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資訊分享] 微軟為廣告棄網民私隱 IE8.0阻擋追蹤軟件功能被廢

微軟為廣告棄網民私隱 IE8.0阻擋追蹤軟件功能被廢 2010年08月03日




當今社會,私隱陷阱處處。除了八達通出賣港人私隱,瀏覽器開發商同樣虎視眈眈網民私隱,以用來出賣給廣告商。
美國《華爾街日報》系列報道指出,微軟( Microsoft)在市場佔有率達 60%的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IE)開發商微軟,
就曾因是否應利用網民私隱賺取廣告收益而爆發內訌,結果賺錢大過天,微軟為了錢,最終放棄在 IE 8.0瀏覽器加強保護用戶私隱的功能。

《華爾街日報》前天(周日)引述消息透露, IE 8.0瀏覽器去年 3月出台前,曾在微軟內部引起軒然大波,
開發人員一心要設計出「傲視同儕」的瀏覽器,能阻擋監察網民活動的追蹤工具,以保障用戶私隱,
偏偏廣告部門強力阻撓,指這跟公司催谷網上廣告大方向相矛盾。

瀏覽器是保護網民私隱的大閘,能阻擋追蹤網民活動的各種技術,例如「 cookies」。
瀏覽器的 cookies能讓伺服器識別出用戶的電腦,協助記着登入密碼之類。
Cookies本身沒有追蹤用途,但一些為提供網上廣告服務的公司發出的「第三者」 cookies則能長期追蹤用戶,
收集網民習慣喜好等資料,以「度身訂做」出能挑起他們興趣的廣告,增加宣傳功效。


設計惹怒網上廣告主管

目前, IE, Firefox及 Chrome等主要瀏覽器,用戶其實都可自行設定不安裝第三者 cookies,
但設定方法頗隱蔽,只有蘋果 Safari瀏覽器有預設阻擋所有第三者 cookies。
IE 8.0原本想加入已預設啟動的新功能,就能監控瀏覽網頁內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等項目的來源,
然後阻擋來自第三者網址的內容和第三者發出的 Web Beacon追蹤工具,
Web Beacon能偵察點擊率,甚至記下網民在鍵盤按過的鍵,從而保障網民私隱。


麥克安德魯斯

偏偏這個站在保障網民私隱的設計,令負責網上廣告的微軟高級副總裁麥克安德魯斯( Brian McAndrews)大為光火,
前年 4月與開發人員開會,發炮批評他們的設計會削弱微軟賣網上廣告的實力,
有違公司發展大計──微軟 2007年以逾 60億美元( 468億港元)收購 aQuantive就是為了發展網上廣告業,
跟在這方面先走一大步的 Google一爭長短。

用戶每次上網要自行啟動
廣告商風聞後也加入反對,微軟最終向錢看,去年面世的 IE 8.0面目全非:
用戶要自行開啟防網站追蹤功能,而且是每次啟動瀏覽器,就要開啟一次該功能,絕無方便用戶的意圖。
爭取消費者權益人士指出:「許多 IE 8.0用戶甚至不曉得有該功能。」

網上瀏覽防監視追蹤法

-將瀏覽器升級-
•微軟 IE、 Firefox、 Chrome、 Safari等主要瀏覽器,都設有私隱功能,要定期將瀏覽器升級提升功能
•所有主要瀏覽器都讓用戶查看和刪除在電腦內的 cookies,方法因不同瀏覽器而異。
用戶刪除 cookies後,可自行更改瀏覽器設定,選擇接受或封鎖甚麼 cookies
•所有主要瀏覽器都設有秘密瀏覽模式以限制 cookies,雖不加以攔截,但會在用戶關閉瀏覽器後清除所有 cookies

-安裝外掛程式-
•用戶可安裝外掛程式( plug-in)以增加私隱度,有些可讓用戶監察到無法透過瀏覽器發現的追蹤程式,
另一些則會定期刪除 cookies,較有效的外掛程式包括 Abine、 Better Privacy及 Ghostery等。

-控制網上廣告-
•用戶可透過作為中間人的廣告網絡( ad network)所提供的工具或外掛程式,
攔截或限制網上廣告,但無法阻擋追蹤,部份廣告網絡也會收集用戶的瀏覽模式數據

美國《華爾街日報》


來源 ﹕ Apple Daily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追蹤程式氾濫 網站收集私隱兜售
2010年08月03日

互聯網無遠弗屆,方便資訊流通,也形成巨大的私隱陷阱。追蹤網民喜好的工具,日益先進氾濫,
不只有 Cookie程式紀錄網民曾登錄甚麼網站,更有 Beacon程式紀錄網民在某網站輸入了甚麼、發表了甚麼意見,
網民上網不知不覺間就把私隱洩漏出去,讓網上追蹤私隱成為一門大生意。
《華爾街日報》全面調查了美國 50大最多人瀏覽網站,發現這些網站在瀏覽者電腦上平均安裝了 64個追蹤工具,
其中約 1/3是無害的,只代為記下常到網站的密碼,但有 2/3是由 131家公司悄悄裝下的,多數是追蹤消費者習慣的公司。

炮製度身訂做網上廣告
這些公司用的追蹤工具,日益聰明也日益深入私隱禁地。新的 Beacon程式就可即時掃描網民在某網頁打了甚麼字,
像他們對某電影的評語、想找親子和懷孕的資訊等,從而即時判斷和記錄他們身處位置、收入、
購物喜好以至健康情況等,掌握一切資料輯成檔案,就只差沒列出網民的名字。

公司取得這些私隱資料,可自家炮製替網民度身訂做的網上廣告,或賣給其他想找客戶的商家,
甚至有類似股票交易所的公司買賣和拍賣資料,價高者得。
《華爾街日報》評估各大網站所附追蹤工具的暴露私隱程度,作出評級。

美國《華爾街日報》

網站暴露私隱評級
-非常高-
• Dictionary.com(234)

-高-
• msn.com(207)
• Merriam-webster.com(131)

-中-
• yahoo.com(106)
• cnn.com(72)
• bing.com(59)
• bbc.co.uk(45)
• ebay.com(42)
• amazon.com(38)

-低-
• google.com(26)
• apple.com(14)
• youtube.com(14)
• facebook.com(4)
• wikipedia.org(0)

註:()內為追蹤工具數目

暴露私隱評級,是根據網站追蹤工具性質的評估,八個考慮因素包括網站是否讓瀏覽者拒裝追蹤工具、
是否將資料分享給第三者、是否不披露資料主人身份、會將資料保留多久等。

資料來源:美國《華爾街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9&art_id=1430514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