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價篇之小麥生產>>
,FTI 現代耕作強調大量生產,想方設法增加農作物收成以換取外嚏A於是眼裡只見到金光焛焛的金錢,顧不了生態的平衡,傳統多元雜交的種植方式漸被埋沒,取而代之是單一種植──同一農田只種植一種農作物。對農戶來說,打理同種農作物相較雜交容易及省時,亦可以大量採購肥田料及農藥,在價格上享有優惠。然而,對生態環境卻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大量施肥 、大量 農藥 、大量權溉。單一種植會減少土地養份及增加害蟲繁殖機會,結果肥田料要「 加碼 」, 農藥又 「 加碼 」,好好的一塊土地慘被蹂躪。與此同時,亦剝奪他人的生存空間。可知風水輪流轉,最終危及的可能是自己的生存空間哩!
j~ 【小麥流程圖 】
f>b'J 1. 麥田由來-侵佔他人生存空間X@Efg/
小麥是人類重要食糧,亦是製作即食麵的主要來源。 2003 至 2004 年度,全球小麥產量 5.52 億噸,涉及 2 億多萬公頃土地,是其中一種能賺取外尷犒A作物,怪不得,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對之趨之若鶩,把它當作 「 搖錢麥 」 ! 1969 至 1993 年,加拿大一項基金總共投放數以百萬計美元在坦桑尼亞 Basotu 平原──這同時是五萬名遊牧民族 Barabaig 的家園,發展四萬公頃的小麥試驗場,研究非洲與加拿大在小麥出產量上的分別。雖然,試驗場只佔去該平原 12% 土地,但卻是最肥沃的,為 Barabaig 民族在放牧時提供豐富的天然飼料,水份及鹽分。試驗場的設立,意味遊牧民族不能再隨意在該處放牧,因為這已不再是公眾地方,而是私人農場了。族中長老亦不禁慨嘆說: 「 我們非常尊重土地,亦希望永遠保有她! 」xv3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C 其實,這並不純是人類的生存危機,背後更引發一連串生態問題。最明顯的是,牲畜會因為飼料不足吃不飽而減少繁殖。可是, 1980 年的一項中期評估卻一於少理,還大肆倡議種植小麥的成本與利潤比例為 1 : 1.59 ,能為坦桑尼亞帶來可觀經濟收入。單看經濟收入確實吸引,但若將其所引發的社會及環境影響計算在內,答案可能要改寫了,所付出的生態代價遠超經濟收益。
i 2. 大量施化學肥-污染土地
小麥是主要農作物中受鹽化最嚴重的其中一種,原因是其普遍使用的氮肥所產生的硫酸鹽 (Nitrate) 會在泥土中積存。硫酸鹽是氮的最氧化形態,能溶於水,一旦流入地下水,會污染水源及土地,且對嬰兒有害,令血液未能輸送氧氣,最終出現生命危險。田地鹽化及受鹽化的水滲入泥土後,引致農作物失收,印度便有多達 2,000 萬公頃土地受影響。一般正常土地每公頃出產 3,281 千克小麥,鹽化土地及被鹽化的水滲透的土地則只分別出產 2,418 千克及 2,838 千克小麥。將水引入受鹽化的田後,無可避免地會混合鹽份,換言之,受鹽化的水會滲透入地下,導致地下水位高升,當水位上升至離表層土地一定距離時,農作物會受損。
oYn"k 3. 大量農藥-危及植物及動物=v7>
小麥是其中一項常用以單一種植的農作物,正正因為此,失去農作物在雜交時能互相克制對方害蟲的天然除蟲方法,結果要反過來噴射大量農藥。沙地阿拉伯農業報告指,當地農民在過去二十年過量使用農藥,但結果只帶來 7% 的產量增加。 1950 年至 198 年共用了 1,400 萬噸肥料,世界每用一噸肥料能增產 90 噸糧食,現在只能增加不到 2 噸。要知農藥不單損害泥土養份,同時污染地下水,危及其他植物及動物。農藥所釋放俗稱哥羅芳的氨水,引致酸雨的重要源頭,更會產生畸胎 、 腦部受損 、 癌症 、 情緒低落 、 流產等。
?pB8 4. 大量用水及能源-得不償失
現代耕作耗用大量水灌溉,每生產 1 公斤小麥需要 1 千公升的水,較種植同等重量玉米的用水量多出 60% 。除了 「 望天打掛 」 期盼天降甘露外,抽取地下水是其中一估解決水源缺乏的方法。一般要向深入地底 30 米處抽取地下水,才可確保水源符合種植,但要知抽水也要動用能源,抽地下水所運用的石化燃料較一般只依靠雨水種植時要多出 3 倍。z]h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TTz)n 1970 至 1989 年,短短不足三十年間,歐盟國家在農業上每公所土地,所用的能源增加了 4 成。大量使用能源,其一是令不能復完的能源減少,其二是在使用時會排放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現代耕作科技的使用,正是要增加產量,可是能源消耗了一大堆,產量卻沒有按成比增加。使用拖拉機耕作相對傳統耕作的產量確增加了 6% ,但額外使用的能源卻上升了兩倍多,得不償失。
%d 不同小麥耕作法的能源消耗
耕作方法 增加產量的 % 額外使用能源的 % L 機械式 29 % ( 相對用牛耕作 ) 138 % L17}?b 拖拉機式 6% ( 相對用牛耕作 ) 266 %
傳統式 29 % ( 相對有機耕作 ) 48 %
\ls 5. 小麥打磨-營養失掉
