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載:天文類] 宜儘早恢復夏曆為正式名稱

宜儘早恢復夏曆為正式名稱

--周書先

-- 作者:周書先zh -- 發佈時間:2005-3-19 19:47:00

宜儘早恢復夏曆為正式名稱周書先 蕭守中

曆法為國家的重要法律之一。直到1967年底,各地報紙報頭的日曆內容豐富而統一,有西曆、夏曆及二十四節氣,方便大家對照使用,為我國報紙的一大特色和驕傲。 “文革”時期極左思潮氾濫,反所謂“四舊”,認為夏曆是封建帝制夏禹王頒佈的曆法,1968年元旦所有報紙報頭改“夏曆”為“農曆”。

《辭海》上冊1075頁載:農曆(曆) 指我國現行的“夏曆”,夏曆安排有二十四節氣,並使用朔望月。節氣對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具有重要意義,而朔望月反映的月球圓缺變化對農村生活活動也有作用,因而夏曆在農村中廣為使用,人們也就將夏曆稱為“農曆”。但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屬於陰陽曆中的陽曆部分,所以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盡恰當的。《辭海》“中冊2370頁載:夏曆:辛亥革命後,一般將中國歷代頒訂的陰陽曆稱為“夏曆”,也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故名。建國後採用“西曆”紀元,同時使用“夏曆”,這種曆法現今也有人稱之為“農曆”,但不盡確當。 近年一些報頭先後去掉了“農曆”二字,但卻羞於冠名,僅留干支年、月、日,不倫不類,有的乾脆完全砍掉傳統曆,五花八門,堂堂文明古國,久用那名不副實的“農曆”,真是貽笑大方。“

名不正則言不順”。夏,華夏,中華民族之意,沿用夏曆月序,望傳媒和有關部門不再猶豫,儘早撥亂反正,理直氣壯地恢復夏曆名稱,重現昔日報頭的靚麗景象。

1996.03.01.初稿;2003.11.01.第4稿 通訊處: 四川省仁壽縣科協華夏曆法研究會理事長周書先 ZIP:519000 Tel: 0833-6288268 E-mail: zhzhou-s-x@163.com 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 蕭守中郵編:40044 電話:023-65102167 -
------------------------------------------------------------------------------- -

- 作者:周書先zh -- 發佈時間:2005-3-19 19:55:00 - 夏曆—陰陽規範曆 周書先 蕭守中

提要

:單月29天,雙月30天,每500年有97個正月為大月;19年7閏,固定閏六月大;取辛醜1901~戊申2100各年同名節氣的格裡曆眾數日期為准;建議於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一修曆。關鍵字:夏曆 農曆 傣曆 回歸年 朔望月 節氣 閏年 農曆採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週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因年久失修,大小月無定序,不時有2-4個大月、2-3個小月相鄰,以缺中氣之月為閏月,閏月遊移不定,各年同名節氣在格裡曆(簡稱格曆)3-4天裡波動,不便推算、記憶和使用。傣曆來源於古代夏曆,19年7閏,採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大,大小月相間定序,約5年改1個八月大,方便記憶和使用[1]。

本方案返撲歸真,借鑒傣曆,並加以創新,使陰月陽年更加規範。

1.置閏南朝宋大明六年——463AD大科學家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曆》,採用20組19年7閏插入1組11年4閏,計391年144閏;唐代李淳風的《德麟曆》始改為“在缺中氣之月置閏”,實際上仍保持19年7閏的基本格局,沿用至今。

傣曆採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比夏曆早3個月,推測系從秦曆脫胎而來。返本歸源,本方案借鑒傣曆,並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月),以西元19的整倍數為閏年週期,按現行閏年次序,固定在第3、6、9、11、14、17、19年為閏年,但逢西元尾數333、666、000年份所在的19年7閏,免去後“8年3閏”,成為“11年4閏”。

本方案月均近似朔望月,年均近似回歸年,固定閏六月,跟寒暑週期基本相符。(表1)

2.大小月 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除西元尾數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數年份的正月改為大月。本方案在333又1/3年裡有333.33333×12+122.754386=4122.754386個月,其中有(333.3333÷5)-2=64.6666個正月大,合計有2000+122.754386+64.666666=2187.420153個大月,1935.333333個小月,折合121747.2982日,月均29.53057273日(29天12小時44分1.483秒),年均365.241895日(365天5小時48分20秒)。

