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心靈雞湯】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8)
--- 哲理與人生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59)
---- ﹙轉載﹚閒話「醫生」    李德孚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59&topic=184)


-- 作者: hehehaha
-- 發表時間: 2004/11/09 00:42am

﹙轉載﹚閒話「醫生」    李德孚
 
唐朝貞觀元年,李世民當上皇帝,為了發展醫療教育,開始設置學校,「醫生」之
稱起於此時,是指學習醫學的人。
此時,「醫生」與「學生」同義。
至玄宗李隆基開元27年,他於10萬戶以上之州,設醫生20人,以下的則設12人,各在其界內巡療,此所謂之「醫生」,已非單指學生,而是又有新義,成為業醫者之通稱,相沿至今,人皆知曉。
 
「醫,治病也」。《回春錄》云:「醫者,生人之術也。」
生,「死之對也」。《萬病回春》云,「醫道,古稱仙道,原為活人。」說「醫生」這一詞,就是治病活人。將此作為業醫者的通稱,無等級與貴賤之區別。
 
孫思邈以「精」「誠」二字教導習醫者。他說:「學醫後,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
倦。」
明代醫家徐春甫說:「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意思是說對醫術不精者,可以誤傷及殺人。所謂「病有微而喪命,勢有重而治癒,精微區別,全在醫者」。技術低劣可以治患者死,「精」「誠」者卻能化險為夷,使重危病人得救。
 
古人認為,要使醫術專精,又須安貧樂道,不慕榮利。一個計較報酬,唯利是圖的醫生,是不會顧病人安危的。應是「貧富有懸殊,藥施無二。」

明代著名兒科醫家萬全,有一冤家叫胡元溪。
胡元溪有個四歲的兒子咳嗽、吐血,遍訪名醫,百治不癒。無可奈何,只好來求萬全。
萬氏「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立即前往病家診察。經過確診以後,便誠懇地對胡元溪說,此病「可治,吾能癒之,假一月成功。」萬氏立即處方治療,服藥五劑以後,減咳七分,口鼻之血止矣。
不料胡元溪嫌其子病癒「太遲」,好的太慢,而且總是疑心,認為萬全與自己有過嫌隙.不一定會用心,便決計換請別的醫生,於是「又請了萬紹治之。」
按理說,萬全完全可以撒手不管。當有人勸說他離去時,萬氏卻說:他只有這一個兒子,除了我,別人是治不好的。
我走之後,他不會再請我了,耽誤了此兒,雖不是我殺的,亦有我之過也。如此,我先
看一看萬紹用的藥方,用之有理,我去。如有誤,我要阻止他,實在阻止不了,我再離
開也不遲。
萬全看了萬紹新開的處方之後,萬全認為藥不對症,服了有危險。
於是,萬全誠懇地勸阻說:「此兒肺升不降,肺散不收,防風,百部﹙中藥二種﹚,豈可用耶?」萬紹卻拒不採納,反而強辯說:「防風、百部,治咳嗽之神藥也。」
胡元溪也從一旁附和說,「他這是秘方。」
萬全十分嚴肅地說:「吾為此子憂,非相妒也。」﹙我為這個孩子擔憂,不是對你有妒嫉之心。﹚
 
他不忍見死不救,臨行之際,還再次看望患兒,撫摸著他的頭說:且少吃些,可憐疾病再發時可怎麼辦呢!說完了,不辭而退。
果然不出萬全所料,病兒服了萬紹的藥,才一小杯,咳嗽再次發作,氣復促,血復來如初。
孩子哭泣著說:「我吃萬全先生藥好些,父親請這人來,要毒殺我!」
至此,病情急轉直下,眼看生命有危險。
胡元溪的妻子「且愁且罵」,胡元溪本人開始後悔,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只好負疚再次來請萬全。
萬全並不記較,只是誠懇地勸告說:「早聽吾言,不有此悔。要我調治,必去嫌疑之心,專付託之任,以一月為期。」
結果只花了十七天的時間,就把患兒治好了。
 
這個故事,使人深受感動。這樣的高德,在今天的人世間是難能可貴的。在中國當今的醫界,那些「拉開肚皮要紅包」的醫者,讀了此故事,不知有何感想?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