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周易應用] 為何一定要把《易經》與術數相題並論? [打印本頁]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2-11 23:27     標題: 為何一定要把《易經》與術數相題並論?

原文討論
 
那就问一问lam兄,河图,洛书在易经中有提吗?都不明白点解一定要将易经予术数相提并论呢!你之理解,我亦认同,但万事万物皆不出五行之中,易经只不过是另一种学问而已。 ... luckyman1128 發表於 2010-2-11 21:26
 
周易、、、、就是大家所谓之易经乎!我想大家应该去分清楚易经予周易之分别吧!不论如何!都多谢各位之赐教,小弟在此谢过。 luckyman1128 發表於 2010-2-11 22:52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作者: luckyman1128    時間: 2010-2-11 23:44

生兄:我想收收小小创作费都应该可以嘛!搅甘多标题出来,你话系唔系!哈
作者: moon_boy    時間: 2010-2-12 02:09

本帖最後由 moon_boy 於 2010-2-12 02:12 編輯

這個是月的一個看法

 

現在人們一提起易經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周易

(非連山,歸藏)

然周易概括的當中包括了十翼以十种不同的方式去詮釋整個周易的面貌

 

若說朮數沒有運用到易經内的東西,

月認爲機會不大尤其說卦傳内,運用到的卦象,所代表的事物,在風水上更是可以看到。

 

 月猜測易學就是象,數,理的詮釋,

如何將易經内的事物技術運用到生活上,因此包括了朮數在内。

 

 可能朝代不同,每個朝代都有自己對象,數,理的定義。

 

月沒有記錯的話,陳雪濤老師的着作易學述義内有提起關於易的知識

 

上傳一點陳老師的書内所說,希望有助於大家更深認識周易。

----------------------------------------------------

三圣治易

三圣指的分别是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和64卦,孔子以十翼作为贯摄全部易经。

从十翼开始,这本占卜的书才慢慢演变成具有哲学思想的经书,列为13经典之首。

十翼分别为彖辞(上下),象辞(上下) ,繫辞(上下) ,说卦,序卦,杂卦,文言此十个

彖辞(上下)传,彖是一种兽类,孔子借此咬定断语之词来比喻一卦的吉凶

象辞(上下)传,象的意思是比喻,用各种比喻来形容卦象的意义

繫辞(上下) 传,是对易经的阐释,也可以说全面性的注解文字,可以说整篇所有占卜,义理,爻数等等的主旨

序卦传,是排列次序的原因。分三十卦上经,和三十四卦下经。上经主要表达宇宙自然法则和自然现象,下经则表达人事伦理,人生处世的义理

说卦传,指明卦之象义,共11章,用来表达八卦卦象和卦义,依体相用来解释其属性。可以说是引申八卦的相义 (月認爲學朮數的人對這說卦傳最為要緊)

杂卦传,用相对的两个卦,如天地否,地天泰,以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卦中要义,活用64卦来表达人事的一体两面。

文言,仅用乾坤二卦作为深入的阐释,因64卦中皆有此天地之义理。

 

易学诸家概说《易》道广大,无有不包容之理,故可弥纶天地之道。

基本上周易分四家分别为儒家易,,道家易,医家易,术家易

 

儒家易基本上是用来治世之用

道家易则用来谈玄

医家易则用以医道(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术家易则用术数通神(郭璞他们便是)

 

然四库全书中提到易类分两派六宗之说,但近人南怀谨则提出两派十宗以道儒二家,再加一占卜、二災祥,三譏緯,四老莊,五儒理,六史事,七醫藥,八丹道,九堪輿,十星相此十宗。

 

然历史上在论易方面有此13类,分别以理,象,变,占,数,律,历,术,人事,心,老庄,释道,医。


作者: luckyman1128    時間: 2010-2-12 11:57

小弟亦认同月兄之说法,但正如我所言,要将易经及周易分清楚,現在人們一提起易經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周易,正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月兄所谓,朮數沒有運用到易經内的東西的话,機會不大尤其說卦傳内,此处应指周易而论吧!电脑之发明,据说发明者是看到易经中,阴阳理论而引用出0予1之关系,制造出电脑,那是否可以说,易经是一本电脑书乎!至於陈师所言,大家各自去理解也。最後,亦重申小弟对易经,只以哲学书来看,是中国最伟大之书经之一,别要将其贬值,可以否!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2-12 12:02

小弟亦认同月兄之说法,但正如我所言,要将易经及周易分清楚,現在人們一提起易經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周易,正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月兄所谓,朮數沒有運用到易經 ... luckyman1128 發表於 2010-2-12 11:57
 
到底《周易》與《易經》有什麼分別?
 
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發表。
 
 

作者: moon_boy    時間: 2010-2-12 16:36

本帖最後由 moon_boy 於 2010-2-12 16:39 編輯

月不是想辯駁什麽,月嘗試理解luck兄


luck兄所言,將易經套入電腦,是不是指,我們平時吃的鹽,那麽可以說我們喝海水乎?因爲鹽從海水來。

那麽luck兄認爲易經純粹只是一種哲學書,而無法衍生對其他非哲學範圍的功效?

 

月到認爲易經能弥纶天地之道,電腦10程式引用易經内陰陽,如同我們今天吃的鹽,實沒有什麽不可。
也縂不能我們用了一點書上的概念,就說 用了整本書吧?不然月認爲易經也不能上至宇宙法則,下至地理,人生了。( 胡扯的說一句,易經即變化之書,故能變至哲學,中醫學,相學等等)。

 

也請luck兄多多包含月的疑問。希望luck兄也發表自己對易經跟周易的看法有什麽差別?

