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易門】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7)
--- [轉貼] 《易經:管理與經營》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47&topic=88)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09/27 06:18pm

《易經》原理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中國文化在漫長的前古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和人生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
易道的核心,既不是對客觀世界理性的認知,也不是執著主觀世界精神的冥想,而是把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的一種決策管理模式。
《系辭傳》說:“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掌握易道當能啟發智慧,開通思想,當能通權達變,決斷疑慮,引導實踐走向成功。
可以這麼說,《周易》是古代社會人們探討如何進行正確決策管理的書。
明代大臣張居正在《答胡劍西太史》一信中談到自己讀楊誠齋《易傳》的切身感受。
他認為“小而一已起居言動之微,”“大而天下家國經綸之大”;無不能從《周易》的智慧中得到啟示,進而讚歎易理:“誠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
易學探索客觀世界的目的,就如前文引用的《系辭傳》中所說,為了開通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功業,決斷天下人的疑惑。
所以張居正才說:“聖人涉世妙用,全在此書。”
《系辭傳》說:“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經世致用之偉業,既須效法天地的自然規則,又要具備“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的人文努力。
所以易學管理觀念,既重視環境、時間、條件、事變等各方面的形勢,也同樣要求人們具備反身修德的內養功用。
《系辭傳》具體探討了由衝突轉化為和諧的各種調整方略,從而形成了以“和”為最高的決策管理理論。
《上經、乾卦、彖辭》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應該說:“太和”乃是系統組織者進行決策管理的最高目標。
《論語》中所說:“禮之用和為貴。”
韓國的國旗用《易經》中的四卦作為標幟,現代公司更以“和為貴”作為他們的“廠訓。”
日本人以“大和民族”自居。都顯示出了“太和”的要義,同時,《易傳》也非常重視“時”的意義。
它啟發人們在管理經營中,應立足於和諧的基礎上而對外在形勢進行不斷的調整與操作,根據具體情況,或“時”而順之,或“時”而制之,完成“太和”與“時中”的管理藝術。
決策在管理中居於主要的地位,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在某種意義上,管理就是決策。
決策的關鍵,是收集整合各式各樣的資訊,加以分析,對未來的可能提出各種方案,然後選擇出盡可能令人滿意的目標加以實現。
因此,有關資訊的處理和運用是決策管理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思維在《易傳》中更有充分的顯現:
《系辭傳》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內焉而以言,其受命也以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又說:“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而觀其象而玩其占。”
“玩”即是玩味之意,即是反復體會品玩其中的資訊價值和含意。
《易傳》中所說的“極數知來之謂占”;“極數”之所以能“知來”,是因為“數”乃為既往事物發生過程的抽象概括,其中涵括了豐富和充分的經驗和生活資訊。
“占”的活動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利用這些資訊,作出正確的決策。
有如《節卦•彖辭下傳》所說:“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等類似的思想;如果去掉其中古老的占筮形式,保留多其中精華的思想,對於現代管理思想,仍然有其價值和利用。
易學中的管理思想還包含許多具體的經營策略,涉及了組織原則、變通原則、調控原則、用人原則等諸多現代管理思想中內含的問題。
古今中外任何一種管理思想,無論它的體系多麼龐大,方法多麼複雜,其背後都有某種最基本的價值觀念作為它最終的理論支點。
易道的終極理念是“仁與義”。
天地自然的和諧是通過陰與陽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的,而要達到人間社會的和諧,就必須樹立仁與義的價值原則來實現。
《易傳》所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透過仁與義的引導,從而達成義與利的和諧,人類的安身立命之契機才能得以完成和實現。
《易傳》中先秦儒家“仁與義”的價值座標,闡示出對人類整體生命的關懷: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單獨存在,因此要關懷人類整體生命價值,就必須探討一個可資適應大多數人類社會生活的規律和準繩。
“仁與義”恰恰就是適應於大多數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准規。
仁,簡而言之,就是彼此的關懷。
義,簡而言之,就實現仁的責任和義務。
仁構成了人類社會中最本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義構成了人類社會中最本原的層次性和次序性。
無論是管理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首先都應當以是否有利(公)于人類整體生存,是否有利(公)於社會的和諧而為標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必須遵守仁與義的價值准要和遊戲規則。
仁與義的結合,才可能發揮出管理組織系統的最大效能。
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正如《易傳》所說的,把人之道、地之道、天之道統一結合,然後歸之於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自然大道。
因而人與自然的關係遠不止是簡單地歸結為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係。
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興起,揭開了一場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和破壞的序幕:資源日益枯竭,環境日益惡化,物種日益滅絕,人類自身的生存也隨著面臨威脅。
易學的明智之處,就在於,肯定和讚歎人類在參與栽成天地之間化育同時,又把人類和自然視為血脈相連,休戚相共的一體。
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一體,萬物與我同根。”
如張載所說:“民吾胞,物吾與也。”
也因此,我們可從易學中學習和領悟到,企業的經營生產絕不能以破壞自然的和諧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應當以《周易》的啟發和教導為原則,多快好省地,造就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合一的,“生生不已”的企業生命。
任何的價值觀念只有落實到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的層面才有意義。
易學在深入探討實際管理的運作機制時,高度重視利益因素在現實操作中的驅動作用,並積極嘗試將價值原則與利益原則統一起來。
如《乾文言傳》所說的:“利物足以合義。”就在說明:利,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成為“亂之始”,也可以成為價值理想杠杆的支點。

來源:中國國際周易聯合會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5/10/11 05:5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緣生[/u]在 [i]2005/09/27 06:18pm[/i] 發表的內容:[/b]
“玩”即是玩味之意,即是反復體會品玩其中的資訊價值和含意。
《易傳》中所說的“極數知來之謂占”;“極數”之所以能“知來”,是因為“數”乃為既往事物發生過程的抽象概括,其中涵括了豐富和充分的經驗和生活資訊。
“占”的活動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利用這些資訊,作出正確的決策。 ...
[/quote]

值得對易學研習有興趣的朋友,
一想再想.....


-- 作者: 酷豆
-- 發表時間: 2006/07/26 04:30pm

不知易,無以為相也。


-- 作者: 緣生
-- 發表時間: 2006/12/17 00:0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酷豆[/u]在 [i]2006/07/26 04:30pm[/i] 發表的內容:[/b]
不知易,無以為相也。
[/quote]

事實若懂《易》,可有效得到宏觀的視野。

:em47: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