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緣生術數研究社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leobbs.cgi)
-- 【心靈雞湯】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48)
--- 哲理與人生版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forums.cgi?forum=59)
---- 唐代的繩技故事 (http://leold.yuensang.com/cgi-bin/topic.cgi?forum=59&topic=874)


-- 作者: Lemon
-- 發表時間: 2006/05/12 11:17pm

<pre>唐代的繩技故事

王亭之

  中國的繩技,其實亦由西域傳入,前文提過的天竺國人舍利,不但是魔術祖師,而且還是繩技的祖師爺。在《晉書•樂志》裡,便有舍利玩繩技的記載。


  記載說:「後漢天子受朝賀,舍利從西來,戲於殿前,以兩大繩兩柱頭,相去數丈,兩倡女對舞,行於繩上,相逢切肩而不傾。」


  由此可見,當時舍利還訓練到「倡女」踏繩索歌舞。但這卻無非只是雜技表演而已,不足為異。


  最怪異的是垂直的繩技。《聊齋》所記的戲法,其實在唐代已經出現,而且技巧還十分純熟。《淵鑒類涵》引佚書《艷異編》,便有一宗關於垂直繩技的公案。


  故事說──唐開元年間,天下太平無事,皇帝便下令郡縣舉行戲法、雜技、歌舞比賽,一級級比上去,勝者可得巨賞。舉辦比賽的目的,是搜羅一批身懷絕技的藝人,征召入宮作表演,因為楊貴妃喜歡看。


  這樣一來,便忙壞了單位領導人。賞金還是小事,若能搜羅到一名奇才異能之士,受明皇與貴紀賞識,簡直是升官的終南快捷方式。


  其時,嘉興縣的公安情治單位領導十分緊張,下令在監獄中找人才,於是獄吏便召集囚徒宣布,請他們自動請纓。有一個囚徒說:「我識玩繩技。」獄吏聞言,嗤之以鼻曰:「繩技有甚麼稀奇!」那囚徒卻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玩的繩技與眾不同。」


  獄吏聞言,便問那囚徒有甚麼與眾不同之處。囚徒說:「人人玩繩技,都只是將繩系著兩頭,打橫索緊,然後在繩上周施踏舞。我卻只須一繩,至少長五十尺,如手指般粗細,拋向空中,我便可以凌空騰挪跳擲。」


  這獄吏聞言大為驚奇,立刻向監主稟報,監主再召那囚徒問過,便吩咐准備百尺繩索,明日領囚徒試演。


  那囚徒問:「在甚麼地方試演?」


  監主反問他說:「你想在甚麼地方?」


  囚徒說:「當然最好便是在將來進行比賽的地方。」監主一聽,十分有理,便去交涉場地,當時為了方便比賽,已建造了一個露天的戲場,剛剛完工。監主去交涉借用,縣官聽見有這樣神奇的表演,不但一口答應借場,自己還要親自去看。


  當監主將消息告知那囚徒時,他要求先去看看場地,以免有錯失,在知縣大老爺面前出醜。監主答應,明天就帶他去看,後天試演。


  到試演之日,囚徒換過輕便的衣裝,穿上薄底快靴,扎上頭巾,施施然上場。監主已替他將繩索准備好,不只他要求的五十尺,繩長加倍,足一百尺。


  囚徒將那百尺圍繩接過,放在地上,向四周作個羅漢揖,便開始表演了。


  只見他執著繩的一頭,向空中拋擲,每拋二三呎,繩子竟懸空筆直地垂下。後來愈拋愈長,竟至一拋就過丈,繩子依然直立如有人在天上牽著一樣。這時候,看的人都驚奇不已,人人仰首望天,想看繩頭到底何在。


  囚徒於是一手牽著繩,騰身而上,雙腿雙足夾著繩索,說時遲那時快,剎那便已攀至半空。囚徒往下收繩,再凌空上拋,只見繩索疾向旁飛,囚徒亦如飛鳥般沿著繩索,一路斜斜遠揚而去。及至縣官與監主醒覺時,囚徒已不知去向,連那捆繩子也不見蹤影。


  這宗囚徒脫身的故事,當時千目共睹,所以十分轟動,竟傳到唐明皇都知道。他說:「何必越獄,無論他犯甚麼罪,我都可以封他做御前供奉。」婉惜之情,溢於言表。


  唐開元年間嘉興縣囚徒的繩技,不恰恰就是《聊齋》「天宮偷桃」的繩技耶?只不過表演的形式有變化,實際上換湯不換藥。這種技巧,已經是戲法而不是雜技了。


  但若追根尋源,這戲法其實亦由西域傳來,並非中國土生的戲法。</pre>


© 版權所有: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版本:LeoBBSX Plus 商業版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版本: LeoBBS X Plus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