首先,研磨麵粉前約 18 至 24 小時進行潤麥,即在小麥中加水,可防止磨粉過程中產生過多破損的澱粉。其次,將小麥表皮麥麩及胚芽分開,再進行研磨,直至產生粉粒和粉屑,便可將之磨成麵粉。由於小麥心磨成的麵粉較幼細及嬾滑,且筋度高,多被採用作製造即食麵;相反表皮磨成的麵粉則較粗糙且筋度較低,欠口感。簡而言之,打磨為的是增加口感, 「 賣相 」 ( 外觀 ) 吸引一點,不會過份粗糙。Jr@R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Cl 不過,在打磨過程中會失去 25 種營養,在打磨二十四小時後,四成營養氧化,七十二小時後則九成氧化。小麥的營養,如維他命 E 、 維他命 B 及礦物質,都存在於小麥表皮,但它卻因為口感欠佳而被棄掉。而小麥打磨為麵粉後,維他命 、 纖維素 、蛋白質、鎂、鉀、鋅,更分別只剩下 10%、25%、75%、20%、25%、25%。 結果,本來能用以維持生命的麵粉,缺少了纖維而變成只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所以即食麵吃得多,會營養不足之時,更會間接導致便秘。
f~lt@= 6. 燃燒麥田─空氣污染
每造小麥收割後,農戶均忙於去除小麥收割後所剩下的根部,一是避免殘留部份吸取泥土營養,二是以免害蟲侵吞殘留,從而影響下一造小麥的種植條件。傳統方法如將殘留的小麥混和在泥土中及輪裁種植夏季植物,也能增加土地的肥沃度,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破壞。但當中以火燒最最簡單及最方便的方法,且價錢廉宜,故有不少小麥農戶採用。xI^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KAs'@ 以美國東華盛頓州為例,當地小麥農戶每年有四個月燃燒殘留的小麥。 1995 年燃燒麥田 40,000 畝, 1998 年更攀升至 229,000 畝。受到附近居民不斷投訴,華盛頓州的生態部門終於與當地小麥農戶簽署同意書,同意由 1998 年起於七年內減少半數燃燒量。專家估計,每燃燒一畝麥田,醫療開支便要花費 210 美元。i2kJ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T1 燃燒更會引致泥土受侵蝕,將未受保護的土地曝露於風及水中,破壞泥土營養。燃燒期間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PM2.5 微米極小粒子 、 二氧化氮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多芳香族烴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Hs) 、 半揮發性有機合成物等。體積細於 2.5 微米的 PM2.5 佔去當中的 90% ,能避過呼吸系統的過濾,沉積在肺部深處,減少肺部容量,影響人體呼吸,並會加劇哮喘發作。多芳香族烴會直闖肺部,刺激眼睛且減低肺部功能,而一氧化碳則對免疫系統未完全發展的青少年構成健康影響,並對呼吸困難人士構成呼吸障礙。因為它與血紅素結合力是氧氣的 200 倍,進入人體後會立即與血紅素結合,阻止氧氣輸送,產生噁心,嚴重會死亡。
*^!C"^ 7. 運送小麥 – 燃油虛耗
先講一個唐朝大美人楊貴妃的故事給大家聽。話說一千多年前,唐玄宗為了博得紅顏知己楊貴妃一笑,不惜派人快馬加鞭,從嶺南(即現在的南方),將新鮮摘下甜到入心的荔枝,千里北送長安,供美人品嚐。而今天,各地商家則為了賺取我們口袋中的十元八塊,競逐由世界各地運來「珍饈美食」:北方小麥造的即食麵、南美的水果、加拿大的三文魚罐頭等等。x4J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ZyAp;H 談到食,即時「食指大動」,尤甚是我們這批南方的炎黃子孫香港人,便最懂得食的享受及食的效率,這不難理解為何即食麵會成為香港人的摰愛食品之一。不過,大家都知香港氣候種不了 喜乾耐寒的 即食麵主要成份小麥,於是要從老遠的美國、澳洲及中國大陸北方,不單要快馬加鞭,更要坐飛機或遠洋輪船,千里迢迢運到香港,才可以製成美味可口的即食麵。t`|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N,Ua6 由於環境因素的差異,中國北方 如河南、山東、河北等 氣溫低、降水量少,較適合小麥生長;而南方 如湖南、江西、廣東等省份 則氣溫高而潮濕,所以較宜種植水稻。 根據香港政府貿易統計處資料,香港於 2003 年進口的麵粉超過 20 萬公噸,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日本、澳洲等地。而進口的小麥亦超過 8000 公噸,來源地為美國、澳洲及中國大陸等。小麥運到麵粉廠後,會先製成麵粉,再製成各類麵粉製品如即食麵。wq+E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dm 我們這群「現代楊貴妃」的生活的奢華程度絕對不下於千年前的楊貴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追求物質享受是現代人的特性,然而當我們沉醉於「帝皇式享受」之時,有否花少許時間想想這些物質享受是建基於甚麼?我們往往忽視了因長途運輸消耗的大量化石燃料,如石油和煤,還有燃燒化石燃料時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用一去不復返的自然生態以換取一時之口欲,是否值得?
2@p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