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章:
等級: 光明使者
資料:
威望: +3 積分: 2327
現金: 7866 緣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發文: 1769 篇
精華: 1 篇
在線: 999 時 08 分 33 秒
註冊: 2004/07/28 00:21pm
造訪: 2009/10/29 11:13pm
|
|
短訊息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引用 回覆 只看我 | [樓 主] |
|
|
【明報專訊】「我見到屋企呀。」一班年逾七旬、在前西貢爛泥灣村土生土長的老伯伯,昨日排排坐在社區中心,讓爾冬陞導演的鏡頭,帶領他們跟「水底的故鄉」重逢。I<+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i%n 時光倒流至1965年,過茈倣R田園生活的爛泥灣村村民,突然接到政府的命令﹕「這堶n興建萬宜水庫。」公公婆婆想到歷代家園將要淹沒水底,不禁老淚縱橫。事隔40年,萬宜水庫已成為香港食水供應的命脈,水底中原來一直埋藏蚅磢d灣村民的生活痕[,流水不能磨滅歷史。U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RMm( 爾冬陞執導 爛泥灣村「再現」}F9^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E. 香港電台(相關新聞 - 網站)新一輯《獅子山下》節目,本周日將播放由爾冬陞執導的《水中的故鄉》。故事以60年代末期政府因興建萬宜水庫,遷徙爛泥灣村民的歷史作背景,故事男主角呂頌賢是潛水發燒友,為30年前從爛泥灣村遷出的祖母,潛入萬宜水庫,尋找當年遺下的玉鐲,結果發現村落遺蹟。pvg0iv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SPQ 萬宜水庫的水底究竟是什麼光景﹖親身潛水拍攝的爾冬陞說,開鏡首兩天一直找不到爛泥灣村遺址,直至第三天,他找來舊地圖仔細研究位置及進行「拜神」儀式後,跳進離地面40多米的水底,即發現昔日村民用過的瓦片、橫樑、水喉、竹枝等,攝製隊於是立即大喊﹕「開麥拉」。「不過,水底真是很黑,且有點恐怖,好像在拍鬼片。」JD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j+{- 記者看到水草 老村民看到家]3q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z 爾冬陞昨日向爛泥灣村老村民,展視他的拍攝成果。90歲的陳丁發現,其中一個水底鏡頭,正是當年他們的守護神「大王伯公」的石碑。陳伯感慨地說﹕「伯公一直在水底守護荂A我們的故鄉沒有消失。」電視機前,記者只看到大堆爛泥水草沉沒水底,陳伯卻笑言﹕「我見到我的家。」Bo$9[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UL 陳伯還道出連串陳年舊事。爛泥灣村於300多年前清朝出現,因風水好,村民聚居,所有村屋均是背山面海興建,住了約400名客家村民,分屬四大姓氏﹕陳、李、周、萬。由於爛泥灣村附近,於億萬年前曾是火山,火山灰將沙灘上的泥濘染成黑色,猶如大堆爛泥,爛泥灣村因而得名。l)oO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00I 陳伯如何在爛泥灣村度過童年﹖他以平淡語氣說﹕「耕田、捕魚、養牛、燒柴,沒有什麼好玩。」他會間中坐船到西貢市中心購買日用品,或到筲箕灣賣菜賣魚。=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w]0 「磚頭特別堅固 沒被}走」Q"7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r#^ 同樣在爛泥灣村長大的七旬老伯萬壬喜,在日軍侵華期間他曾任「小鬼隊」,替游擊隊送信。打仗期間,萬記得不少村民也主動給走難到來的人煮飯吃。日軍未有對爛泥灣村造成嚴重傷亡,反而是戰後村民遇上不少土匪,打劫糧食及牲畜。萬伯伯笑指,爛泥灣村的房屋遺蹟之所以一直留在水底沒有被}走,因村民當年是用黃泥、糯米及禾稈草來做磚的,磚頭特別堅固。遷居西貢市中心多年,萬坦言至今仍然十分懷念兒時的鄉郊生活。L9\a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o)CBs) 「當年政府遷移我們,向每戶發出5萬元賠償又如何﹖」每年清明,萬伯伯也會到萬宜水庫附近的山頭祭祖,望茪艨磲漫氻H景色,他思念故鄉之情,變得歷久常新。ox+ ©緣生術數研究社 -- 術數研究 B
有興趣懷緬一番的朋友記得要留意播影時間了(星期日晚上七時)。8YTdw http://hk.news.yahoo.com/060524/12/1o4xq.htmlH"}
| | |
|
|
|
|
2006/05/25 10:18am IP: 已設定保密 | [本文共 2403 位元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