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養生知識] 三伏天 [打印本頁]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6-29 21:27     標題: 三伏天

本帖最後由 水蓮 於 2010-6-29 21:35 編輯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入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疗效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计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三伏天饮食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資料來源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6-29 23:05

1# 水蓮 資料補充: 2010年的 三伏天分別是7月19日(庚午日)、7月29日(庚辰日)與8月8日(庚寅日)。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6-29 23:24

本帖最後由 水蓮 於 2010-6-29 23:27 編輯 2# 水蓮
AM730 6月22日 醫理- 浸大中醫藥學院
芻議三伏天灸療法
天灸首見於南北朝時期屬於現在的「穴位敷貼療法」。此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借助藥物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所謂「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初、中、末伏),從夏至開始。
伏天是一年最熱的季節。這時氣候炎熱,人體皮膚毛孔張開,選擇此時在特定穴位上,貼敷特殊調配的藥物,藥物容易由皮膚吸收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的運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藉以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既可改善臨床徵狀,又可提高免疫力,旨在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以防冬季發病。這種作用通常不僅是穴位、藥物功效簡單的疊加,而是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和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疊加,因而取得單純用藥或針灸不能達到的療效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針灸科專家倫新
資料來源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6-29 23:32

本帖最後由 水蓮 於 2010-6-29 23:34 編輯 3# 水蓮
AM730 6月29日 醫理- 浸會大學
三伏天灸療法(2)
夏季行三伏天灸療法,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冬病夏治」的原則。臨床上許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誘發,其他季節狀如常人或癥狀較輕,這些就屬於「冬病」,而提前在夏季治療「冬病」便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在夏季利用「季氣灸」來防治,則人體可慢慢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並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這樣就可達到溫陽利氣,驅散體內寒氣,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即使遇到冬季陽氣不足的時節也不容易犯病。
適合進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類,(一)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慢性肺部疾病;(二)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胃腸病;(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頑固的脊椎關節性疾病其中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疾病都要強調「虛寒」二字,也就是說,天灸治療一定要講究辨證,只有對「證」才能使用此療法。由於天灸所用的藥物多為辛溫性質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因此適合於虛寒型的病證,而濕熱、實熱型的病證就萬萬不能用。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針灸科專家倫新
資料來源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7-6 22:12     標題: 三伏天灸

本帖最後由 水蓮 於 2010-7-6 22:23 編輯 AM 730- 7月6日
醫理-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三伏天灸療法(三)
天灸能不能在三伏天以外的時間進行?天灸治病,是綜合利用了藥物、節氣、經絡腧穴三者的作用,如果在非三伏天貼的話,可能藥物和經絡腧穴的作用仍舊存在,而節氣的優勢就沒了,也就是說不能最好地利用這個「節氣」的作用,結果就會使得「鼓舞陽氣」的作用減弱。
天灸貼藥後,部分病人可能發泡,按理「發泡」是好的,因發泡才能持續刺激穴位,效果較好。但我們臨床上是不主張「發泡」的,原因在於發泡後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至於不宜做三伏天灸治療的人包括:(一)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發作期;(二)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三)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四)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尤以背部為重;(五)孕婦;(六)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七)陰虛火旺的人;(八)咳嗽、腹瀉者最好也別急於做貼敷治療。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針灸科專家倫新
資料來源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7-7 00:01

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 水蓮 發表於 2010-6-29 21:27
 
 
 

作者: 水蓮    時間: 2010-7-14 23:44

AM730 - 7月13日
醫理-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三伏天灸療法(4)
天灸療法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由於它是通過灸藥並作用於機體,因此經穴和藥物的相關影響因素都可以影響天灸的療效,若能調控利用好這些影響因素,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床上除了根據患者病情辨證選好穴位直接關系療效的好壞,敷貼的時間和療程是較為重要的因素。
1)敷貼時間:早期治療疾病的療效往往比較好,天灸療法也是如此,在疾病的早期進行天灸治療,其療效相對較好,若為疾病潛伏期則天灸的療效更顯著。
2)療程:人體免疫機能的改變有一定的進程,因此,天灸療法在取得即時療效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加強鞏固療效,防止其復發,且隨著療程的增長,患者角質層逐漸變薄、藥物療效的累積,療效往往會提高。如曾對多例支氣管哮喘患者行天灸治療,結果發現連續進行三年天灸治療之患者,臨床療效較顯著,且療效呈逐年上升。+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針灸科專家倫新醫師
資料來源





歡迎光臨 緣生術數文化網討論區 - 免費,易經,術數,風水,命理,算命,流年運程,地運,玄空學,周易,紫微斗數,面相,掌相,八字,解夢,測字,卜卦,天星,七政四餘,中醫,黃帝內經 (http://leold.yuens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