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本有正念
"過期"觀念(一) 作者:李碧如
這種求真的「邏輯」,成了人們無禮的藉口,彷彿越無禮就越真。於是,早上看見人,碰上本人心情欠佳,給你來個「黑面神」便要算是你的造化,叫你早晨?想都不必想。
乘坐公車,你若「幸運」地遇上這些仁兄仁姊,給他踏上一腳,那是你閣下倒霉,與他亳無關係,不給你瞪眼皺眉嫌你麻煩便是客氣,千萬別指望他會給你說聲「對不起」。 上述情況是司空見慣的,當年輕一代越來越多大學生,禮貌指數卻每況愈下—愈來愈向下走,這,真叫人不能不反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我想,最大缺欠來自家庭教育,簡言之,家教也。從前的父母讀書不多,卻都以「禮多人不怪」為生活宗旨,所以,他們教育孩子時,總是再三提醒要待人以禮,人前人後要稱呼,「唔該多謝對不起」要常掛口邊,吃飯要等齊一家大小安坐,還要逐個「叔叔嬸嬸阿姨請用飯」,看來囉哩囉嗦,但這樣的訓練,卻讓孩子明白長幼有序,讓孩子學得彬彬有禮,顯出「有家教」的氣度來。 反觀現在的年輕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只教孩子講平等卻不教他們尊重別人。於是,孩子從小就對菲傭頤指氣使,加上父母俯首甘為孺子牛,把他們訓練成一個個小皇帝。習慣了對家中成年人呼呼喝喝,那裡還會得分什麼尊卑長幼?在孩子眼中,一切人包括老師在內,都不過是為他們服務的人而已,哪裡需要禮貌和尊重? 其實,「真」和禮貌並無矛盾。對人真誠,待人以禮,尊重別人,都不過是人際相處最起碼的條件罷了。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孩子的好榜樣,為社會重新注入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禮貌與尊重—讓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和諧美善。 http://www.npac.org.hk/newsletter/2004-03/2004-03p03.htm
-- 作者: Maggie 父親是個讀書不多的人,但可能自小在大家庭長大,對於傳統禮貌非常注重,記得小時候,吃飯時父親總在耳邊說,雙手要放於檯上,不能有一隻手垂於檯下;夾餸不能“飛象過河”;吃飯時不要弄出聲音,吃完了碗中更不能留有一粒白飯... 很多的片段都是嚴肅的面孔,但這一切的最終目的都是想教好子女,做一個有規矩的人。某程度上,現今很多父母是缺乏做父母應有的態度,以為跟子女打成一片便是成功,對他們的要求有求必應,誰不知這樣適得其反,將子女寵得比天上的太陽還要矜貴...
-- 作者: 本有正念 家教 - 林燕妮 作品 有些人雖然並非邪惡,卻老是討人厭,這一半是由於性格問題,另一半卻是由於家教問題。
-- 作者: az259 現在是 bs 年代, 那裡有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