做学问中碰到的疑惑没有人指点。

  后来我又有幸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他使我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现行中医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没有办法纠正,比如外语的问题,本科要过四级,研究生要过六级,对于一个外语天赋不太高的学生,单是一门外语就够受了,还谈什么中医的学习?而外语即便学好了,对于一个不打算出国或是没有多少对外交流机会的中医师,这样一门起早贪黑甚至是要提心吊胆才能过关的东西,对他一生的学业又会有多少帮助呢?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反对贪污浪费,对于人生而言,最浪费不起的就莫过于时间了。耳闻目睹的这些事,使自己对中医的前途丧失了信心,思考着如何“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就在此时我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我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从邓老那里我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很多可为的事情他老人家必定为之,而一些明知难为的事情,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这个鼓舞是莫大的,使我从以前那种狭小的格局中突破出来,愿意为中医事业尽我一切能尽的力量。

                           

  在临床上,过去由于自己的所学所见非常有限,尤其对于急危病的治疗自己没有多少经历。大家知道,在现行的医院体制里,每当有急危病人,都是送到西医那里抢救,即便不送西医,也是采用西医的方法来救治,中医在这个时候大多只能作为旁观者。由于没有经历,就很自然地产生了错觉,认为发生了急危的病症确实是应该交给西医,而中医则只能在度过了这个危急关头以后方才介入,也就是老百姓讲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心里面对中医的信心从根本上说还是欠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急危病人你治不了,你再怎么说都是空的,这也是非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我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我以前的陋见,坚定了我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最近这些年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会议,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对老中医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的感受是:要想真正从老中医身上继承到中医的法脉,要想真正进入到中医的道里面来,不放下“自我”是不行的。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这一代跟老中医不同了,我们拥有很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拥有现代的各种条件,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

  现代丰富的科学技术有没有好处呢?有没有帮助呢?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拥有现代科技是一个优势,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太多的这些东西又会成为你把握传统的障碍。

                           

  我的第一位师父在开始学医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是一位搞妇科的西医,母亲跟他说:“你要想真正学中医,那我要给你一个规定:十年之内你不能够看西医的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学中医,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学。”我的师父遵从了母亲的教导,他是在十年以后,在对中医的见地非常稳固了以后,他才去看现代医学的书。所以如果我们不正确地看待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误认为我们比老中医强,就有可能犯错误。《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一段话:“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意思是看不见东西的人,听力特别好,而听不见东西的人,视力特别好,这些都在强调专一的重要性。对于中医这样一门学问,在某一个阶段里,专一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像中医这样一门古老的学科,处在当今时代,缺少一些因素和条件是很自然的,所以可以说现在学中医,要比从前困难得多。因此,我们现在更应珍视仅存的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资源。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8/09/09 00:44pm


轉貼筆者一些文稿給大家參考:

[分享]從師之要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133&topic=11&show=25

[分享]從師之要【二】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133&topic=36&show=0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8/09/10 10:11am

師緣,不易得。

惜緣更是習術之重點之一。

然而物以類聚,能否得到明師的教導,

後學亦要努力一點。


-- 作者: supralex
-- 發表時間: 2008/09/10 11:55am

感謝前輩提供這好的文章。


-- 作者: 法界
-- 發表時間: 2008/09/10 08:0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緣生[/u]在 [i]2008/09/10 10:11am[/i] 發表的內容:[/b]
師緣,不易得。
惜緣更是習術之重點之一。
然而物以類聚,能否得到明師的教導,
後學亦要努力一點。
[/quote]

師緣,不易得。

------明師之緣,更不易得。

後學亦要努力一點。

----提高素养,才能同气相求.物以類聚.得见明師.否则对面相逢不

相识也.....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8/09/13 01:1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法界[/u]在 [i]2008/09/10 08:08pm[/i] 發表的內容:[/b]

提高素养,才能同气相求.物以類聚.得见明師.否则对面相逢不

相识也........
[/quote]

的見 :em06:


-- 作者: makko
-- 發表時間: 2008/09/20 02:30pm

good sharing tq!..


-- 作者: aa123
-- 發表時間: 2009/10/19 04:42pm

奈人生能有几个十载?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9/10/19 06:0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a123[/u]在 [i]2009/10/19 04:42pm[/i] 發表的內容:[/b]
奈人生能有几个十载?
[/quote]

珍惜當下...... :em44:


-- 作者: aa123
-- 發表時間: 2009/10/19 09:00pm

奈无门可入,无师可拜


-- 作者: aa123
-- 發表時間: 2009/10/19 10:09pm

缘师有暇可否帮后学看一下八字?


-- 作者: 喜越
-- 發表時間: 2009/10/20 01:04pm

刘力红与我是同城。

他只有星期六上午出诊,常排队很长。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