 

緣生老師。月也想多多了解 ,所以先斗膽在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後老師不妨說說自己對此有什麽看法。
周易=八卦符爻,64卦辭,十翼
易經=集合周易,漢易,宋易到今天爲止在理,象,數上的不同見解。(理象數其實我並不知道正確的排列方法,以何為先,望老師指點)


作者: moon_boy    時間: 2010-2-12 16:48

忽然看到一個網葉内的對理象數説法
-----------
提起《易经》来,很多人称其为群经之首,称其为经中之经,称其为哲学中之哲学。
这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在所有的经典之中,似乎《易经》是包括了一切,《易经》就是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关于《易经》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易,第二个阶段是宋易。
简单地讲,易学包含了理、象、数三种学问。
理——是以哲学的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理。
象——是以理论科学方式,解释宇宙间事物的现象。
数——每一个现象都有数在其中,也是属于科学的。

汉易偏重象及数,是属于科学性的,也是与道家关联最深切的,所以也有称汉易为道易的。
而宋易所讲求的是理,属于儒易,与道家关系较浅(邵康节则走的汉易道家路线)。
所以与中医原始有关的也就是汉易了。
作者: 法界    時間: 2010-2-12 17:34

本帖最後由 法界 於 2010-2-12 09:43 編輯

 

 

 

后学认为《易經》是《周易》原理的发挥.

 

各类術數则是《易經》对于更具体方面应用的发挥。

 


作者: luckyman1128    時間: 2010-2-22 00:16

正是符合《易經》主要的哲學精神,只有隨天時地理時勢而改變,才可以生存或延長生命周期。
請大家去看看緣生兄轉貼之文章,便明白易經是什麼?順補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玄學進步!
作者: 吳問天    時間: 2010-2-22 09:07

本帖最後由 吳問天 於 2010-2-22 01:15 編輯

以下是小弟幾年前自已整理的學易心得的筆記,供大家參考:

 

易有四道,謂理、象、數、占,簡而述之: 「理」是「道理」、也是「義理」,一陰一陽之謂道,道理就是解釋陰陽相互作用的關係,萬物變化的原理,儒家從中體悟出立身處世之道,訴之於禮,以求「保合太和」而不違於天地,即所謂「義理」。

 

易學是通過觀察現象從而歸納出變化的規律,這規律就是「道理」,能掌握規律便可按事物的發展而預計到未來可能出現的現象(周易源於天文,所以觀象始於天文觀測,所以周易是時間的學問,而"天行健",天象無時不在變化,所以周易也就成為了變的學問)。觀察所得之現象是象,推斷所得之象亦是象,所持之理在於「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的假設性原則,這些假設性原則卻也就是通過觀象歸納的方法而被發現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通過這些規律,我們便能夠掌握了變化的法則,所以觀象既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同時也是解釋事物現象的方法,更是預測事物未來發展的方法。

 

現象變化有其規律,有規律便能以數示之,故有象必能以數合之,有數必能以象示之,所以易之數必帶有象,象又必可入於數,故易數的表現方式多端,如河圖洛書的數字系統,五行干支的文字系統,四象八卦的陰陽符號系統,皆為象、數同體的易數表現方式。

 

「占」是通過理、象、數三者的綜合運用,以發揮易學預測的功能。狹義的易占指的是以易卦為主體的預測術,稱作「筮」,廣義的「占」則包括所有利用易學理論而發展出來的預測術,也就包括了命學、風水學、遁甲、六壬等等的術數。這些預測技術基本上都是在以「易理」為指導原則下而設計的預測模型,通過「易數」的運算後,利用易數系統「象數同體」的特徵,便可據數以推象而達到預測的目的。


作者: hkak167    時間: 2010-2-22 13:45

以下內容在"維基百科"中看到: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1],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數、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作者: midas    時間: 2010-2-25 06:34

易经 is the basic or fundamental of 3 main 易,namely 周易,连山 and 归藏。Although the 3 sect have different symbol,name etc....but they consist of the main 8 卦 and the 64 卦。Till date,连山 and 归藏 scripts were said to be lost but these maybe just rumors.

Mr 周文王,the founder of the 周易, did his research on 易经 when he was imprisoned for 7 years. His researched have given us the 流行之易,also known as 后天八卦。There are more theories to be found if we carefully examine the 先天 and 后天八卦。

There were many arguments today about 易经 and the link to modern days Feng Shui practitioners, the main question revolve around the necessities to study 易经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Feng Shui. If we set aside all the 先天八卦 , the cosmic map etc etc...易经 do give us some understanding of 道 and 器。

Lets examine further a simple and basic theory, if a man point towards the EAST and say to you that is the direction EAST. Can we all see EAST? On the other hand, if we see the SUN rise at a certain direction, we all know that is EAST. Why is that so? Why this simple and basic theory has to do with 易经?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1-1-9 17:45

仍有同好可分享看法?
 
 

作者: lamkamhing    時間: 2011-1-10 18:31

古有三坟三皇易,後有周易,各易皆有64卦與卦理.
易,包羅萬有,集天文,象理數於一身.
術數,術,道術方術.   數,天文數理,如堪輿,占,卜噬等.




歡迎光臨 緣生術數文化網討論區 - 免費,易經,術數,風水,命理,算命,流年運程,地運,玄空學,周易,紫微斗數,面相,掌相,八字,解夢,測字,卜卦,天星,七政四餘,中醫,黃帝內經 (http://leold.yuens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