現代曆算學家曾次亮,據我國幾千年的日月食資料計算, 1世紀初的回歸年為365.24231551天,19世紀初為365.24219879天[2],1世紀初的朔望月為29.530594093天,19世紀初為29.530588181天[2],則本方案年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回歸年,月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朔望月,具有前瞻性,望在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日期跟月相和潮汐週期吻合,方便記憶和使用,對醫學、保健、海洋生物學、水運、宗教、民俗、天文曆算學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3.二十四節氣本方案取辛醜1901~戊申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格曆眾數日期為准,它跟慣用的黃道十二宮的日期基本相符(各英漢辭書的少數星座日期有些許出入[4];雖然歲差已使星座緩慢東移,但慣用日期仍被人們沿用至今。)各曆書上的節氣有標至時辰或標至分鐘的,貌似精確,但各年同名節氣以及相鄰冬至間的長度(歲實)均常有出入。西安章潛五教授主張以21世紀各年同名節氣的眾數日期為准;由於格曆1990年減閏後,2100年才再減閏,故各年同名節氣的日期漸趨前,本方案取1901~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眾數日期為准,十二中氣(關鍵性節氣)跟黃道十二宮的日期更加一致,達到中西合璧,溝通古今,方便記憶、使用和交流。

4.修曆日期 建議於農曆丙戌年春節——格曆2006年1月29日改為夏曆丙戌年正(庚寅)月初一(戊午日),當年閏六月。1968年“文革時期”以除“四舊”為名,被迫將夏曆稱“農曆”,海內外華夏同胞均用她跟格曆參照使用,共慶系列傳統節日,並不囿于“農”圈內,《辭海》等有關辭條均認為稱“農曆”不當,時至今日,堂堂文明古國的各報頭、公文、請帖等仍在使用那並不適當的“農曆”,或羞提曆名,僅用干支年號,甚至砍去傳統曆,五花八門,不倫不類。建議傳媒和有關部門儘早撥亂反正,理直氣壯地恢復傳統名稱——夏曆。(表2)

參考文獻 1.見: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82頁. 2.曾次亮,四千年氣朔交食速演算法,1版.北京:中華書局.1998:193~195. 3.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1版,18卷。北京:中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252. 通訊處:四川省仁壽縣婦幼保健院向英(轉)仁壽縣華夏曆法研究會周書先ZIP: 519000 Tel: 0756-2293559 E-mail: zhzhou-s-x@163.com --------------------------------------------------------------------------------

-- 作者:周書先zh -- 發佈時間:2005-3-19 20:12:00 -- 二十四節氣

各曆書上的節氣有標至時辰或標至分鐘的,貌似精確,但各年同名節氣以及相鄰冬至間的長度(歲實)均常有出入。西安章潛五教授主張以21世紀各年同名節氣的眾數日期為准;由於格曆1990年減閏後,2100年才再減閏,故各年同名節氣的日期漸趨前,筆者取辛醜1901~戊申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格裡曆眾數日期為准,十二中氣(關鍵性節氣)跟黃道十二宮的日期基本相符(各英漢辭書的少數星座日期有些許出入[4];雖然歲差已使星座緩慢東移,但慣用日期仍被人們沿用至今。)達到中西合璧,溝通古今,方便記憶、使用和交流,建議大家採用。仁壽縣華夏曆法研究會周書先
--------------------------------------------------------------------------------

-- 作者:春光 -- 發佈時間:2005-3-20 11:53:00 --

首先,我很感謝各位高人的評論與指導,我這廂有禮了。我國的農曆是在以前曾叫過夏曆。稱農曆是1970年的改稱,之所以叫農曆實際上是農家曆的簡稱。農曆中的陽曆(不是格裡曆)部分即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農曆的陰曆部分的曆月對農村生活也有作用。所以就稱之為農曆了。至於說改稱夏曆的問題,不是一般人就能改得了的,因為農曆這一稱呼已經深入人心了,甚至於很多人是反對恢復夏曆這一稱呼的。這就象民間有很多人還把農曆稱為陰曆(實際上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太陰曆)是的。
返回列表